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能力培养——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2018-11-27 16:00:50)基于核心素养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生能力培养
——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策略
丰润镇李立川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交流、学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知识,有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指教。
一.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
培养孩子,最重要的是什么?相信大家都很清楚,不是成绩和分数,而是能力和素养。《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这项历时三年权威出炉的研究成果,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它以科学性、时代性和民族性为基本原则,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等十八个基本要点。
在近年来我校开展的“我种植我快乐”“我是快乐小厨师”“我为学校添光彩”“在舞动中成长”等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我们强调的是在快乐中学习,要让孩子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兴趣;强调的是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孩子的动手实践能力,促进大脑机能的健康发育;强调的是在创造中学习,发挥孩子们的想象力,发展学生的创意思维;强调的是在生活中学习,培养孩子生活无处不精彩、美好尽在创造中的意识;强调的是在人文底蕴中学习,让孩子了解自己民族传统文化内容、内涵,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深埋在孩子的心田等等。这些内容无不体现出对孩子核心素养培育的高度重视。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学生能力的培养,是现代学生所必备的基本素养,更是时代的要求,只有使学生较好的具有搜集和处理信息、自主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表达与交流能力,才能使其适应现代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学生能力的培养与策略
(一)搜集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策略
1、明确搜集和处理信息的目标
那如何确定搜集信息目标呢?那要搞清楚“你为何而搜”,要达到什么目的。其实不同活动阶段,搜集信息的目的不同,搜集信息的目标也是不尽相同的。像活动准备阶段,主要是尽可能地从多途径广泛的、全面的搜集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帅选、比较、分析、定位,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确定方向,搜集信息的形式是开放的;而在活动的实施阶段,主要搜集与本次活动内容有关的信息,搜集的信息要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有重点,并将主题活动引向深入;活动的总结与交流阶段属于信息的归纳整理阶段,主要是将搜集的信息进行筛选、处理和加工,使信息能充分验证活动的成果。例如:“我种植我快乐”主题活动中,准备阶段需要学生去查找大量的关于本季节能种植的植物的信息,在诸多信息的冲击下确定适合本组实际又容易操作的项目(南瓜)进行实施;而在实施阶段就需要认真的以访谈、阅读文献等方法查找关于南瓜的种种信息,这些信息都要有利于去种好它,将活动带入实施阶段并引向深入;而在总结交流阶段要对实践阶段搜集到的信息与实践过程中的体会进行融合、筛选、处理和加工,把正确的信息展示给同伴进行分享。
明确了搜集的目的后,就要知道搜集内容,即“你搜些什么”。针对主题内容,从分析问题出发,确定需要哪些方面的信息。例如:“为柔力球配语”活动中,需要搜集书面资料、照片资料、口头资料、音响资料等信息。书面资料需要搜集为柔力球运动所配的语(有古诗、诗歌、弟子规、三字经等);照片资料需要搜集柔力球队形变换的动作等;口头资料需要搜集柔力球配语时的节奏变化;音响资料需要搜集柔力球配语时的动作和音乐效果等。明确了要搜集信息的内容,学生就可以需求内容搜集信息。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有的放矢地进行信息的搜集和处理。
2、掌握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方法
搜集信息的方法:
(1)阅读文献资料获取信息
(2)利用媒体获取信息
(3)通过实践活动获取信息
处理信息的方法:
(1)整理
(2)加工
(3)分析
(二)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其培养策略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每一个教师都要思考的问题,学生们已经习惯了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而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去培养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转变和挑战,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将有益而无害。
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指的是: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己的努力,积极主动的获取、接受新知识,并能够与已学知识结合、重组、转移、迁移和应用于解决问题的能力。核心是“自行获取、自行运用”。获取是手段,运用知识才是目的。
如何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总结如下:
1、兴趣问题,激发求知欲望
自主获取知识是学生个体在活动过程中一种主动而积极的自觉行为,是学生个体非智力因素作用于智力活动的一种状态,表现为教育过程中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参与精神和积极思考的行为。在自主获取知识状态下,动力产生于内在需要。问题是生长新知识、新方法、新思想的种子,没有问题也就难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只有学生自己感兴趣、想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内在的需求,才会主动积极的去寻找相关知识和途径。
例如在“我是快乐小厨师”主题活动中,学生不会和面,和出来的面总是把手黏里面,这时学生积极主动的去向家长或者老师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学到了和面的方法。当自己感兴趣、迫切需要探究的问题解决不了时,学生会有一种发自内心的需求,想办法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
2、方法指导,自主获取知识
综合实践活动通过解决问题进行实践活动学习。在有效的进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生必将会运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也一定会获取、学习、运用新的知识。
(1)在查阅中获取知识
(2)在探究中获取知识
(3)在交流中获取知识
(4)在反思中获取知识
(三)分析问题的能力及其培养
综合实践活动就是以问题为线索展开的课程,整个活动过程就是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要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就是抓住问题的核心与关键,找出主要矛盾的过程。分析问题的意义在于寻找能够解决问题的线索,并借此解决问题。
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分析问题的现象、背景、来源、要素等方面,明确问题解决的价值和意义;了解问题的核心,理解问题的实质,理解问题的内涵和外延;问题的归类;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并从中发现解决问题的线索,对问题的解决做出初步的假设。例如在“关于近视眼的研究”主题活动中,围绕这个主题有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个问题提出后,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个问题进行进一步的分析,“镜片是什么镜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只要把近视镜片和什么相比较?普通的玻璃。通过这样一分析,就把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弄明白、搞清楚了,这个问题要问的实质是“近视镜片和普通玻璃有什么不同?”
