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玉红幼教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2016-11-09 22:48:19)曹玉红幼教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 曹玉红
一、指导思想
为充分发挥名师引领、示范、指导和辐射作用,带动促进优秀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研究、展示、师资培训等方面的能力,带动所涉幼儿园乃至全市幼教质量的提升。根据泰安市教育局名师工作室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本“幼教名师工作室”工作方案及发展规划。
二、工作目标
工作室将以泰安市教师教育网网络平台为主要依托,以教研训一体化为主要途径,本着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成员以及其他教师)为目的,着力打造一批师德高尚,理论扎实,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发展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骨干教师和名师队伍,也将逐步把工作室建为专业引领、学习互助、研究交流、资源共享的合作发展平台,以教师的专业成长带动幼儿园保教质量以及学前教育质量的提升。
1、团队培养。
工作周期内,进一步提升教科研理论水平,针对性地对幼儿园教育教学进行专题指导,帮助成员教师解决实践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初步形成自己的独特指导风格。工作室成员在本园及幼教学段中发挥示范辐射和带头作用,在工作周期内优秀教师成长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或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形成名优群体效应。
2、项目领衔。
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集体智慧,促进团队共同“作战”能力,针对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进行专题研究。根据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实践策略研究》确定重点子课题研究,带领工作室成员开展有效的教科研及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撰写一定数量的高质量论文,促进幼儿教育的理论建设。
3、成果展示。
每学年承担展示活动,以研讨会、讲座、名师论坛、读书交流、公开教学、听评课、现场指导、观摩学习等形式,传播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工作室的研究成果以精品教育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实录、精品教案集、教育故事集、论文集及课题报告等形式实现资源共享。力争在科研项目成果、论文以及专著方面有一定数量的收获。
4、建立名师工作室网页。
依托泰安市教师教育网建立开通幼教网站,及时传递工作室成员之间学习成果,依托网络平台,聚集、整合、生成优质资源,相互学习、切磋、交流、探讨,在合作互动中提升个人本质素养,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精神,实现资源共享、共同提高,让网站成为老师们学习互动的平台、资源共享的平台、成果辐射的平台。
三、工作室组织建构
1、工作室地址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西教学楼二楼。
2、工作室全体人员(共8人)
工作室领衔人:曹玉红
工作室成员:7人
成员姓名 |
性别 |
年龄 |
单 |
学科 |
职称 |
李静 |
女 |
42 |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 |
幼教 |
小学高级 |
宋攀 |
女 |
29 |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 |
幼教 |
小学高级 |
田园园 |
女 |
31 |
新泰市实验幼儿园 |
幼教 |
小学一级 |
张娟 |
女 |
33 |
新汶街道中心幼儿园 |
语言 |
小学一级 |
李喆 |
女 |
31 |
新泰市青云实验幼儿园 |
音乐 |
小学一级 |
滕超 |
女 |
33 |
西张庄镇中心幼儿园 |
音乐 |
小学一级 |
高丽萍 |
女 |
31 |
新泰市平阳实验幼儿园 |
语言 |
小学一级 |
3、成员主要分工:
工作室教研训等全面管理:曹玉红(李静助理)
活动召集负责: 李喆
网站管理:
档案管理:
四、工作室的规章制度
1、会议制度
⑴ 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计划会议,讨论本学期“工作室”计划,确定工作室成员的阶段工作目标、工作室的教育科研课题及专题讲座内容。
⑵ 每学期召开一次“工作室”总结会议,安排本学期需展示的成果内容及形式,分享成功的经验、探讨存在的问题。
⑶ 根据工作室计划,每学期至少安排两次阶段性工作情况汇报会议,督促检查课题的实施情况,解决实施过程中的难点。
2、工作制度
⑴ 名师工作室与工作室每个成员签订《名师工作室成员工作协议书》,在完成工作室研究项目和个人专业化成长方面制订周期发展目标,规定双方职责、权利及评价办法。
