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科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2018-10-23 10:27:18)“身边的科学”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方案
2018-2019学年度
一、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素质,开发
人的潜能,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和谐的、充分的发展为宗旨。为了有实效地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学校依托资源优势,开发以“校本课程为载体,科普教育为起点,实践能力为宗旨”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引领学生超越课堂,走进自然、走进社会、走进生活,在广阔的世界中寻找问题、解决问题,鼓励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使学生在情感态度、综合知识、实践能力、学会学习等方面得到较大较快的发展,增强他们的探索与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课程目标
(一)总目标
本学年,我校将继续开发与实施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积极寻求与新发现行《综合实践活动》教材内容整合的途径与方法。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校以主题活动为主要开展形式,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在“做”、 “考察”、 “探究”、 “设计”、 “想象”、 “反思”、 “体验”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发展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学生的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收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的方法,获得亲身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他人、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 课程实施内容及年级目标
(一)总体内容概述
我们立足于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兴趣爱好,满足他们的各种发展需求。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自然现象等入手,着眼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立志改造社会的能力。
从学生的生活基础和兴趣爱好出发,启发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让学生提出各自感兴趣的活动话题,归纳分类后投票筛选出学生最感兴趣的活动主课题。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确定各自的活动内容,自动生成了课题。活动思路为“自己确定研究对象──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自己的所得所想”。教师的主导作用侧重于服务、帮助、指导。
我们将继续深入挖掘和建设以“身边的科学”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围绕“科学的生活、科学的做事”两大版块,以主题活动的方式积极开展科普性科学实践活动,丰富课程体系,打造典型课例。
(二)年级课程实施内容
年 级 |
版块内容 |
班级主题 |
具体主题 |
指导教师 |
三年级 |
科学的生活 |
科学的饮食
科学的游戏 |
水果的研究 腊八蒜 课间玩什么 由“抢椅子游戏想到的” |
王克三 |
四年级 |
科学的生活 |
科学的饮食
科学的游戏 |
甜品游戏 水果沙拉 有趣的指纹 怎样钻过去 |
孙桂芬 陈小剑 |
五年级 |
科学的做事 |
科学的设计 科学的防护 |
设计我们的班徽 方寸之间的艺术--篆刻 生命线--安全带 |
王克三 |
六年级 |
科学的做事 |
科学的调查 科学的防护 |
安全使用塑料瓶 校园设施调查 节水问题的探究 |
董玉华 李晓亚 |
三、课程实施
1、实施原则
(1)关注兴趣。基于学习者的需要、动机、兴趣和直接经验来设计、实施相关课程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有别于学科课程的一个基本标志。充分关注学习者的兴趣和直接经验,并以此为基础实现对传统学科知识结构与逻辑体系的超越,建立一个更接近学生真实学习世界的全新课程领域,是综合实践活动确立自身存在合理性的必然选择。
(2)回归生活。综合实践活动必须最大限度地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性质客观上决定了这类课程在确定课程内容时必须真正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从学生真实的生活世界中选取那些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实践性、现实性的问题、事件、现象来设计课程内容。这是综合实践活动选择课程内容时必须坚持的一条最基本的标准。
(3)立足实践。不再局限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让学生亲身参与、主动实践,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各种实际问题,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综合实践活动的最根本的特点。需要指出的是,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实践的方式也是多样的。实践并不仅仅意味着让学生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更重要的是要为学生营造实践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能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特别是学生能够面对生活世界的各种现实问题,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主动地去探索、发现、体验、重演、交往,亲历亲为,获得解决现实问题的真实经验,从中培养实践能力。
(4)着眼创新。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与目标最本质的体现。与学科课程相比,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创新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更为宽松、自由的空间。它不受学科知识体系和逻辑结构的限制,在活动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设计方案,自己收集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充分发挥出来。着眼创新的根本目的在于,要以培养今天的学生适应明天的社会生活为己任,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在积极探索、主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有所发现、有所思考、有所创新,具备初步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具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将来成为创新人材奠定基础。
2、课程组织及职责
为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到位,学校建立领导小组、教研组等活动组织机构。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总体规划、指导,教师的培训,实践活动的组织,过程的评价与管理等方面的事务。教研组主要负责做好本组教师备课、上课和活动资料收集整理等活动。同时受领导小组领导,研究并确定学校综合实践活动方案及学校、年级、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明确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
组
组
组长:王克三
组员:孙桂芬
收集的资料包括:活动的影像资料(包括老师和学生的作品),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体会、感悟、反思等写成的活动日记或小论文,小组活动记录表等。学校开辟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览室,以备活动资料的整理、收集、展示与学习。
5、课时安排:为了便于课程正常实施,每周安排2课时综合实践活动。
6、教师安排: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的兴趣和特长,配备了一支“管理加专兼职”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队伍。教学主管主任主要负责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规划、管理、协调、科研和校本培训工作并担任教材的编写和课程的教学任务。兼职教师主要负责综合实践活动主题各阶段活动的规划和指导、活动小组行为的监督、活动安全的管理以及活动过程和成果的评价和管理。
7、实施策略:
(1)制度先行,保障课程实施
学校对于课程实施在师资配备、考评制度、后勤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完善基本的课程制度,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可评。推动任课老师的专业发展,保障课程落实。
(2)课程资源积累——形成课程案例,增长专业智慧
每一个主题综合实践活动实施后,都要整理形成一个完整的案例,便于教师下次活动时参考与二次开发。案例内容可以包括活动背景、活动目标、主题确定、活动时间、活动年级、活动任务、活动准备、活动具体实施过程(确定主题、实施阶段、课题总结、成果展示、活动延伸、活动评价)、活动反思、附件:典型课例、活动照片、活动评价表表格、文本(计划、问卷调查表、访谈记录)、学生成果、活动体会(学生、教师、家长体会)等。
四、课程评价
1.对学生评价:建立以档案袋为主要依据,以星级评定为主要形式的评价体系。让学生按活动小组建立自己的活动档案袋,保存本小组活动所获得的主要资料。比如学生活动的照片、搜集的资料、体验日记、作品、调查报告等,提供给星级评定时参考、作为星级评定的主要依据。指导老师设计“星级”评价汇表。每次活动后,经过评议,会在评价汇表中给组员画上“星”作为奖励。
2.对教师评价: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其活动效果与质量,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关键,强化对教师的评价,就是抓住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关键。对教师的评价旨在调动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强化对学生活动过程的指导管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方案、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的组织管理、活动记录以及活动总结、活动成果的等。要求每位教师在期末完成一个完整的案例,并进行课例展示,使之成为一种常态予以落实,促使教师不断积累并擅长该案例主题的指导。
3.评价的注意事项:
(1)注重过程: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不过分强调结果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将关注的视角指向小学生获得结果和体验的过程,注重小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表现.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观察,采用即时评语的方式记录小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的行为、情绪情感、参与程度、努力程度等表现,并将其作为评价小学生的标准。
(2)尊重多元: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鼓励并尊重小学生极富个性的自我表达方式:演讲、绘画、写作、表演、制作等.在教师对活动做出评价的同时,通过讨论、协商、交流等方式引导,小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相互评价。
任各庄镇任各庄中心小学
201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