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父爱之舟》教学实录与反思评析(第2课时)

(2020-01-07 14:03:00)
标签:

教育教学

分类: 语文教学

《父爱之舟》教学实录与反思评析

时间:2019年11月16日、26日

地点:千阳县柿沟小学

版本:统编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教者:张勇杰

第二课时 品场景、悟真爱,试写表情

一、回顾导入,触摸情感基调

师:(题目旁边有一个问号)谁能告诉我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完以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用几个词几个字来说。来,你给大家开个头。

生:父亲心疼孩子。

师:你感受到最深的就是父亲很心疼自己的孩子,非常好,还有吗?从儿子的角度讲,有没有感受到什么?(生沉默)比如住宿过程中被虫子咬后,他想反正已经半夜,我也就不花钱去换房子...

生:儿子心疼父亲(小声)

师:对。我不忍心让父亲花钱!说明什么?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也---

生:儿子理解父亲(干脆的)

师:姑娘,你这个词用的好,儿子很理解父亲。请坐,谢谢。父亲心疼儿子。儿子理解父亲,任务又来了.......

【反思自评】从课题入手,谈整体感受这对于五年级学生并不是难事,很容易体会出关键词“父爱”的,这对与本课深入品读场景关键句段,理解父爱子这一明线和子爱父这一暗线,奠定了情感基调和铺垫。

二、浏览首尾、知结构背景

1.了解结构、初感思念。

师:任务就是浏览课文开头和结尾!看有什么发现?(学生浏览课文)

师:来男孩,你有什么发现?

生1:首尾照应,

师:没错。再想想,课文由什么开始?由什么结束? 来给你机会。

生2:由梦境开始,然后由梦境结束。

师:对,这就是我们所说首尾呼应,或者叫照应。请坐,说的非常好。那么除了这哥发现,还有吗?来,姑娘,你说。

生3:这篇课文是一篇回忆性散文,

师:噢,他以什么形式来回忆?

生4:首尾呼应

师:机构上是首尾照应。故事由什么开始?比如:这是我昨夜的梦吧.....醒来枕边一片湿。

生5:由梦开始,以梦结束。

师:对了,这是以梦的形式写的一篇回忆性的散文。最后有这么一句话,来,读慢一点。(出示:醒来,枕边一片湿......)

生齐读:醒来,枕边一片湿。

师:那你能感觉到什么?

生:他在梦中哭了。

师:为什么会哭,他想到了谁?

生:他的父亲。

师:因为作者写这篇文章时,他的父亲已经去世好多年了,想父亲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梦中与父亲相见。梦中醒来,枕边一片湿。他为什么而哭?

生:想念父亲(弱弱的说)。

师:大点声

生:想念父亲。

师:真聪明。他非常想念他的父亲,子欲养而亲不在,所以不由得哭了。 请坐!我们发现了本篇文章的结构就是以梦开始,以梦结束,在梦中夹杂了好多小故事。

【反思自评】浏览开头结尾,引导发现作者以梦的形式、回忆往事,明确课文场景事件组织的结构特点,这是五年级学习谋篇布局、组织材料的一项内容,也是对本文情感体悟的基础。随及紧扣“枕边一片湿....”探索想念父亲的内心感受,为走进故事、走近作者搭好桥梁。

2.简介背景、缩短距离。

师:请看---(出示1920-1930年人们生活的时代背景照片)。作者的童年大约是在1920年到1930年这个阶段,人们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呢?

师:(介绍时代背景)作者童年时代,正是列强入侵、军阀横行的混乱时代。老百姓生活非常非常的苦,战乱、天灾连连,人们穿不好吃不饱。你看图上的这些孩子随父母为了躲避战乱或饥荒到处逃难,正在伸手乞讨。那时人们不仅要遭受军阀混战的苦难,还要处处被剥削、被压迫。农民即使能种地,好不容易获得一点收获,会被地主恶霸掠夺、或被土匪抢走了,被军阀抢去。那个时候家家很穷,人人生活----

生:艰难。

师:艰难,这个词好。那时和现在的生活完全不一样,人们生活一个字就是“苦”。能吃饱穿暖都是一种奢望,吃一碗豆腐脑、吃顿白面便是过年。 在这样的社会中,你想想一个孩子快乐的逛庙会、吃上豆腐脑,能够被父亲送去上学,容易不容易?

