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正廉洁
(2022-07-31 16:30:42)清正廉洁
朱广志
从古至今,清正廉洁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也都把清正廉洁视为一种美德,并将其看作做人、做事的底线原则。
清正廉洁是中国传统从政美德,历代明君贤臣更是把清正廉洁作为从政之要、为官之本,老百姓也把它作为评判官员德行的重要标准。姚崇是唐玄宗的丞相,虽位极人臣,但守身如玉,他说“与其浊富,宁比清贫”。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明代于谦,调任后只携得“清风两袖朝天去”,从而“免得闾阎话短长”。清代于成龙为官数十年,却一生清贫,康熙皇帝称之为“天下廉吏第一”。此外还有人们耳熟能详的“铁面无私廉明断案”的狄仁杰、“黑脸青天”包拯、“直言天下第一疏”的海瑞、三任苏州知府的况钟、“悬鱼太守”羊续、“一钱太守”刘宠、“风月尚书”徐勉、“五代清郎”袁律修、“苦行老僧”陈滨、“三汤道台”汤斌等等,都是人们心目中清官的典范,他们因为清正廉洁,流芳百世、广为传颂。
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回望我们党近百年的奋斗历程,从党诞生之日起,清正廉洁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操守,就始终与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连接在一起,使我们党在人民心中树立起崇高形象,赢得人民的信赖、爱戴和拥护。历史和现实都表明,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既是我们党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制胜法宝,也是共产党人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生动实践中不能动摇的基本遵循。
党史上有个“三付饭费”的故事,至今读来依然有着深刻启发。1973年,周恩来陪法国总统蓬皮杜访问杭州。送别了客人后,周恩来为了感谢工作人员的辛苦,请他们吃了顿便饭。饭后,省里的同志要付钱报销,周恩来却坚决不同意,要求秘书去结账。结好账后,周恩来看到拿回的是“十元一角”发票,便说道:“那么便宜,那不行。”交代秘书要按市价付足,饭店只好再收了10元。到了机场后,他还担心付的钱不够,又留下10元钱,托省里的同志转交饭店。为一顿饭三付饭费,不占公家丝毫便宜,照见的正是共产党人严以律己、清正廉洁的政治品格。
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秉公用权才能赢得人心。当今中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我们党员干部必须要练好“清、正、廉、洁”这四门硬功夫:
清,就要有“心清如明月,高洁似白云,胸怀真善美,两袖不染尘”的自省。清清白白当官,老老实实做人,一片丹心写春秋。
正,就要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宠辱不能惊”的自励。堂堂正正立身,坦坦荡荡立业,一身正气走四方。
廉,就要有“权是双刃剑,荣辱一挥间”、“官贪民必怨,官廉民则安”的自警。兢兢业业履职,勤勤恳恳尽责,一心为公做贡献。
洁,就要有“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自爱。磊磊落落处世,干干净净律己,一生珍重传美名。
我们党员干部只有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才能在新征程上创造新的更大奇迹。
前一篇:党员干部必须树立正确政绩观
后一篇:廉者政之本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