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计利当计天下利

(2022-08-04 18:59:29)

计利当计天下利

朱广志

“计利当计天下利”语出著名书法家于右任先生1961年给蒋经国题的条幅:“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

这副联语深刻诠释了“利”、“名”二字的内涵,反映了儒家积极入世的名利观。关于“名”与“利”,古来论之多矣,惟明人庄元臣评析较详。他在《叔苴子·外编》中说:“人之好名者,其等有三:有好闾阎之名者,有好士大夫之名者,有好圣贤之名者,同为名而品第殊矣。惟利亦然,有好目睫之利者,好终身之利者,好子孙数十世之利者。好闾阎之名与目睫之利者,众人也;好士大夫之名与终身之利者,君子也;好圣贤之名与子孙数十世之利者,圣贤也。人之所异者,惟其所好名利者,有远近大小之不同而已矣。”于右任先生正是从这样的圣贤之道的名利观出发,鼓励蒋氏从国家民族的长远利益出发,“计天下利”、“求万世名”。

史载,被乾隆皇帝称赞“神敏刚劲,终身不失其正”刘统勋,把“计天下利,得万世名”作为追求,“计天下利,得万世名”作为自己做官操守的准则。刘统勋最有名的政绩,是参奏张廷玉和讷亲两位大臣。张廷玉朝廷当红的大臣,而讷亲乃乾隆皇帝的辅政大臣,号称“总理王大臣”。这样的职位,如此的身份,怕是一般官员巴结还唯恐不及刘统勋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把这两个朝廷的顶尖大臣给告了随后乾隆将张廷玉、讷亲二人革职,并将刘统勋直言敢谏的奏疏公开给众臣看,刘统勋由此名震朝野。当时,他顾忌的不是眼前,也不是小利,而是天下之利、万世之名。故而,计利,要取之有道,为众人谋,那才是天下利;得名,要以德服人,流芳百世,方能成万世名。

清华大学退休教授、著名金融学家赵家和,有着自己的“投资理念”,那就是“对国家民族有利,就是最好的投资”。他做好事生怕别人知道,捐资1500万元设立助学基金,在基金名字上舍“家和”而用“兴华”,以体现自己“振兴中华”的愿望;他资助了2000多名寒门学子完成了高中学业,觉得钱给读书的孩子花,比自己花“效益更大”,但坚决不透露自己的姓名,即便用“一位清华教授”的名字宣传基金会,都让他心有不安;他“求仁得仁”,捐了家产捐遗体,把自己“捐”了个干干净净,去世后想让自己消失得无影无踪……赵家和心中有国、心中有民、心中有仁、心中有爱,只计天下利,不求万世名,让人肃然起敬

我国传统文化一向强调正确处理“义”和“利”的关系,突出“义”的价值。孔子说,“君子义以为上”;墨子则提出“义,利也”,阐明“义”与“利”的统一性;孟子主张“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可以说,重义轻利、先义后利、取利有道,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一以贯之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

“计利当计天下利”所集中体现的以道义为标准的价值观,正是当代构建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所要认真思考和大力弘扬的。和合共生,命运与共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坚持义利相兼、先义后利,与各国人民共享机遇,共迎挑战,共维稳定,共创繁荣,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才能真正实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