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识字、写字教学(朱艳)
(2014-11-17 14:49:36)
标签:
育儿巍山县小学语文名师工作室主题研修 |
分类: 成果展示 |
我眼中的识字、写字教学
群力小学
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只有掌握了一定的识字量才能比较顺利地进行阅读和写作,拓宽知识面,提高学习的能力。因此,识字、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语文课程标准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要求是“多识少写,识写分流”,我是这样理解的“多识”是对识字量的要求,是为阅读打基础的;“少写”是要求学生认认真真地写一手漂亮的字,是对写字的要求。今天,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对识字写字教学谈谈我的体会,说得不对之处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一、
1、教给学生识字的方法,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布鲁纳说过:“学习的最大兴趣,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 汉字是世界上公认的最古老、最有生命力和最有发展前景的文字之一,关于它的故事、趣闻等数不胜数。它集音、形、义于一体,又有着发展思维、开发智力等优势,这是拼音文字所不能企及的。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象形文字的直观性,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作栩栩如生的描绘;利用指事字的提示性作画龙点睛的评点;利用会意字的巧妙的形义联系作富有情趣的解说;利用形声字形旁的表义性举一反三。
在识字教学中,我主要利用汉字本身的规律,借助形象化、趣味化的教学手段,激发儿童学习汉字的兴趣。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兴趣进行识字。
(1)编字谜识字
针对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编字谜识字不仅可以让学生记得牢,而且学生的识字积极性很高,能使每个学生在读、听、思中,轻松记住生字。很多老师也很喜欢用这个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我主要根据汉字的特点和规律来巧编字谜:
a笔顺规则法:在编字谜时,遵循汉字的书写规律,让谜面的描述过程和谜底的书写顺序相对应,比如:“两点下一横,横山中间通,山腰穿二竖,撇捺在西东”,这样按照汉字书写规律猜,学生很容易猜出谜底“兼”。
b部件离合法:把汉字拆成几个部分,在编写谜时,我将汉字部件(或)偏旁合成或分离。在这个方法中,部件一般不直接交待,而是在谜面字词中隐藏着,比如“草字头”就用“杂草长”“杂草生”“草遮荫”“戴草帽”“草下藏”等多种方法进行暗示谜底。比如:“上面竹子下边毛,写字画画离不了”(笔);“夕字多一点,大字多一点,下面还有四个点”(然)等用的就是部件离合法。
c笔画增删法:就是借一个字,用增加或删去笔画的方法暗示谜底。比如,经常用的字谜“牛过独木桥”(生),“一口咬掉牛尾巴”(告)就是用这种方法。
d字形比较法:这个方法是利用与熟字相比较的方法来影射谜底。比如认识了“刑”字后,学习“刊”字时编的字谜可和“刑”字相联系;“一字和刑有点像,细看就缺一竖撇”,这样寻踪追迹,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
用这样编字谜识字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汉字,而且学生很感兴趣,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2)、简笔画识字
这种识字方法一般用于象形字和会意字,通过教师在黑板上板画简笔画,让学生感受到一个汉字就是一幅有趣的画,利于学生识记,比如“雨”。 “雨”字在小篆中写作 ,其中的“一”表示天穹,“冂 ”表示低垂的云团,雨滴洒落其间。这样教学时就不必费力地讲解雨字的笔画,学生自然记得牢固,记得形象。
比如:瓜。从篆文引申讲起 ,一撇、竖撇、一捺就像四处蔓延的藤蔓,竖提、点就像藤上结着的瓜。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它和“爪”字相混淆了。
(3)、编儿歌巧识字
遇到易错难写的字,我就会借助儿歌进行教学。
如教学 “坐”:“两人背靠背,坐在土地上”(或二人土上蹲);“渴”与“喝”:渴了要喝水,喝水要张嘴。“夜”:一点一横长,左下单人旁;右下有个夕,再加一捺要拉长等。
又如区分辨、辫、辩、瓣。
辛辛两人样子甜,常用丝线扎小辫——辫
辛辛两人在一家,中间点撇分清它——辨
辛辛两人在说话,站在两边争论它——辩
辛辛两人种西瓜,瓜秧长大先开花——瓣
儿歌识字教学,琅琅上口,易学好记,让学生印象深刻。
(4)归类识字法
