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山西省十大青年书法家"——许文林

(2015-12-22 10:57:07)

    许文林,一九七二年生。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煤矿书法家协会理事,山西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治市青年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提名理由:

许文林在对“二王”一脉帖学深入研习的基础上,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敏感地在空间构成上构筑起自己独特的意象世界。单字与整篇的空间安排纵横捭阖、虚实相生,笔势在顾引连贯的运动中带动笔画空间位置自由随势、灵活生动地变化,具有充分的可变性和表现力。他不是为变而变,没有扭捏、做作和装腔作势,而是以真诚、朴素和高蹈大方,来构建其雅健率畅的自家面目。他强大的吸收性让大家对他今后的书法创作充满了期待。


读许文林书法有感

韩少辉/文


  因为混迹书坛二十多年,因为有了书法家的声名,就有了更多的机会结识更多的书法家——男的女的,老的少的,丑的俊的,轻狂的儒雅的。书法圈也如一个小社会,也是各色人等。凭心而论,有的字不如人,有的人不如字;有的人不想见却时常见,避之不及;有的人见不着只能想,见面却无事。与长治潞安矿务局弄书法的后生许文林见面少有相约,多是邂逅。他人长的朴实憨厚,少有言语,见面多是咧嘴一笑,黑的面孔上就露出两排白的牙齿。他又不太修边幅,我就戏谑他:你哪里是书法家,就是一个下矿采煤的工人嘛。他就咧嘴,又是一笑:我就是下煤窑的呀。谁是书法家?你们才是书法家哩。说说笑笑的,我们就成了朋友。

  经常的情形是,表面上越是愚得可爱,内心里却尽是道数,朴拙者往往就是书法天才。我在十年前第一次看见文林,尽管没有招呼、言谈,但我已经认定他在书法上会有大的出息。果然这些年来他越写越好,除了风格仍是二王一路没有改变外,篇章布局、笔墨技巧、行气节奏等等形而下的技法,有了更加从容而纯熟的驾驭和应用。而形而上的精神、气息、格局、气象也有了大的提升。我曾用他的成功来印证我关于“宿命”的论点。每个艺术门类的繁荣,都是以广大爱好者的参与,以及他们佛教徒般的虔诚为前提的,而这个艺术门类发展到何种高度,却是由天才的出现决定的。古人讲,非天才勿强命笔。此话虽伤世人,而宿业归宿业,修行归修行,艺术家与工匠就是事实。说这人命好,就是在他呱呱坠地之时,上帝已在冥冥之中昭示了他这辈子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即所谓上帝的宠儿。而上帝却时常迷糊着,所以就众生芸芸。我想,文林就是上帝派他来世上写字的。


  文林曾进修于中国美院,也属学院派。他将自己的精神与审美贯注于线形、线质与空间构成,而不是斤斤于形式上线条的开合和结构的摆布。这是他的智慧之处,也是他胜于别人之处。书法艺术是线的艺术,而线条又具有丰富的表情——或秀丽,或柔媚,或苍茫,或古拙,或雄壮,或清淡素雅,总之线条在述说,在表达,述说一种情境,表达一种意蕴。书法家精神气质的注入,使线条有了灵魂和生命,同时反过来也在折射着书法家的思维、感觉,即整体的、意象的、混沌的一种气象。故而石涛就有了“一画”之论。文林的线条绵密而有水银泻地的沉实,有篆籀法却举重若轻,藏露、方圆、疾涩、迟速、轻重等等线条对立统一的因素,在他的腕下一任性情,一任自然,没有刻意修饰雕凿的痕迹,使整幅作品有了一种生动和鲜活,一派的生机盎然。


  当代的书法审美越来越趋向了趣味性、唯美性,甚至装饰和设计等美术的元素也在引入书法。“艺术书法”口号的提出,尽管在几年前惹来不少非议,但现实的情况是书法人已自觉不自觉地接受了这一观念,并实践在书法创作之中。当笔法的演变早已完成,书法的创新之于我们还有什么?只剩下在尊重文字造字原则的前提下,汉字空间的可塑性这点余地了。我们是一群戴着镣铐的舞者:要么被某家某帖所奴役,要么是“离经叛道”,大胆地对空间进行妙造。文林在对二王一脉帖学深入研习的基础上,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敏感地在空间构成上,构筑起自己对生命和自然感应的意象世界。单字与整篇的空间伸缩捭阖、虚实相生,笔势在顾引连贯的运动中,带动笔画空间位置自由随势,灵活生动地变化,具有了充分、生动、多样的可变性和表现力。他不是为变而变,没有拿捏、做作和装腔作势,而是以真诚、朴素和高蹈大方,来构建其雅健率畅的自家面目。


  文林的出现已让我们为之欢呼。但是要成为大家,仅凭技巧是不够的。我们不能不以古人之言为戒:人之自失在其所长。若以己长为不厌,自负而至以自套也。我相信文林的吸收性,因此,文林的未来很值得期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