生:不容易!

师:孩子,带着当时人们生活的不易,请你快速默读2-9自然段,你选择一个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事件品读,圈出关键词,画出打动自己的句子,写一写你的感受,开始 。

(生默读课文,圈画批注感受)

【反思评析】本文所写事件与学生的现实距离很远,他们很难理解“一碗豆腐脑”等事件在作者心中的的价值意义。为此,结合图片介绍作者童年时代,我国人民生活的现状,为学生理解家庭困难、父亲挣钱之艰难和父爱之伟大给予阶梯台阶。

三、交流批注、体悟父爱儿心酸。

1.生活中父爱深深。

(1)住旅店父子互爱

师:住旅店中年受到什么?

生1:我感到父亲的疼爱,

师:你从文章中哪些词句觉得父亲疼爱?

生1:我从住旅店被臭虫咬,父亲心疼极了,要换房间感受到的。

师:说的很完整,我给你点赞。我们一起再品读这件事,来齐读这一段。

(出示句子:有一次父亲和我住了一间最便宜的旅店.....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掀开席子让他看满床乱爬的臭虫和我身上的疙瘩......父亲动心了....)

生读:住旅店被咬了,父亲心疼极了,也就是父亲心疼,立马就要给儿子换房子.......

师:父亲心疼极了,他可能会说些什么?

生1:呀,儿子你怎么被咬成这样?

生2:哎呀,我真没用,让你住这样的房间。

生3:不行,我得找他们评评理去.....

师:你的生活中有没有类似的情况?比如你磕了、碰了父母心疼的样子?

生:有。

师:比如-------

生4:我有次将手指割破了,奶奶一边擦血一边用口吹,还说不怕不怕,有奶奶.......

师:这就是亲人的爱。父亲心疼极了,叫来茶房要干什么?

生5:掀开席子,让他想办法。

师:可茶房也没办法,只有加钱换房间,父亲------

生:父亲动心了。

师:动心就是说----

生:父亲要加钱给儿子换好点的房间。

师:这足见父亲怎样?

生:疼爱儿子。

师:那好啊,立马就换房间,是吧?

生:不是。

师:为什么?

生:家里穷,没有钱

师:父亲心疼啊,再穷也不忍心让臭虫再咬儿子。

生:但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他平时节省到极点,自己是一分冤枉钱也不肯花的,我反正以备要了半夜,只剩下后半夜,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师:父亲平日里从不给自己花钱,今天却要为儿子加钱换房间,足见父亲对儿子爱得深沉。

(出示: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就不肯再加钱换房子。)

男生齐读: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师:那谁能告诉我,从这句话,你又觉得小小年纪的我,当时理解父亲的难处吗?

生:理解。

师:“我”愿不愿意花这份钱?

生:不愿意。

师:作者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善解人意。

师:他体谅自己的父亲,家里本来就很穷,我已经被咬半夜了,换个房子要加钱。他不忍心让父亲多花钱。可以看出小小年纪的“我”是个懂----

生:懂事的孩子。

师:再读这句话。

生齐读:我年纪虽小却早已深深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

师:父亲心疼儿子,儿子理解父亲,父亲爱着儿子,儿子同样也爱着父亲。 文中有没有直接说我自己爱父亲,父亲怎么疼爱“我”?

生:没有

师:这种情感是通过什么写出来的?

生1:通过住旅店这件事中父亲的行为感受到的

师:不错。把生活故事、父亲的行动写出来表县现了“爱“。这就是通过生活真事、真情中自然流淌的写法。(副板书:真事-真情)

【反思评析】集中交流“住旅店”场景,从“父亲心疼极了”“动心”两处细节,引导学生拓展、勾连生活,深入理解父亲无私爱儿子,然后借助“我虽年纪小却已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这句话,在品读中启发交流儿子理解、体谅父亲的懂事性格,使父子互爱的情感体验在学生心灵中自然进入第一层境界,也使简单生活事件蕴含真情写法得到领悟。

(2)逛庙会父爱浓浓

师:我们来交流下一个场景,“我”随父亲逛庙会时心情怎样?