不是每个字都要编儿歌,猜字谜,学生要掌握的汉字中大部分是形声字,这就要教给学生进行归类识字的方法,可以让学生举一反三,扩大识字的范围。因此,掌握好这类字的造字规律将对今后提高生字的识记效率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一《保护庄稼好卫兵》中的生字:青、晴、清、睛、情,告诉学生,“青”是声旁,表读音,太阳高挂就是“晴天”;加水就是“清水”,加目就是“眼睛”,用心就是“心情”。运用这样的方法使学生牢固建立音形义三者的联系,有效提高识记效率。
2、如何解决生字回生的现象
低年级学生识字还存在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学得快,忘得也快,生字回生的现象很普遍,其实,这也是一种正常的现象,那么如何解决生字回生的现象,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从两个方面来解决生字回生的问题。
首先,巩固生字最有效的办法是不断复现生字。
根据儿童先快后慢的遗忘规律,抓好多种形式复现生字进行复习巩固尤为重要。复习的时间要充裕,形式要多样,要全体参与。在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以下方法来复现生字。
(1)开火车游戏
通过开火车游戏让学生读字音,认字形,谁说错了,火车停下来,选其他组的修理员修理(重读字音),修理好了继续开。
(2)摘苹果游戏
准备一个苹果树教具,挂上生字词,读对的就摘走,学生们记字的兴致很高,很喜欢这个摘苹果游戏。
(3)生字墙
为了达到更好的复现效果,可以在黑板旁的墙上设计了一个可以随时放置并更换的学习园地,称为“生字墙”,把每节课或学生作业中难写的生字制成卡片,贴上去。这样,不管学生在做什么,只要一看,就能注意到这些生字,生字墙复现的次数是最多的。
但是,生字墙上的生字也要及时进行更新才能让它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新面孔也才能让学生保持新鲜感,才会有兴趣积极参与。比如,学完生字,我把生字卡拿在手里,说:“今天我们认识的生字宝宝也想到我们的生字墙上,你们同意吗?”学生们一听,都说:“同意。同意!”于是,我趁机说:“要认识的生字宝宝才能被换掉。”,引导学生再次复习前面学过的生字,这样,通过不断复现,学生才会记得更牢。
(4)生字早餐
我把每天所学的生字板书在黑板上或贴在生字墙上,早上学生进教室时,让学生认一认这些生字,美其名曰“生字早餐”,让学生“吃”完“早餐”后再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当识字以“生字早餐”的形式呈现时,学生们觉得新颖有趣,特别乐意去认读,去识记。
(5)识字卡片交朋友
学生学完生字后,可制作识字卡片,在读书时间以同桌抽读的方式复现生字。还可用“打电话”游戏来进行,比如:教师——喂,请问你是谁?生——我是“洁”,洁白的洁。在巩固识字阶段,学生特别喜欢这个游戏。
其次,巩固生字最主要的一个途径是进行阅读,把识字和阅读紧密联系起来,在阅读中巩固识字,让识、读相辅相成。
课外阅读是巩固识字最好的办法,阅读是识字的源泉,也是对识字的检验,使学生的识字有了用武之地,学生的识字兴趣就会更浓厚。在读书的时候孩子就会遇到他要巩固的生字,遇到不会的字,通过问同学、老师、父母或查字典还会认识更多的字。从读一句话到读一段话,从读几段话,最后到整篇。这样该巩固的字记住了,不仅提高了阅读的能力,还扩大了孩子的视野,积累了丰富的语言,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课外书的选择上,我是这样做的:一、二年级可推荐学生读带拼音的读物,注意课外书的选择要插图漂亮,色彩鲜艳,字体大,让学生有兴趣去阅读。三、四年级,可推荐读“桥梁书”。“桥梁书”是介于图画书和纯文字书之间的一种图书类型,每个故事或童话在用字遣词上都有周全的考虑,它的主题接近儿童的生活经验,采取幽默有趣的童话故事形式,帮助孩子从喜欢阅读开始,渐渐适应字数增多、篇幅加长的文字书。五、六年级推荐孩子读纯文本的书,最好是整本的名家名篇。这样循序渐进地读,学生很容易喜欢阅读,体会阅读的乐趣。
想让孩子喜欢读书,必须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阅读氛围。这就需要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进行阅读。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做好榜样,自己爱读书,并让孩子知道你所以会讲好听的故事,所以学识渊博,是因为你爱读书。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相信孩子会在你潜移默化的影响下主动读书。
想让孩子喜欢读书还需要老师取得家长的配合。在低年级的家长会上,我的发言主要就围绕阅读的重要性来开展,告诉家长,阅读是最低廉的成才成本,爱阅读的孩子才是聪明的孩子等等,让家长了解阅读的重要性。因为家庭教育也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孩子有很多的时间是和父母在一起。家长除了舍得花钱为孩子买书,重要的是自己也要读书,给孩子以熏陶感染。相信孩子在这样的环境感染下也就爱看书了。
