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博文

在日常生活中平均分物时,结果包含两种情况:一种是恰好分完的情况,这时没有剩余(即余数为0),表内除法涉及的就是这样的内容;一种是平均分后还有剩余的情况(余数不为0),这是有余数的除法要研究的内容。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密切关系,以及考虑到通过操作和对比更有利于学生对这部分内容的理解,修订后的教材将本单元从旧版安排在三上4单元(幻灯片)

(2019-12-18 11:29)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三个例

       暑假期间,我阅读了我不只是数学一书,书中华应龙

       老师用真实的案例,详尽的剖析解读,给我们一起分享了他成功过程的每一个历程,每一件让他感动的事情,让他感动的每一个人。一直以来我都觉得数学其实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在我的心里数学和其他学科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学科,数学重在启迪发展人的智慧思维,相较语文的情感抒发才显得不那么人文。于是在我们的固有思维中数学教学只需教会学生各种认知的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读了华老师的书才发现自己想错了。

      《我不只是数学》整本书通过典型的11节课例向读者展示了华老师怎样在课堂中启迪智慧,润泽生命;展示了华老师是一个勤学善思的数学大家;展示来了数学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展示了数学课堂除数学外还能给孩子些什么?给读者的感觉就是在书中不仅仅能欣赏大师的教学,更能感受到许多数学教学外的内容。

 

第一单元  负数

1、负数的由来:

为了表示相反意义的两个量(如盈利亏损、收入支出……),光有学过的0   1   3.4   2/5……是远远不够的。所以出现了负数,以盈利为正、亏损为负;以收入为正、支出为负

2负数:小于0的数叫负数(不包括0),数轴上0左边的数叫做负数。

若一个数小于0,则称它是一个负数。

负数有无数个,其中有(负整数,负分数和负小数)

负数的写法:

数字前面加负号“-”号,不可以省略

例如:-2-5.33-45-2/5

正数

大于0的数叫正数(不包括0),数轴上0右边的数叫做正数若一个数大于0

       2018418下午,我有幸参加了在我旗举办的市级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大赛的观摩学习活动。此次学习不仅让我领略到了各旗县出类拔萃的数学教师的教学风采,也让我从中发觉到了在课堂教学方面自身的浅薄与不足。

       这次比赛活动中,安排了小学阶段一直六年级各段的课程,一共有21位做课教师,活动安排除了课堂教学以外还有3分钟演讲,5分钟粉笔字,以及做课教师对于课堂设计等方面的答辩等几个环节。充分且全面展示了教师各方面的深厚的基本功情况。下面就自己参加这次活动听的两节课以及当天做课的几位教师其他方面的基本功展示之后一点想法,谈谈自己的感受。

       一、听石老师上的《鸽巢问题》这一课后,有以下的想法:

       1、 能联系学生的生活,尊重学生原有的基础知识。

分类: 数学教学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   %=  = 21:(   =   )(填小数)=  )(填成数)=  )折

230平方米比24平方米多(    140千克比    )千克多40% 5千克

减少20%后是(

  

)千克 ;5千克减少(   

%

后是3千克。

3、一只钢笔原价30元,现打8折出售,现售价是(

分类: 数学教学

折扣

原价×折扣=现在:                                                       

节约的钱=原价-现价=原价×(1-折扣):                                     

1.一件商品原价80元,现在打八折,现价是(     )元,比原来便宜了( &n

标签:

转载

分类: 优秀博文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第一、二两个学段把“探索规律”规定为独立的学习内容之一,并且指出:“经历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这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次尝试。由于“探索规律”学习内容设计的弹性较大,给教材编制者和教师课程开发留有较为宽广的探索空间。重视这部分内容的设计与研究,是充分发挥其教育价值,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需要。
标签:

转载

分类: 优秀博文

读戴曙光老师的《简单教数学》

(2017-04-08 22:29)
分类: 读书体会

一睹名师风采,走进名师课堂,现场观摩学习,聆听大师教诲,是每个普通老师的心愿。非常有幸,在33141两日,赴赤峰二中进行为期两天的听课学习。会上,五位由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进行了精彩的教学展示和讲座培训,纯正的发音、流利的口语、娴熟的教学技巧、精致的板书、亲切的教态、良好的综合素质等,令人叹为观止。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