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2011版数学课标)模拟题及答案

(2017-12-17 05:12:20)
标签:

杂谈

分类: 转载

小学数学教师专业知识测试(2011版数学课标)模拟题及答案
立伟老师
一、填空题必须记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统一,应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从以下四个方面作出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
4、在各学段中,《标准》安排了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5、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6、在“图形与几何”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注重培养学生的 几何直观 与推理能力。
7、在“统计与概率”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逐渐建立起来数据分析观念,了解随机现象。
8、“综合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
9、《标准》中所提出的“四基”是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10、《标准》中所提出的“四能”是指: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1、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
12、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具有公共基础的地位,要着眼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发展。

二、选择题必须会

(1-10单项选择,11-15多项选择)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C )的过程。

A、交往互动    B、共同发展   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教师要积极利用各种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学会(B    )。

A、教教材      B、用教材教 

3、“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 B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A、数学思考    B、过程与方法     C、解决问题

4、《数学课程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表述(A )不同程度。
A、学习过程目标     B、学习活动结果目标。

5、评价要关注学习的结果,也要关注学习的(  C )

A、成绩         B、目的        C、过程

6、“综合与实践”的教学活动应当保证每学期至少(  A   )次。

A、一       B、二      C、三       D、四

7、在新课程背景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 (  C   )
A、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和课程的发展       B、形成新的教育评价制度

C、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 

8、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 C   )。
A 组织者 合作者     B组织者 引导者     C 组织者 引导者 合作者

9、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是一个(   A   )的过程。
A、生动活泼的 主动的和富有个性    

B、主动和被动的 生动活泼的

C、生动活泼的 被动的 富于个性

10、推理一般包括(   C  )。
A、逻辑推理和类比推理   B、逻辑推理和演绎推理   C、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

11、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  BC    )
A、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B、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

C、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12、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 AB )之上。
A、认知发展水平 B、 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  C、兴趣

13、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体现( ABC  )。
A、基础性    B、普及性    C、发展性   D、创新性

14、在“数与代数”的教学中,应帮助学生(ABCD  )。
A、建立数感    B、符号意识    C、发展运算能力和推理能力    D、初步形成模型思想

15、课程内容的组织要处理好(ABC)关系。
A、过程与结果  B、直观与抽象   C、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三、简答题必须背

1、简述《标准》中总体目标四个方面的关系?
答:总体目标的四个方面,不是互相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2、课程标准对解决问题的要求规定为哪四个方面?  (1)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 (3)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4)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 

3、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与数量;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做出解释。

4、课程标准的教学建议有哪六个方面?  (1).数学教学活动要注重课程目标的整体实现;(2).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  (3).注重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理解和掌握;(4).引导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5).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6).教学中应当注意的几个关系:“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的关系。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的关系。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5、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1、教师应当准确把握教学内容的数学本质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合理的教学目标,设计一个好的教学方案。2、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形成有效的学习活动。

6、估算有哪三大特点?如何评价估算? (1)估算过程多样。(2) 估算方法多样。(3) 估算结果多样。 评价:在上述前提下,估算没有对和错之分,但有估算结果与精确计算结果的差异大小之分。

7、怎样理解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关系,如何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答:好的教学活动,应是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的和谐统一。一方面,学生主体地位的真正落实,依赖于教师主导作用的有效发挥;另一方面,有效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标志,是学生能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得到全面的发展。启发式教学是处理好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作用关系的有效途径。教师富有启发性的讲授,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组织学生操作实验、观察现象、提出猜想、推理论证等,都能有效地启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8、可以用哪四种不同的方式确定物体所在的方向和位置? 
(1)上下、前后、左右  (2) 东、南、西、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3)数对  (4) 观测点、方向、角度、距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