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2018-11-16 08:35:45)
白官屯小学三年级 张春宇
一、选题背景
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正是在这历史的长河中,我们的祖先给我们留下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然而根据我们的调查,大部分学生对祖国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古文化常识严重不足。而在弘扬传统美德方面也不尽人意,对一些基本的社会公德处于一知半解的状态。特别在市场经济的消极因素影响下,拜金主义思想有所抬头,理想、前途观念较淡薄。享乐主义思想有所表现,如超前消费,比富斗阔,怕苦怕累,浪费现象严重。极端个人主义思潮有所滋长,集体主义观念削弱,个人至上,指责别人多,反省自己少,为自己想得多,为他人想得少,讲索取多,讲奉献少。缺乏社会公德,道德意识有待加强。如不注意公共卫生、同学间缺乏友爱精神等。这些现象虽然是苗头倾向,但如任其发展,后果不堪设想。
二、活动目标
1、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富博大和传统文化的来历。
2、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在调查访问、分析整理搜集资料、汇报交流中整合语文学习资源,学会在生活中学语文,让语文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延伸,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提高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素养。
3、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的感情。
4、通过在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体精神,分享合作与交往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观看关于中国优秀文化的影片,让学生感受我国灿烂的文化传统。
四.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一)引出研究主题
1、观看影片感受祖国灿烂文化
(二)确定研究小课题
1、学生说出自己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和宝贵的民间文化知识。教师记录
2、确定子课题名称
3、根据子课题分组,选出组长。
4、初步填写活动计划,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组名 |
调查内容 |
1 |
民间工艺 |
2 |
古代建筑 |
3 |
名人故事 |
4 |
风俗习惯 |
5 |
神话故事 |
6 |
饮食文化 |
第二阶段
1.修改完善计划前,老师提出一些建议:
计划的可行性,活动的形式多样;选用合适的研究调查方法;尽可能利用身边的资源;人尽其才,人人参与。
2.小组汇报填写的调查情况表。
3.确定调查情况表
全班交流,再次修改,调查情况表如下:
研究专题(问题) |
|
|
||
小组名称 |
|
|
||
小组长 |
|
|
||
小组成员 |
|
|
||
探究内容 |
|
|
||
具体分工 |
负责内容 |
负责人员 |
时间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成果展示形式 |
|
|
||
|
|
|
4.小组再次汇报调查情况表完善的地方。
5、课堂小结
第三阶段 实施活动
1、小组讨论,确定信息资料的来源,学习搜索资料的方法,收集资料。
a根据小组组建微信群,把寻找资料发到群里 ,互相促进,互相监督。
b 在研究过程中,督促学生及时记录、交流,并亲自参与活动之中,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始终保持极高的兴趣。
自学、交流
2、各小组整理初步成功及补充一些未完善的资料。
合作学习
3、激发创作思维。能够大胆表现。学会交流评价。分组汇报调查结果。
合作学习
第四阶段
1、初步展示活动成果,PPT展示各小组搜集的资料。
(1)引入交流,明确要求。
各小组讨论在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和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根据活动的体验和小组成员之间的交流吸取教训,调整方法。
(2)自主交流,谈谈收获。
(3)集体汇报,一起评价
2、实践操作,剪纸手工。
第五阶段
1、评价那个小组活动开展的得好
小组成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调查的主题给组员分工,讨论调查方式,了解调查情况表的填写方法。
(1)“走进生活中的传统文化”主题课程采用书面考试或考查方式,过程性与终极评价相结合方式。
(2)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参加学习的态度进行评价,可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差”记录。
(3)学生成果多种形式展示、班级评价进行相关表彰。
2、组织学生写心得体会
五、活动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