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语文教学 |
聚焦提问策略,解答理解悟情
——《蝴蝶的家》教学实录
一、谈话明确学习要求
师:同学们回想一下,这一单元我们主要学什么?
生1:学童话。
生2:学景色……
师:老师告诉你们,这一单元主要学怎样——提——问。(板书:提问)好,请看这几幅图片,您能用几个词或几句话赞一赞这些小精灵吗?(出示七幅蝴蝶图片)
生3:美丽如画的蝴蝶。
师:不错,用了一个词组。谁再来?
生4:这是一群五彩斑斓的蝴蝶。
师:哎,不错!用到了课文中的词语好极了。谁还能用两句话赞美他们?
生5:这些蝴蝶美丽的比花朵还要美。
师:嗯,确实是比花朵还美。生活中见过蝴蝶飞翔吗?(是做轻轻飞翔样)
生6:蝴蝶飞起像一片无力的树叶那样轻盈……
师:蝴蝶精灵在你们的语言中更加漂亮,有位作家燕志俊他也赞美蝴蝶请看——(出示: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一个水点儿;……比一片树叶还要轻……)谁来读读这段话。
生7:一女生朗读。把柔弱读成柔软。
师:是柔软还是——
生:柔——弱!
师:好,一起来读作者笔下的蝴蝶精灵。
(生齐读句子)
师:蝴蝶精灵在作者笔下有几个特点?他们的身体是——
生:轻盈。
师:翅膀上的彩粉——
生:斑斓。
师:飞起时是那样——
生:柔弱。
师:就这样娇俏柔弱的小精灵若遇到这样的环境会怎么样呢?请男同学朗读。
(出示: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雷……到处都是湿的。)
男生拖着唱腔,乱七八糟的,师进行师范朗读。
师:在这样的环境里,蝴蝶会怎样?
生1:(经过教师四次鼓励才大声说)蝴蝶会很难受。
生2:很难过。
生3:下雨的时候,蝴蝶它很急切。
师:对啊,如此娇小柔弱的蝴蝶肯定很难受,很难过,很急切,他能经得起这样的风雨吗?
生:不行!
师:是的,所以作者说了这么一句话——(红色出示:这不是难为蝴蝶吗?)
生:齐读此句。
师:当风雨来临之际,青鸟、麻雀这些鸟都要躲避起来,蝴蝶该怎么办呢?
生1:蝴蝶也要躲起来。
师:多在哪儿?
生1:躲在家里
师:是啊,蝴蝶也要回家,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我们一起走进——8.蝴蝶的家。(出示课题,并板书课题)那我们该怎样学习这篇课文呢,请看课题下面有两行小字读一读。看看为我们给出了怎样的方法。
(生读完提示语,交流。)
生1:要提出自己的问题。
生2:要试着给问题分类。
生3:还要解决问题……
师:对,要提出自己的问题,与同学交流分类,还要试着解决几个。那我们本单元主要学习什么阅读的策略?
生:提问——
师:前几课我们都学了从哪些角度提问题呢,我一起回顾一下。(出示五句话回顾提问角度)
二、运用方法,提问交流。
师:母亲为什么要把一株豌豆苗成为一个小花园?这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题的?
生1:故事内容
师:对针对内容提问。(板书内容)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呢?这一问呢?
生2:从课文题目提出的。(师板书题目)
师:蝙蝠是怎样用嘴和耳朵配合探路的?这个那呢?(教师语速加快)
生3:针对课文内容提问的
师:哎!都知道,来个难的。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坐着为什么要用反复这个词?
生沉默
师:现代科学技术给我们带来的全是好处吗?
生再次沉默。(本班学生刚开始学蝙蝠和雷达)
师:没关系,你们还没学这两课,我来告诉你们。第四句是针对课文用词表达写法提出问题,第五句是针对内容引发深入思考的角度提问。(板书表达和思考)
(依据板书梳理叮咛提问方法、角度)
师:好,现在请大家利用以上方法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把自己的问题写在课文的旁边或课文后边。
(学生静默读文提问5分钟)
师:好,都写完问题了,请小组交流各自的问题,看有没有相同的问题,推选代表交流展示问题。
生:(第一小组)我们有一个问题相同。
师:好,英雄所见略同。各组大胆交流自己的问题,看看谁的是针对内容,哪些问题是针对写法的。(教师在各组询问,巡视)
生:意思一样表达不一样算同一类吗?