生2:我很快乐。

师:这是一个怎样的庙会?

生2:盛大

师:你从哪里都可以看出盛大呢?

生2:我看各样彩排的戏人边走边唱,看踩高跷走路,看虾兵,蚌精,牛头,马面……

师:盛大庙会,还表现在哪里?

生3:人山人海,卖小吃的挤得密密层层,各式各样的糖果点心,鸡鸭鱼肉都有.....

师:好吃的多。盛大的庙会,还有吗?

生4:买(卖)玩意得也不少,彩色的纸风车,布老虎、泥人....(生把“卖”读作“买”)

师:请注意这里,是买玩意儿的还是卖玩意?首先注意买进是三声,卖出是四声,后面有一个儿化,来跟我读“卖玩意儿”慢一点来读(生跟读儿化音)。

师生对读句子:卖玩意儿的也不少,有(彩色的风车)有(布老虎)有(泥人),有(竹制的花蛇)......

师:如此盛大的庙会看的东西多、吃的东西多、玩的东西多、人也很多,所以作者觉得很快乐。在盛大庙会集市上,想象可能会有哪些人?

生1:摆摊耍猴的.

生2:买衣服的,闲逛的、看戏的.....

师:那么吃的东西还可能有-----

生3:买麻花、油糕的,卖面皮...

生4:还有糖果、瓜子,

生5:糖葫芦、棉花糖......

师:孩子们喜欢玩的还有--

生6:有各式脸谱和刀枪

生7:还有卖风筝的

生8:万花筒、还有碰碰车、摩天轮...

师:万花筒那时有,碰碰车、摩天轮这类玩具那时还没有,你能联系自己的经历说,不错!总之,父亲领我看盛大的庙会,他心里总是------

生:很高兴!

师:那在这个庙会上,有那么多好吃的,他和父亲都已经饿了,接下来怎么做?

生:找个偏僻的地方,父子俩坐下来吃凉粽子。

师:父亲为什么要找一个偏僻的地方坐下吃?找一家馆子或摊位买好吃的不行吗?

生:害怕别人笑话他们。

师: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没钱买好吃的,自己从家里带了凉粽子。

师:哦,因为家里穷,因为父亲自带凉粽子。他们吃完凉粽子,又干什么?

生: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领我到小摊上吃了一碗热豆腐脑。

师:嗯。父亲为什么只买一碗儿,不给自己买呢?

生:父亲想让作者以后上学。

师:你能联系下文,想得够远,非常好。因为父亲想攒钱让孩子将来念书,仅仅是这样吗?为什么只买一碗豆腐脑?

生:因为穷,不想多花钱。

师:既然穷为什么父亲要给儿子买?

生:怕委屈了“我”。

师:从怕委屈我,只买一碗豆腐脑让儿子吃,足见父亲怎样?

生:十分疼爱儿子....

师:这是怎么样的家庭?

生:贫穷(师板书“穷”)

师:一个贫穷的家庭、一位贫穷的父亲,他不愿意多花一分冤枉钱,却愿意给儿子买豆腐脑,就是因为-------来,姑娘!

生:父亲疼爱儿子。

师:这就是“爱”。请坐。请齐声朗读句子,

( 出示并生读句子:1、我和父亲都饿了,我多馋啊!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

师:从这句话可见儿子的什么?

生:儿子理解父亲不容易,知道家里穷,也不忍心多花钱。

师:是啊,不忍心。多体谅父亲、多懂事的孩子!对于孩子的“我”,吸引她的不仅是美食,还有玩具。请看----

(出示句子2....彩色的风车、布老虎、泥人....我 啊!但

。)

师:请仿照句1的形式练习自己的实际,补充第2句。

生1:彩色的风车、布老虎、泥人……我多馋啊,但不忍心让父亲买。

师:开动你的小脑筋,面对玩具时应该说眼馋。再说一遍。

生1:彩色的风车、布老虎、泥人....我多眼馋啊,但我不敢,也不忍心让父亲买。

生2:彩色的风车、布老虎、泥人....我多想要啊,但我不敢,也不忍心让父亲买。

师:我多眼馋,我多想要啊,这是一个孩子应有的心里想法,但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这足以看出作者小小年纪却体谅父亲,理解父亲,他可真懂事!父亲明白孩子的心里想法吗?

