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018-11-16 08:35:45)

 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白官屯小学三年级 张春宇

一、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2、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4、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观看关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影片,让学生感受我国灿烂的文化传统。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确立主题

 

(一)引出研究主题

1、观看影片感受祖国灿烂文化 

(二)确定研究小课题      

1、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教师记录

2、确定子课题名称         

3、根据子课题分组,选出组长。

4、初步填写活动计划,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组名

调查内容

1

民间工艺

2

古代建筑

3

名人故事

4

风俗习惯

5

神话故事

6

饮食文化

第二阶段  制定方案

1.修改完善计划前,老师提出一些建议:

计划的可行性,活动的形式多样;选用合适的研究调查方法;尽可能利用身边的资源;人尽其才,人人参与。

2.小组汇报填写的调查情况表

3.确定调查情况表   

全班交流,再次修改,调查情况表如下:

研究专题(问题)

 

 

小组名称

 

 

小组长

 

 

小组成员

 

 

探究内容

 

 

具体分工

负责内容

负责人员

时间

 

 

 

 

 

 

 

 

 

 

 

 

 

 

 

 

 

 

 

 

 

 

 

成果展示形式

 

 

 

 

 

4.小组再次汇报调查情况表完善的地方。

5、课堂小结

第三阶段 实施活动

1、小组讨论,确定信息资料的来源,学习搜索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

a根据小组组建微信群,把寻找资料发到群里 ,互相促进,互相监督。

b 在研究过程中,督促学生及时记录、交流,并亲自参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极高的兴趣。

自学、交流

2、各小组整理初步成功及补充一些未完善的资料。

合作学习

3、激发创作思维。能够大胆表现。学会交流评价。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合作学习

第四阶段  研究成果的交流

1、初步展示活动成果,PPT展示各小组搜集的资料。

(1)引入交流,明确要求。

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2)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3)集体汇报,一起评价

2、实践操作,剪纸手工。

第五阶段  总结评价

1、评价那个小组活动开展的得好

小组成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调查的主题给组员分工,讨论调查方式,了解调查情况表的填写方法。

1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课程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过程性与终极评价相结合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

3)学生成果多种形式展示、班级评价进行相关表彰。

2、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

五、活动反思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