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9 陈宇倩 《由“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引起的思考》
(2013-07-16 20:05:44)由“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引起的思考
陈宇倩
全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述艺术构思的特点和作用。为了做好构思工作,强调作者要注意积累知识,辨明事理,善于利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训练自己的情致。第二部分以过去作家为例,说明艺术构思的不同类型。但无论作家构思的快慢难易如何不同,除都需要经常练习写作外,更要努力增长见识,在构思中抓住重点,只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第三部分提出艺术加工的必要性,说明艺术构思的具体复杂情况。
刘勰《神思》篇的可贵之处在于:它不仅生动地描绘了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而且在这之后,提出了进行艺术想象的几个必不可少的条件:首先,是精神心理状态要处于虚静,不受外界事物的干扰。他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虚静的目的在于保证艺术想象活动开展的时候,能够专心致志、不受任何主观或客观因素的干扰,以便集中精力使艺术构思顺利进行,并向深度和广度扩展。刘勰的虚静论深受庄子思想的影响,庄子在论技艺神话故事时突出地强调了虚静的作用,认为要达到虚静的状态,必须排斥视听等感性认识和知识学问,但他所说的这些故事本身则又充分的体现了要使技艺达到神话水平,必须经过长期艰苦的锻炼与实践的积累,实际又肯定了知识学问和具体感性知识的重要性。而庄子虚静论对后代文艺创作思想的影响又正是通过这些技艺故事而产生作用的。所以刘勰在强调虚静时把“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与虚静精神状态同时并列为“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另外,他的这个思想与老子的虚怀、不急躁和荀子的“人何以知,虚一而静”有异曲同工之妙。
刘勰对于艺术构思提出了“神与物游”。所谓的“神与物游”,意思是说,构思的奇妙,在于能使心物交融,亦即精神和外物相交接、相融合。所指的就是一种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艺术想象。对于人的思维、想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这种认识在中国古代文献中早有记载。陆机在《文赋》中也说:“其始也,皆收视反听,耽思傍讯,精骛八极,心游万仞。……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恢万里而无阂,通亿载而为津”。这是陆机对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做出的详细入微的描述。刘勰显然是受到到了陆机的影响。在《神思》篇中,刘勰以生动的比喻,描述了艺术想象的自由性及其超时空的特点。“寂然凝虑,思接千载”,讲的是超越任何时间的差距;“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则大概讲的是超越任何空间的差距。他与《文赋》中的“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在意义上是基本相同的。但是,“文之思也,其神远矣。”刘勰的“神与物游”还强调的是一种艺术想象变化莫测。故所谓“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中风云变幻可见一斑。然而,刘勰的“神与物游”捎带一个“神”字,更强调的是“有如神助”,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境界。所以,刘勰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这种想象,既能冲破视野所限,又能跨越时空所阻。是神圣而无所阻挡的
刘勰提出要构成文思,贵在虚静。《神思》中:“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沦万藏,澡雪精神。”这里的虚静,不是指空无一物,寂然不动,是指不主观,不躁动说。有了主观成见,就不能虚心地观察外物;心情躁动,就不能细致地观察外物,就不能神与物游。其实,世界上并不缺少美丽的风景,而是缺少发现美景的眼睛,缺少发现美景的心灵。现在的时代,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物欲横流的现代,人们的心情不免浮躁,人们争分夺秒,为创造财富而拼搏,很少有人能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观察周围的美景,去欣赏世界的变化,去享受大自然的恩赐,这怎么可能对自然风景有所感悟并抒写心中之情呢?可能现代人越来越缺少刘勰所说的“虚静”了。
刘勰的神思论对后世美学和艺术理论影响很大。在此之后,唐代书画家孙过庭、张怀瓘、裴孝源,宋代画家邵雍,元代画家李衍,以及明代的胡应麟、袁宏道、唐志契等都对这一理论作了进一步阐释。清代金圣叹提出了“动心说”,李渔提出了“代人立心说”,这些是“神思说”在小说以及戏剧领域内的发展,叶夔、郑板桥、刘熙载等进一步发展了神思说,晚清的梁启超等则在结合神思与西方想象理论方面有开创性贡献。
“神思”之于中国文论,恰如想象之于西方诗学,是支撑起审美理论大厦的重要柱石。作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各自的审美范畴,他们在意义上有相通处,但在内涵、发展轨迹与外延上他们自有其独特的规定性。“想象”就其本意来说就是想出一个“象”,据胡经之先生考证说,在西方最早提出“想象”一词的是亚里士多德,他在《心灵论》中说:“想象和判断是不同的思维方式。想象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想象”一词出现虽早,但一直却为古希腊文学理论所忽视,直到十八世纪以后才得到广泛运用。心理学一般认为想象是指人们在记忆表象的层面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活动,它包括联想和幻想两个方面。想象根据创造的性质可分为再造性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两种类型。而深思的主重要特点则主要体现在凝神、虚静中超越现实时空而进行的以“神”为主的心灵悠游。同时又需要用语言将其神思的情感意象完美的表达出来。我们可以看到,神思=想象,这一等式并不成立,在外延上,“神思”应该打与西方史学中的“想象”,神思贯穿于创作的全过程,先是“物沿耳目”,在“神居胸臆”之后,“神与物游”,实现将外在“物”化为意象这一过程,然后“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迹,疏则千里”,完成对形象的塑造。而西方想象论著要着眼于神似论的第一阶段——创造审美意象,而将以后的事情分给了另外一个领域——语言表达。此外,“神思”中的“神”与“物”是交融互渗、了无隔阂的,而想象则是在一定程度上受了理智的约束,思想与物、对象是分离的。
《神思》探讨了创作时的构思问题,对创作构思广阔丰富的特点作出了具体生动的说明,并指出为了使构思富有效果,须注意平时要有良好的积累和学养,写作时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和虚静的精神状态,做到"神与物游"。刘勰的“神思”对于中国的文学理论乃至美学、艺术理论都有着深远的影响,是值得我们细心研读领会的。
(文心雕龙译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