特别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最重要,因此在培养孩子读书兴趣的同时还应该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首先要让孩子养成每天都读书的习惯。这就需要老师在时间给予保证,如每周作业量加以控制,或在学校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来读书,这样的坚持长此下去,一定会起到聚沙成塔的作用。其次还要让学生养成遇到不认识字的就问的好习惯。在读书的时候遇到不认识的字,我们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养成遇到不认识的字就查字典的习惯(在学会查字典之前,应该问老师、同学、家长),这样学生不但增加了识字量,还培养了学生自主识字的习惯,一举两得。
再次,防止生字回生的另一个方法是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巩固字。很多生字的认识都来源于生活,生活中经常看到的事物,如路牌名、车站名、商店名、商品价牌、广告牌、电视节目名称等,都经常出现使用频率较高的汉字。 引导学生利用这些事物在生活中识字,不仅可以使学生多认识汉字。
(1)、可以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资源引导学生识字。
比如:教室的园地,校园的一些标语、示牌等。带领学生们一边参观一边引导识字,碰到学生可把其拉到身边常问问,这儿写的是什么?很快学生连“保护环境,节约用水”等复杂的字都认识了。
(2)、利用名字牌,使学生快速而有效地认字。
比如,一年级刚开学,让每个同学在班上作一个自我介绍,同学相互认识,并让学生制作好名字牌,让同学们能很快认识各个学生的名字。这样,同学的姓名大家很快认识了,也让学生更快地融入班级。
(3)、借助生活中的实物、图片等识字。
在教室里的这些实物就可以供学生认识。如门、窗、讲台、黑板、课桌、凳子等都给它们贴上字卡,让学生看到什么就认那上面的字卡。通过学习《我在家里帖字卡》一课,让学生用这样的方法回家里让家长在家里的实物上也贴上字卡,供学生经常认识。还可以分类别地认识一些字。比如:学习用具,水果,蔬菜,植物,动物等。
(4)、创设识字的环境,给学生展示、交流的空间。
让学生搜集生活在的一些包装盒,包装袋,零食袋等上面的字来进行展示。
这样,学生在识字中得到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就会提高识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如何解决错别字的问题
一、二年级由于识字的量不多,错别字现象不突出,而到了三、四年级,会发现学生的错别字越来越多,甚至一、二年级不出错的字到了三四年级,也会出错,这也是一个很正常的现象,不要归结为倒退,到了五六年级随着阅读量和阅读水平的提高,错别字现象又会慢慢减少。下面,我就对学生经常出错的一些字谈谈我的方法。
例如:“溪”,好多学生容易受“小溪”中“小”字的干扰,将右半部下面一个“大”字写成“小”字,在教学时,我通过简笔画,板画一条要小溪汇合成一条大河,然后提问:“小溪里的水都流到哪里去了?学生回答:“都流到大河里去了。”接着边板书“溪”边强调:“许多条小溪的水汇合成了一条大河,右下部应该是个‘大’字”,这样一来,学生们都能记住“溪”字的字形。
“吃”字,学生总在“乞”的中间多了一横。纠正学生错别字时,我把学生经常写错的“吃”写在黑板上,告诉学生,吃东西要把东西吃进肚里,“一”还在,就说明没有吃饱,所以“吃”的中间没有一横,被吃掉了。
又如,“拜”字学生都会把右边少写一横,结合二年级上册的“能说会道”——“拜年”这个话题,我这样教学:过年了,要去给长辈拜年,用手拜了四次。边说便板书,强调四次,所以右边有四横。这样,在拜年的氛围中,轻松学会了“拜”字。
诸如此类,通过故事,想象,画画等切实有效的方法,让学生区分形近字、易错字,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许有的小技巧一辈子都会记得。
二、写字教学
写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写字教学,旨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写字过程是巩固识字的过程,也是情感、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还是不断提升一个人语文素养的过程。一手好字,终生受益。就像一张最美的名片,充分展示自身的文化素养。
在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写字教学。
首先认真训练学生写字的基本功
写字的基本功包括基本笔画,基本笔顺和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基本笔画
基本笔画笔笔过硬,才能组成好字。因此,低年级写字教学的起始阶段,应尤其注重基本笔画的教学由易到难,循序渐进。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认识笔画的名称,练好点、横、竖、撇、提、钩等基本部件。观察笔画的外形,掌握每一个基本笔画的书写要领和书写技巧。
例如:“竖折”和“竖弯”,从外形上看,“竖折”左下部拐角是尖锐的,而“竖弯”的左下部是圆滑的;从书写运笔上看,“竖折”行笔至下要顿笔,而“竖弯”则不需要。
2、基本笔顺