师:当然算为一类。
巡视指导。
师:回过来,三组给各推选一个人汇报你们的问题。
生1: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
师:这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题的?(指板书提问角度)
生:内容
师:谁都提了这个问题?
生全都举手。
师:真是英雄所见略同。是啊,我很想知道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先把他放在这儿。(在课题下写一个大问号)除了这个问题,谁还有不同的问题,来姑娘。
生1:下雨的时候,蝴蝶会躲在哪里?
师:哦,他会躲在哪?(板书:躲哪?)再来。
生2:蝴蝶真的载不动一个水点吗?
师:有思考,非常好。(板书:载?)还有吗?
生3:蝴蝶为什么怕雨?
师:嗯,值得思考,很独到。(板书:怕雨?)很有创意的两个问题。谁还有不同的问题。
生4:为什么说风将银色的雨幕斜挂起来?世界几乎被洗遍了?
师:是啊,雨幕为什么会斜挂呢?你先把些风雨天气的句子给大家朗读一下。(女生读: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
……)
师:为什么世界几乎都被冲洗变了?雨幕是斜挂的呢?谁能回答。
生1:因为到处都雨了,
师:是的,到处下雨,说明范围很广。
生2:不仅下雨还刮风,雨点被刮的斜着落下
师:是一两个雨点斜落吗?
生:不是,很多
师:哪些词最能说明雨多雨大?
生:吼叫着、震撼着,喧嚷着
师:确实很多,很猛烈,不仅吼叫,还密集的喧嚷。真不错!我们再来朗读这段话。(出示: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到处都是湿的。)
三、聚焦问题,初感心急
师: 好,接下来把问题锁定在这几个问题(指黑板):一是蝴蝶的翅膀到底能不能沾水?请大家在自由朗读一二自然段,想想是怎样的蝴蝶?
生自由读课文。
师:谁能解决。你来。
生1:(读……它们(蝴蝶)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
师:也就是说蝴蝶是柔——
生:柔弱的。
师:身体是——
生:轻盈的。
师:由此可见蝴蝶身体(板书轻盈),它很(板书柔弱),能经得住狂风和暴雨吗?
生:不能!
师:因为蝴蝶精灵本身很
生:柔弱!
师:是的,柔弱的蝴蝶翅膀上的彩粉是那样——
生:斑斓的。
师:雨滴打在蝴蝶的翅膀上冲走彩粉,还美吗?
生:不美!
师:联系生活实际,蝴蝶,蜜蜂等翅膀带上水珠还能能轻盈自由地飞吗?
生:飞不动!
师:是啊,那如此娇弱的轻盈的蝴蝶翅膀能载动水珠吗?(有意问生2)
生2:不能
师:蝴蝶为什么怕雨?(问生3)
生3:他很柔弱。
师:对呀。作者在狂风暴雨的环境里对蝴蝶又是怎样的心情,谁来读这一段话。(出示:天是那样低沉……到处都是湿的。)
(一生朗读风雨环境的句子。)
师:请看天是那样低沉,云是那样黑。(那样变红)我去掉“那样”,变为:天很低沉,云很黑。比较哪句话更好?
生:原句读起来更好。
师:有“那样”更体现出天气糟糕,更有味。再齐读第一句。好,在看作者还有一句话。(出示红色反问句:这不是难为蝴蝶吗?)你读出怎样的心情?
生1:很关心蝴蝶。
师:为什么关心?关键是——
生:美丽。
师:不仅美丽,还很——
生:柔弱!
师:是啊,齐读。(出示:他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比一片树叶还无力……这猛烈的风雨呢?学生齐读)
四、品析语言,领会心情(表达)
师:这么柔弱、美丽的蝴蝶怎么禁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先从作者表达上看,(那样轻盈、那样斑斓、那样柔弱变红)谁来读读看。
生1:它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
师:他们身上的彩粉——
生1:是那样斑斓……
师:它们是那样——
生1:柔弱。
师:那去掉这三个“那样”在自己读一读,看有什么感觉?(生自己读)
生2:用上“那样”对蝴蝶的轻盈,柔弱更深……
生3:更能体现对蝴蝶的关心赞美……
师:他怎么能经得起——
生:猛烈的风雨呢?
