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那些隐藏在记忆深处的味道

(2014-12-03 20:36:19)
标签:

育儿

教育

分类: 婴幼儿饮食教育
今天的感慨和思考,起源于寒风和一块豆腐。
外出,晚归,结冰的大风天,让今晚独自觅食的我对温暖有着无限的期盼。本来想熬一锅热腾腾的萝卜煲,却鬼使神差地又买了块豆腐,超市柜台结完帐,才反应过来:家中真的没有别的食材可以跟这块豆腐一起烹了,又懒得回去再买,罢了,就让青萝卜跟豆腐一起舞蹈吧。就这样,不搭干的两种食物竟然友好地结盟了,做的时候顺便加了点儿醋,一来让钙质更易吸收,二来添些香气。没想到,还是蛮有滋味的,盘干碗净最能说明一切。
好吧,有些跑题,回到豆腐上来——在厨房准备的时候,那还热腾腾的豆腐,散发着一股诱人的香味,说不出来的温暖,真真满足了今晚路上的期盼。烹好的豆腐,一口咬下去,厚实松软,满口豆香,好吃得让人想闭上眼。霎那间,回忆起小的时候,大概三四年级左右,父亲特别喜欢做豆腐(父亲是家中的主厨,一直如是),各种搭配:麻婆豆腐、香煎豆腐、小葱拌豆腐、肉片烧豆腐……凭心而论,手艺一直不错的父亲,烧出来的豆腐也确实获得了很多赞誉,唯独我,明知道这些美味都是为我钻研的,却偏偏不领情,就是把豆腐做出花儿来,我也不爱吃,往往是在父母的各种唠叨下,为了不挨骂,才皱着眉头勉强吃上两口。而如今,也不知从何年何月开始,竟然爱上了豆腐,怎么做都爱吃,倒不是因为它有营养,毕竟,很多有营养的东西,我都是不爱吃的。那么,原因何在呢?
回想起来,作为70后的一代人,儿时最美好的记忆,怕是吃上类似于糖醋排骨、栗子炖鸡、红烧带鱼之类的美味了,而现在外出就餐,这些菜却不再是必点菜品,取而代之的,是平时不会常在家中操持的、或偶尔才能大快朵颐的食材。于是,我想,一种食物对自己的吸引力,除了食材本身的口味,环境的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当不再有父母的唠叨和威逼利诱,我顺其自然地爱上了原本躲避的豆腐,当生活条件日益好转,人们不再满足于常见的食物,总觉得稀缺和昂贵的必然是好的……
看,生活就是这么简单——自己觉得舒服的才好!得不到的才好!
好吧,我们反过来想一想,要想让家人、特别是孩子喜欢上一类食物,反复念叨劝诱是不起作用的,不去理会他们,顺其自然是最好的。再或者,在他们最饥肠辘辘的时候给他们相对不感兴趣的食物,而最希望他们吃的食物,千万不要频繁出现……总之,很多时候,当我们放下了期盼和执着,放轻松,事情反而会顺着希望的方向发展。
容我再唠叨几句,总能从电视和广播里听到这样的广告语——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家的味道。食物里面浓缩的记忆,并非食材本身,而是那些满怀着爱的瞬间,因此,让孩子爱上食物的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就是:给他一个轻松的充满“家的味道”的就餐氛围,每个家长都是宽容慈爱的,会给他鼓励和表扬,而不是强制和压力,而家长自己在餐桌上对食物的享受程度,决定了就餐气氛的松弛和美好程度。就如同,每当我闻到红烧鱼的味道,就无比怀念小的时候,因为,爸爸妈妈总是特别开心地看着大快朵颐的我,除了嘱咐“慢点儿、别扎着”,绝无半句强迫。而其实,我也并不是真的对豆腐深恶痛绝,印象中的小葱拌豆腐还是会吸引我的,因为妈妈总说:“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希望今天的这些感言,能给一些父母们一点点启发——想让自己的孩子广泛爱上各种食物,就回忆一下儿时的自己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