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余数除法教材分析
(2019-12-18 11:34:30)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是有余数的除法要研究的内容。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密切关系,以及考虑到通过操作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修订后的教材将本单元从旧版安排在三上4单元(幻灯片)调整到了二年级下册二下6单元的第一课时。相应地,具体内容也进行了一些调整。
纵向对比本单元内容是前面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扩展,是在表内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学内容包括体会余数及有余数除法的含义和利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两大部分内容。有余数的除法是今后继续学习一位数除多位数等除法的重要基础,因为用一位数除、商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是除法试商的基础,并且这部分内容在日常生活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因此,这部分知识的学习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学好这部分知识对于学生继续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学生在前一阶段刚学会表内除法,已经接触过许多正好全部分完的事例,但二年级学生的思维还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想完成由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转变,就要借助动手操作,让学生亲自去实验,去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在教学时,应该根据知识的系统性以及二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使学生通过积累、观察、操作、讨论、合作交流、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获取知识,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主要的教学方法借助(几何)直观促进学生的理解。建立操作过程、语言表达和符号表征之间的关系,实现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真正理解。对于本课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主题图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进行操作,并引发思考“为什么剩的不一样?”引出学习余数的必要。例一有两个对比:一是平均分物分得的结果对比,另一个是用除法横式表示的对比。例二是通过观察小棒总根数的连续变化情况、直观地看到操作结果以及余数的变化情况,继而总结出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难点是理解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横线对比北师大版教材本课安排在二下一单元除法(除法安排在二上7单元),表面看思路与人教版类似,但如果在分析的仔细些,就会发现明显不同,北师大教材先安排竖式的教学内容,例二再教学余数及余数与除数的关系,其中例二的情境与人教版基本一样。北师大版让学生更全面深刻的理解“平均分”与有余数除法的关系,人教版为学生沟通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的联系,让学生层次清晰的逐步体会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感受余数与除数的关系。
苏教版表内乘除法都安排在二上四和六单元,本课安排在二下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