生:明白

师:父亲怎么做的?

生:回家后父亲用几片玻璃和彩色纸屑等糊了一个万花筒。

师:父亲看到了孩子的心思,很想要一个玩意儿,可是他不忍心花钱了,回家以后就给儿子糊了一个万花筒。这只万花筒也就成了作者儿时唯一的-----

生:这便是我儿时唯一的也是最珍贵的玩具了。

师:为什么作者说万花筒是最珍贵的玩具?

生:因为这是父亲亲手做的,是父亲爱的表达

师:说得真好!从糊万花筒也可以看出父亲怎么样?

生:疼爱。

师:作者也说这只万花筒千变万化的图案花样,也是----

生:是我最早的抽象美的启迪者。

【自评】本环节聚焦庙会盛大、热闹,顺势引导学生在读文想象中理清盛大表现在“人多、好看的多、好吃的多、好玩得多”,进一步引导联系生活体验,勾连自己的经历,将课文场面与生活贯通,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激活学生生活画面,启迪思维流动、使文字表达与画面的相互转化,提高文本情感和生活情感的契合度,拉近文本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进一步使父爱和爱父两条情感线索上升到第二层级,同时,在行文情境中练习语言运用,运用中积累句式,取得很好的效果。

2、送我上学品尝新滋味

师:这些生活中的事情表现父亲疼爱儿子,儿子体谅父亲。送我上学又怎样?我们继续交流。

生1:上初小时,雨雪天父亲总要背我上学。

师:趴在父亲背上,打着油布黄伞去上学,你的心里怎样?

生1:心里好高兴

师:是啊,趴在父亲背上去上学,不仅有高兴,还有温暖甜蜜。父亲也乐意这样,他心中有个心愿是什么?

生2:父亲经常说要我念好书,将来到外面去当教员...

师:父亲为这一心愿,再苦再累他也愿意,这是因为“爱”(板书“爱”)

(出示:句1 初小毕业时我考取了鹅山高小,要住在鹅山当寄宿生,就缴饭费、宿费、学杂费,书本费也贵了,于是家里粜稻、卖猪,每学期开学要凑一笔钱。钱很紧,但家里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父亲送我到学校,替我铺好床,他回家时,我偷偷哭了。)

生齐读句1。

师:虽然家里穷,但是就是卖稻子、卖猪,所有家里能卖的东西卖了,也要给孩子凑上一笔钱。可以看出父亲是对他上学非常支持,这种动力来自于父亲的心愿-----

生:父亲经常说要念好书,最好将来到外面当个教员。

师:要让我念好书,而且将来到外面去当一个教员。这是一个父亲心愿!那时贫穷的家庭要上学,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一个贫穷的家庭,要凑一笔学费,容易吗?

生:不容易。

师:家里虽然钱很紧,但为了让儿子上学,卖猪卖稻,凡是家里能卖东西都要卖掉也要让儿子上学,这又说明了-----?

生:父亲对儿子的关爱、疼爱。

师:这份艰辛、疼爱、愿望儿子心里知道吗?

生:知道

师:他心情怎样?如何做的?

(出示句子2:我拿这些钱去缴学费,感到十分心酸。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大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生齐读句子

生1:十分心酸

生2:我唯一的法宝就是考试,从未落过榜。

师:拿着这些钱缴学费为什么心酸?

生:因为这个钱不容易!

师:他拿着好不容易凑来的钱,觉得对父亲、对家里会----

生4:不好意思。

师:不好意思,还不至于哭了,应该比这严重。

生4:对不起家里、对不起父亲

师:不容易、对不起,就是他觉得愧疚、心酸,所以他哭了!来齐读这段话。

生齐读句2.

师:当他拿着这些钱去缴费的时候,心中充满愧疚、心酸,这一次心酸的哭,与他平常打架的哭,发脾气的哭都不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请四人一小组讨论一下,这个新滋味是什么滋味?

