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讲评课
(2014-09-26 12:35:08)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数学 |
四年级上册期中检测试卷讲评课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过程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成绩分析
1、总体情况:
这节课我将和同学们一道来订正试卷,找出我们在上半学期中,还有哪些地方还没有掌握清楚,哪些环节还需要补缺补差。当然,考得好的同学不能骄傲自满,课堂上更要积极主动,认真举手发言。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突出问题:
(1)书写潦草:
(2)基础知识掌握的不牢固,基本概念混淆不清
(3)不注意审题
二、试题讲评:(有针对性的重点评析)
填空中第③小题:我们在第一单元已深入学习了,可还有十来个同学对这个知识点掌握的不到位。大数的写法是:①先写亿级、再写万级,最后写个级;②各级中间不管有几个零,只读一个零,每级的末尾的零都不读。
填空中第⑧小题:这还是一道关于大数的读写法的题目,这道题的答案不是唯一的。那么,根据这个要求符合条件的共有几个呢?(板书:画出数位表并引导)
3、填空中第⑩小题:5□463≈60000,□里可以填(
4、判断题第④题:这一题考查的是随着因数的变化,积的变化规律。
“在乘法里,一个因数乘10,另一个因数也乘10,积扩大20倍。”很多同学是因为审题不清,而导致错误。这个变化规律是在我们课堂上所说的“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积也会随之扩大(或缩小)若干倍”的基础上的升华,这个时候可以采取例举的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
5、选择题第⑥题。这题
6、计算题。
(1)、“150×40=”很多同学都能很快口算出“15×4=60”可马虎的坏毛病最容易在考试时就范,而写成“60”加一个“0”.
(2)、错题分析竖式计算。本来是“送分题”,可出错的往往就是那些自认为还蛮聪明的同学,其中错误率最高的是“21×309、23×508、2800×22”.这两题正好考查的是“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带领学生复习“中间有零和末尾有零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竖式。
(3)、“四舍五入”法的巩固
教师强调:“四舍五入”法的解答关键在于看清题目的要求是要精确到哪一位,精确到哪一位就要看它右边的那一位,小于等于4的舍去,大于5的就向前一位进一。
特别注意:数字大的应先进行“分级”,再进行取舍。
7、操作题(教师板演示范)
1、过A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和垂线。(强调;每种答案都是唯一的)
2、画出平行四边形指定底边上的高。
3、画一个比直角小30°的角。(指出直角是90°)
8、解决问题
第(1)题考察的是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估算乘法和长度单位的换算,这题的出错率比较高的主要集中在没有注意到单位的不统一,有的同学即使看到了,却不知“厘米”与“米”之间的进率是多少。
第(3)题部分同学可能是受到了前一题的影响,仍然采用了估算的方法,这就使得没有找到精确值。
第(4)题中条件较多,两个问题,少部分同学是因为笔算马虎,算错了,还有一些同学则是没有找准数量关系,而将条件张冠李戴导致错误不一。
9、附加题
挑选下面给出的信息编一道乘法应用题,并计算。
(1)、火车的速度是135千米/时。
(2)火车票价204元。
(3)、晚上8时出发,第二天早上8时到达。
(4)、旅游团一共有84人。
(5)、武汉到北京约1620千米。
这题考查的是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对数量关系的掌握情况。
“速度与什么有关?相对应的乘法数量关系是什么?”
“单价与什么有关?相对应的乘法数量关系是什么?”
三、拓展提高:(课件投影)
1、填空题
(1)、在18的中间添上(
(2)、最小的八位数是(
(3)、958763421000中的“5”在(
2、竖式计算
69×728=
3、画一个底5厘米、高2厘米的平行四边形
四、总结归纳: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收获?
2、通过这节讲评课,你发现自己在知识上还存在哪些漏洞?今后有什么打算?
五、作业:订正错题并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