分析问题的能力,包括给问题归类的能力、判断问题的价值及可行性的能力、找到解决问题线索的能力、问题的表述能力等。
一般而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价值的问题”是指:
(1)学生普遍关心、感兴趣
(2)问题解决对某一方面有好的促进作用
(3)
(4)问题的探究在学生能力和生活范围内
(5)问题具有社会性或生活性特点
教师可采用以下提问交流的方式,指导学生认识问题的价值:
(1)你为什么要研究这个问题?
(2)你认为研究这个问题的实践体验会对你产生什么影响吗?
(3)你能说说这个问题的解决对哪些人有帮助,有什么样的帮助?
(四)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其培养
1、
2、
(1)研究方法的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中常用的研究方法包括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网络检索法、科学实验法等。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学会根据活动性质和内容的不同,选择相应的研究方法。
(2)探究工具的选择
综合实践活动中不同的探究内容,需要借助不同的探究工具。综实活动中常用的探究工具分为三大类:观察记录工具、数据处理工具和成果表达工具。
(3)激发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大多数的问题解决都是需要创造力的。要培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一定要指导学生去寻找不同寻常的念头,产生各种各样的想法,尽可能多的提出可能解决问题的办法。然后通过计划、预测可行性、比较、择优等过程,最终在头脑中形成解决方案。教师给学生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在一种相对宽松、民主的氛围中更容易产生创造性思维。
(五)表达与交流能力的培养与策略
倾听是指听的人借助听觉器官收到信息,并通过思维活动把这些语言转换成意义,形成认知、理解的内部活动。倾听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态度和习惯。善于倾听是尊重他人、与人合作、友善待人的表现,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习惯。
交流能力主要体现在表达能力、倾听能力和记忆、理解、判断、应对等能力。
那么如何充分利用好综合实践活动这个舞台,指导和帮助学生进行表达与交流,有效的促进学生表达与交流能力的提高呢?
1、
(1)听清楚:声音洪亮、吐字清晰
(2)听明白:围绕主题、想好再说
(3)愿意听:留意听者、视情变化
2、
(1)要专心:全神倾听、不做他事
(2)要耐心:把话听完、再表意见
(3)要细心:细心观察、适当回应
(4)要虚心:各方意见、虚心接受
(5)要用心:边听边想、抓住要点
3、
(1)创设轻松、和谐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表达与交流
(2)在活动的各个阶段、环节中,让学生表达与交流
(3)设计各种表达、交流活动,让学生表达与交流
活动一:模拟采访
针对即将开展的活动,采用创设情境的方法,进行即兴表演,考验大家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在几次的训练与指导中,学生找到了自信,为走向社会进行交流打下坚实的基础。
活动二:展示小组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确定某一活动的主题,轮流进行小组交流,各组交流完毕后,组际成员可以提出意见或看法。通过这样的组内交流和组际交流,学生的表达能力明显提高。
活动三: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加以指导
在主题实践活动中,加强对表达与交流的指导,如采访、调查活动、总结交流会等,时刻提醒学生注意提升自己的表达与交流能力。
活动四:自由讲述
根据主题活动的进展,每次活动的前五分钟,由学生自由讲述在上次活动中的得与失,要求精简扼要,但一定要叙述清楚。
活动五:收集采纳经典的对白。
这样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时时处处有交流,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总之,新时代呼唤着教育教学的改革,更需要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需要具有各种能力的人才,而能力的培养,必须从娃娃抓起,从小学教育做起。让我们紧紧抓住“核心素养”的要素作为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工作重心、切入点和突破口,不断地建设适宜于孩子们的教学方式,不断地创造适宜于孩子发展的教育。我们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基础教育会有更为广阔而美好的未来。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