师:也就是加上“那样”,蝴蝶的轻盈,美丽,柔弱在作者心中更加深切,关键是柔弱的他禁不起猛烈的风雨。作者通过这样的描述更加写出了蝴蝶的柔弱。那你们能否用上“……那样……那样……那样”把你的某种赞美,心情或喜欢表达的更深切些。
生沉默。
师:比如,你的衣服是——
生1:那样漂亮,是那样干净……
师:那样领别人——
生1:是那样令别人羡慕。
师:对啊,把自己衣服的漂亮说的更深入。谁还能赞一下?你妈妈做的饭——
生2:妈妈做的饭是那样香,是那样美味,是那样的想吃……
师:这就是加上“那样”更加深入的表达喜爱。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感受作者用那样把蝴蝶写的如此柔弱美丽,使人不由得要爱护、去心疼。
(学生读文)
师:好,(出示三句反问句:这不是难为蝴蝶吗?怎么经得起这个猛烈的风雨呢?怎能容他们藏身呢?教师深情的朗读)你感觉到作者是怎样的心情?
生:作者对蝴蝶的关心,关爱
师:此刻外面是狂风暴雨,其他鸟,人们都躲避风雨,柔弱的蝴蝶他在哪儿呢,作者更加
生2:心疼、欣赏……
生3:担心
师:每每想到这里,走——
生读:(出示)想到这里,我简直没法再想下去了,心里是那样的着急。
师:确实令人担心,每每在恶劣的风雨中作者总是为蝴蝶着急,担心,蝴蝶到底在哪里避雨呢?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三句是什么句式?
生:问句
师:什么问句?
生:反问句。
师:正确,以反问句强烈的表达了作者对蝴蝶的担心,心疼和着急。那它们到底在哪里避雨呢?请快速浏览三四自然段,看看作者在哪学地方都找了,结果怎样?心情如何?
(出示提示和表格)
五、快速寻家,升华着急
学生快速在课文中画找作者都在哪里找蝴蝶后,集体交流,体会着急。
师:一位小朋友非常确定的说,下雨的时候,它们会急忙飞回家里去。把他的家究竟在哪里,作者都在哪些地方找了?第一出
生1:屋宇里
师:结果呢?
生1:没见过有蝴蝶避雨。
生2:麦田里。也不能。
……(依次交流)
师:老树干底下也没有,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出示: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生读:我真为蝴蝶着急了。
师:他是不是放弃了?
生:没有。
师:还在哪里找了?
生6:桥下面。从没有见过。
生7:树叶下面。也不像蝴蝶的家。
师:(二次出示:我真为蝴蝶着急了。)与这样大,风这样孟猛,还没没找到蝴蝶的家,作者越来越——
生:担心
师:心里越来越——
生:着急。
(出示:越来越着急,越来越担心)
师:同学们,刚才找家中,还发现除反问句外,作者还用到什么样的句式更加深入、充分的表达这种心情呢?
(生浏览)
生1:有疑问。
师:比如哪一句?
生1:这样的天气里他们会躲在哪里呢?园里的花是他们的家吗?
师:还有什么句式?
生2:还有设问句。
师:对。这是课文中有力表达作者担心着急心情的秘密。
六、积累回顾,总结延伸
师:作者心中的担心着急是那样强烈。蝴蝶的家究竟在哪里?(指问好号)一个女孩遮掩都说,齐读第五六自然段。
(学生朗读,后强调多音字“雀”,在此句读qiao,第一句中读que)
师:虽然女孩说得不错,坐着依旧不能放弃,他一次次寻找、自问:蝴蝶的家到底在哪里呢?我真为蝴蝶着急,因为——
(出示:他们的身体是那样轻盈,载不动……怎么经得起这猛烈的风雨呢?)
生:朗读这段话。
(原句退出,出示:它们的身体_ __,载不动___;他们身上的_____,一点儿_____;它们是____,比______,怎么_______?)
(学生填空朗读)
师:蝴蝶的家在哪里呢?分雨中的蝴蝶是那样人那个人牵肠挂肚,张开你想象的翅膀,也来找找。早点找到告诉“我”,让我不要再着急了。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