(学生小组讨论)

生1:心酸的滋味,因为他拿着家里东拼西凑的钱,他感觉非常对不起他的家人。

师:他心酸的滋味是因为他理解---

生2:理解了父亲的艰难

生3:理解了父爱,关心父亲

师:也就是他长大了,懂得了感恩。

生4:因为父亲疼爱让他深深地感动,他在这里的哭不是发脾气时的哭,也不是与家人撒娇似的哭,而是一种真正自己长大了,理解了父亲的爱,为父亲的辛苦付出伤心.....

【反思评析】紧紧围绕“凑学费”“心酸哭”反复品读交流感受,理解父爱的伟大、作者内心深处的难过 ,进而使作者与学生的情感体验进入第三层级,同时也使生活小事蕴含深情的表达方式得到内化。深化“父爱子、子爱父”的主线。

四、品读父爱知表达,联系生活写真情

1.交流理解表达法。

师:理解父亲艰辛的滋味,长大懂事的滋味,体谅父亲关爱的滋味,愧疚的滋味,心酸的哭都源自于一位父亲的----

生:父亲的爱

师:是啊,这一哭主要是由于父亲深沉无私的疼爱。父亲的这份爱,作者和我们是从哪里感觉到的?

生1:从作者回忆的生活小事中感受到的。

生2:从生活事件中父亲的行为里感受到的。

生3:就是从平凡的生活小事情中感受到的。

2.运用练写表真情。

师:平凡的生活小事,父母亲人的言行所做,通过真实描写、用心体会,就会发现浓浓的爱。把父母生活中所做的小事在学习单上写出来。

(出示练写要求:想一想你的生活中,有过作者类似的场景吗?父母亲人对你的爱是否也是这样?你是否也尊敬、体谅他们?选择一个场景写几句话吧。)

学生写5分钟

师:写完了,就来分享你的故事。请你先来。

生1:我发烧的时候,父亲连夜送我到医院,给我交钱挂号,一晚上没睡,陪我到天亮。那时我哭了,与我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不一样。

师:用了文中句子,此处应该送上掌声(鼓掌)。这不仅写了自己事情,而且还用了文章中的句子,这就是你的收获。非常好。来,谁还有?

生2:妈妈每周都送我上学,周末总做我喜欢吃的甜食。

师:你是喜欢吃甜的,你妈妈就给你做。再写具体点会更好。谁还想说。

生3:小时候我家中经济不好,父亲觉得我上学穿的衣服和同学们差别非常大,就是给我买了一个新衣服。他的衣服早已破了洞。我劝他给自己买一件,他总是说:“我的还能穿。”我拿着新衣服时鼻子一酸,感难过极了。

生4:父亲每天晚上干活回来,还要给我讲题,辅导我做作业.......

师:掌声送给她们。你看父亲给他买衣服,但是给自己不买,因为他要让自己的女儿漂漂亮亮的去上学多好;父亲再累也要辅导作业,陪女儿学习。这就是用生活中平平凡凡的小事儿来表达爱。

师:这就是爱!是昨夜梦中的经历,我刚刚梦醒,朦胧中.....

齐读:(出示句子,背景音乐父爱如山小声响起)

是昨夜梦中的经历吧,我刚刚梦醒!

朦胧中,我又看见父亲摇着小渔船送我去报考师范、丢下橹把儿又在赶缝棉被;伏在您背上去上学、逛庙会,热腾腾的豆腐脑、新鲜的枇杷,您却一口也舍不得吃;父亲,您又在为我铺床被!我受到丁点儿伤害,您就心疼不已!父亲,是儿女温暖的港湾,依靠的大山!您那宽厚的背影,怎叫我忘却!一个个儿时相处的画面,时时梦中闪现.....这牵肠挂肚的小渔船啊,又怎能装下这浓浓的爱?

......醒来,枕边一片湿。

师:课文哪些地方都写到了小渔船,为什么题目叫父爱之舟呢? 我们下节课再品读。下课。

【反思评析】借助文本体会表达情感的方法,勾连生活叙述事件,体会“自己”父母亲人的关爱,生活实践的叙述中感受亲人的爱,学以致用加深感受。最后在《父爱如山》背景音乐中诵读结束学习,情浓父爱流淌学生心间,升华了方法与情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