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则是: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后封口,先中间后两边等。所以教学中要要求学生严格按规范书写,基本笔画的指导要结合识字教学进行。在师巡视时,也要关注学生书写时的笔顺,特别是一年级刚学汉字时,更要多强调笔顺规则。
对于特殊的字,师在教学中更要多加以提醒,比如“田,由”先里头,后封口;“申,甲”则是最后写竖。
3、间架结构
汉字的结构多样,但小学生的生字都写在田字格里,因此汉字结构的把握可借助田字格来学好写字。特别在学习汉字的第一课时,一定要认真地介绍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左上格、左下格、右上格、右下格,在接下来的临帖的学习中,才利于交代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汉字的形体特点为方块字,左右结构的汉字数量最多,要注意根据汉字具体分类,如“左宽右窄,左窄右宽,左右相同”等,左中右结构的字各部分长短宽窄也要留心。上下结构,以横中线为界,看清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在田字格中的比例和位置。其他结构也同样,这方面的指导需要教师花一定时间,反复的训练,根据不同结构的字,坚持训练下去,学生才能慢慢地把握好字形,最终可以离开田字格写好字。
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新课标对学生识字,写字量有所降低,但降低识字,写字量,并不是轻识字、写字,相反,我们应更重视写字的过程,强调“提笔即练字”。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重视观察过程,也就是“读帖”的过程
田字格中的字是学生学习和模仿的范本,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汉字的笔画、结构,以及各部分的位置,特别注意重要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例如“起笔”的位置最重要,让学生讨论:写这个字时哪一笔最关键?写这个字哪一笔最容易写错?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些地方?等问题,教会学生如何整体把握写字的规律。
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天鹅、大虾和梭鱼》中的“虾”,在板书课题后,就认识读音,分析字形,通过归类识字的办法认识“虾”,再让学生读帖,观察“虾”,看看怎样把“虾”写漂亮。通过观察,发现竖中线把“虫”和“下”分成了两部分,“虫”字的关门横在横中线上,“下”字的点在横中线上。这样细致的观察,学生对“虾”字了然于胸,才能为学生写好“虾”做好铺垫。
2、重视教师的范写。
教师的范写是最直接的指导,要引导学生看清运笔的方法,并在范写中渗透书法美的理念。比如:“心”字的三点,第一点是先轻后重,第三点是先重后轻,三点是有联系的。再如,指导“林”的书写,第一个“木”子的捺要遵循汉字书写“避让”的方法,变成“捺点”。可以这样形象地指导:两个“木”字并排坐,第一个“木”字很谦让,把腿往里收了收,变成“捺点”,这样,两个“木”字的腿就不打架了。这样,既渗透了“避让”这种书写方法,又渗透了品德教育。
3、重视学生的“临帖”,即“描红”的过程
通过观察汉字在田字格的位置,并看教师范写之后,让学生临帖,注意提醒学生字的布局结构,运笔情况和写字姿势,一笔一画慢慢练习。在学生临帖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巡视,注意学生书写的姿势,在学生写字前,教师要做好示范,讲清要求。坐姿:头要正,身坐直,肩要平,纸放正。 手离笔尖一寸远,眼离纸张一尺远,身离桌边一拳远。对坐姿和握笔姿势,教师要逐个指导、纠正。开始写字时,不求多,不求快,要用大量时间纠正错误姿势,并表扬姿势漂亮的学生,比如,可以采用小组比赛的方式来比比哪一组的姿势端正。还要不断提醒学生 “提笔即练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4、重视学生的评价
学生临帖后的评价很重要,是写字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写字教学的学习借鉴和自我完善。可以让同桌互相评价,引导学生从结构,笔画等方面进行细致的评价。教师在巡视中,也要关注学生的临帖过程,并给予真诚地评价,对写得好的学生,授予“小小书法家”的称号,让孩子喜欢上汉字,调动练字的积极性。还可以在班级有一块学习园地是专门用于书写展示的,把孩子漂亮的作业放在展示台上,让孩子体会到成功的快乐。而且,练字还可以锻炼孩子的耐心和静心,让孩子平心静气地完成一次作业。
总的来说,写字课切莫“轻描淡写”,教师一定用好“五恒”:
持之以恒地强迫自己在每节写字课中剩下10分钟练字;
持之以恒地每节课手把手教3-5个孩子写字;
持之以恒地关注几个孩子写完一个字,并真诚地评价;
持之以恒地要求学生回头看,看看自己那些字写得好;
持之以恒地定时在班上开展书法竞赛。
当然,指导学生写得一手好字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只有持之以恒地用孩子们乐于接受的方式,潜移默化的渗透才能让孩子们爱上汉字,感受汉字之美!
以上便是我在识字、写字教学中的一些做法,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