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好学生、中等生和差生--二妈中游论

(2014-01-29 17:14:56)
标签:

育儿

优秀生

中等生

差生

老师

分类: 七嘴八舌谈娃事
    二妈我私心里有个“中游”的理论,今天就想跟感兴趣的各位说叨说叨。

    其实熊孩纸也不是一开始就是个熊样儿的,比如二妈小的时候,一点二的苗头都是木有的。积极向上,努
力争取,满心斗志,很想自以为是地成为好孩子一枚来着。家长眼中期望的,同学钦佩的,老师还挺喜欢的,那样的好孩子。没有哪个孩子打小就愿意不招人待见的。

    可是,孩子就像小溪的流水一样,自然流淌是本性,遇陡坡急奔,遇浅滩缓流,遇洼下沉,遇岩避开。欢天喜地,一派天真上学或入园的孩子,本性就是小溪流水,点儿对正了老师,就有可能被老师和学校、幼儿园打造成各不相同的自我定位。幼儿园小朋友还好,因为都还在生理和心理的成长期,老师对待的方式也以照顾生活起居和游戏为主。最重要的塑成阶段应该是小学。


    开学第一天,有那些积极昂扬向上的孩子,被老师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现在小学入学不都有面试吗
?也许在那个时候,老师们可能就已将孩子们做了标签和分类)好,老师爱死这样的学生了,帮老师做事,替老师分担,管理同学。好,班长就是你了,学习委员就是你吧……blablabla。于是,这样的学生就此奠定了成为老师眼中“好学生”的基础,从此在“好学生”的道路上一直向前。(二妈我一直挺好奇,一般老师和他们的好学生总能对上眼,而且没有对错过,为啥么?)

    开学第一天,有那些特别逃气不听话的落后皮皮沓沓的孩子,也被老师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上(同样,现
在小学入学不都有面试吗?也许在那个时候,老师们可能就已将孩子们做了标签和分类)老师没有爱死这样的学生,当然也不会恨死这样的学生,只是有些标签就是跟着成绩一起一直贴着。老师一心想的就是千万不能让这些孩子的成绩拖了全班学生的后腿,所以,经常耳提面命,点着名字提醒督促……blablabla。于是,这样的学生也就此奠定了老师眼中“坏学生”的基础,从此在“落后学生”的道路上一直向后。(二妈我一直也以为,老师定义不好学生的标准除了成绩外,还有气味相投与本能。)

    其余的么,就是那么一些不特别在老师面前显眼、招人的孩子了。他们有的外向爱打闹,但挺聪明。他们有的内向不声响,但挺努力。就有那么一些孩子,是在心里判断人的,如果他们意识到老师并没有将特别的视线落在他们的身上,他们就会习惯于这样的状态,在自已的世界里自得其乐。成绩么,也会努力。要求么,也会尽力做。但在老师的眼中,够不上优秀学生的标准。成绩不好,就不能说是差生。这就是中游生。

    因为多少年,一直都在观察“中游”的问题,二妈特意去百度了一下。查询结果如下:

    中游:河流的中间一段。比喻在前进中处于中间状态,不领先,也不落后。
    在幼儿园里,你的孩子是处在中游状态的孩子吗?
    在小学里,你的孩子是处在中游状态的孩子吗?

    我们都是从“优秀学生”、“中等生”、“差生”一路被标签过来的成年人,想问各位一下,你从前是优秀生?中游生还是差生?很奇怪的是,小学时的优秀生,基本上会到初中、高中走的都是优秀生的路子,一直努力,争强好胜,力拔头筹,被关注,被期待并被要求。小学时的差生,基本上到初中、高中简直是一路差生下去,一直在后面走着,被提点被面命被批评被要求,但几乎让提点的人都有“马尾提豆腐提不起来”的结论。(这其中要排除掉因为男女差异,后发展的个别孩子。这部分孩子会在初中阶段突显能量,忽然被发现脑瓜好使不一般,稍一发力,能在最末吊着也能冲到最前面。好像意识到有必要认真学习这件事儿就比别人都晚好几拍的样子。)


    上游、中游、下游的孩子每天在学校和在家里的状态有什么不同吗?当然有,而且是大大的不同。

    上游生,勿庸置疑,上课在好好听讲呵,回答老师问题呵,收作业,为老师跑腿呀。因为优秀,还得被老师
和学样提点着参加各种只有优秀生才有资格参加的比赛和活动之类的。很忙很光荣。

    回家呢,当然也忙啦。以目前各家都一个孩子或二个孩子,父母的期望和给到的学习机会,PK好学生的标准是大大提升了,能不会这个也不会那个吗?当然不行,眉毛胡子要一把抓,主流的能力都要有吧。奥数、英语、作文、才艺……blablabla。

    时间---有没?没多少啦。这是上游做好学生的代价。时间和努力换来的。

    中游生,在干嘛?在听课,在打闹哇,在聊天呵,在走神哇。不然,智力都也不差在哪儿的孩子,为什么会在中游晃荡呢?

    回家呢?也是要学习的,作业也是要做的。程度差不多就好啦。兴趣班也是要上的,差不多就好啦。有些明智的家长,反正孩子中游就不在乎了,主流这事也没有必要一定跟呵,拣孩子喜欢的事情做做。可能开花不同季,那边不香这边香哇。

    时间,有没?还成,中游的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给孩子自已。干嘛?玩呗。

    下游生,也就是落后学生,在干嘛?说实在的,二妈一直属于平庸的那一类孩子,当年。呆在不上不下的中游,一直都觉得落后学生气质彪悍,与众不同。他们的生活是怎么样的,一直都心存好奇?难道他们整天都在玩吗?不管不顾、昏天黑地的一直在疯玩吗?

    如果不是,那就太吃亏了,顶着个落后学生的帽子,总被老师K到,难道也是成天在家学习,都学不上去的那一种吗?那也太悲催了。

    不过,二妈从小就觉得,落后生是有着更强悍的心理素质的人。因为他们一直在底线下,一窜就上去了。特别容易表现出优秀来。在未来的日子里,稍微有那么点“韬光养晦”的追求,那路就会走得特别令人刮目相看。


    这就是二妈的中游理论。不过,这套理论只适用于咱们这嘎达。一个熊孩子,为什么这么容易就被清晰地划
分到上游、中游、下游那一拔?是咱们这嘎达的教育观念所形成的状况。惟成绩论,惟学校标准论。而这个成绩的定义和标准都是由学校来定义的。

    自然的状态,在一个孩子受教育的小学阶段,是不应该分出等级来的。因为每个孩子的发展阶段不同,特点所长不同,表现出来的成长方向自然就不同,而这一点,其实直到小学阶段毕业,11、12岁的阶段,都不需要一定要有一个结论。只是让他们在这段时间内学会一些能力、计算的能力、识字阅读的能力、基本表达(口头和语言)的能力。并给到机会并试着观察他们,是否在某些方面有特别的能力,需要特别的培训和教育。而不是像现在这样,以单一的标准,判断除了基本素质外,有可能向许多方向发展的能力来?

    如果没有学校和老师的单一标准,就没有家长跟随老师和学校的对单一标准的认定,就没有社会上跟着起哄的认定,就没有孩子对自已的被认定之后的认定。那么就也不存在好学生、中等生和差生。

    二妈的中游理论就也没有存在的土壤。

    可惜,你我都知道,事实不是这样。

    然后形成的局面是怎样的呢?


    等下回接着说叨吧。

    祝各位新春愉快,过个祥和美满的年!

    文/二货老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