⑵ 领衔人指导成员制定具体发展计划,安排落实教研训过程。
⑶ 工作室成员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教研训工作,并有相应的成果体现。必须参加“工作室”布置的带、教培训工作,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任务,努力实现培养计划所确定的目标。
⑷ 工作室成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研讨活动。工作室定期建立“主题”研讨制度。由工作室负责人根据研究方向确定主题,定期集体研究一次。将研讨成果发在工作室网站上。
⑸ 工作室网站、及电子档案袋资料须及时更新,开通评论、留言等服务,公布个人QQ号、电子邮箱、开通飞信,以取得更好的交流效果。
⑹ 工作室通过网站发布工作室工作动态、工作室成员论文、专题研究课例设计、典型案例及评析、教育故事、活动图片等。
3、考核制度
⑴ 工作室由“名师工作室”工作领导小组考核。
⑵ 工作室成员的考核由其和领导小组负责,主要从思想品德、理论提高、管理能力、教育教学能力、研究能力、技能水平等方面考察是否达到培养目标,考核不合格者则调整出名师工作室;同时按有关程序吸收符合条件、有发展潜力的新成员进入工作室。
4、档案管理制度
(1)建立工作室教研训资料档案,领衔人负责组织成员积累和收集。
(2)教研训过程形成的资料应及时归档、存档。
(3)重点做好成员个人成长档案。工作室成员的计划、总结、听课、评课记录、公开课、展示课、教案等材料及时收集、归档、存档,为个人的成长和工作室的发展提供依据。
五、工作室工作内容与要求
本工作室以教育教学为基础、以教研为导向、以培训为主线,以课题研究为重要形式,教研训内容将围绕幼儿教育理论、幼儿教育实践、幼儿教育科研课题研究三部分进行有系统的安排。
及时了解当前国内外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掌握先进的学前教育的前沿理论,学习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通识性知识等(重点:幼儿发展及幼儿保育、教育知识)还要学习掌握一定的网络先进技术。严格按时学习,按需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做幼儿教师终身学习的典范。
具体内容框架:
1、幼儿教育理论
(1)《纲要》《指南》理念。(以及其他相关法规政策)
(2)幼儿园课程理论。
(3)教育教学改革动态。
(4)教育教学方法和策略。
2、幼儿教育实践
(1)一日活动设计(教育活动、区域及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户外运动)
(2)一日活动组织(教育活动、区域及游戏活动、生活活动、户外运动)
(3)教育教学环境区域的创设。
(4)教育教学观察记录分析。
3、幼儿教育科研课题
(1)行动研究理论、实践与指导。
研究每一个生活环节,让每一个生活环节都尽可能成为教育契机;研究每一个领域的教育活动,让每一个教育活动都能支持和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研究每一面墙饰,让每一面墙饰都尽可能的与幼儿互动;研究每一个区域,让每一个区域都能促进幼儿积极而有效的学习……
(2)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实践策略研究》
六、工作室阶段发展目标及重点工作安排
第一阶段(2013年9月——2014年7月)
1.组建工作室,制定并调适三年发展规划,确定相关制度与保障性措施,并经全体成员通过。
2.工作室初建,及全体成员间磨合,相互了解各自的优势与弱项。尝试优势互补合作承担综合性的教研训活动。
3. 深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我们了解儿童、支持儿童的学习与发展的奠定坚实的基础。(《指南》是本工作室2013年9月至2014年7月的重点学习、培训和交流内容)
4.研究十二五立项课题《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实践策略研究》。确定立项课题子课题,围绕科研项目开始展开合作性研究。
5.立足幼儿园发挥示范及师资培训的作用,并以工作室名义初步在市内外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提升知名度。
第二阶段(2014年8月——2015年7月)
1.继续合作承担综合性的研训活动,在成员原优势互补的基础上,逐渐弥补个体的弱项,促进专业的整体发展,努力把握儿童的学习特点与进程、各领域的学习特点与本质。初步提高现场执教、现场讲座、现场点评、现场互动的能力。
2. 深化十二五立项课题研究,准备结题,对其中的科研项目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关研究范畴的文章力争多发表、高层次发表或获奖。并力争获得较高层次的优秀成果奖项。
3.为新泰市师资培训、对外交流、中心研讨等承担任务。并继续以工作室名义加强与同行的交流研讨,逐渐向外发展,接触同行权威专家,进一步提高知名度。
4.进一步提炼各自的教育教学特色,明确每位成员今后专业发展、科学研究、风格塑造的方向。
第三阶段(2015年8月——2016年7月)
1. 全面提升对儿童的学习特点与进程、各领域的学习特点与本质、教育教学策略的把握与创生能力。在高层次的平台上承担综合性的研训活动,切实发挥团队整体实力。
2.结束合作性的科研项目,继续力争高层次的优秀成果获奖机会,以及整理研究范畴内的成果发表出版。
3.每位成员的发展特色初见成效,有一定的专业风格。
4.总结评价每位成员的发展成绩,明晰量化研修、量化成绩及默会性的成效。
5.提炼工作室管理、发展、特色建设的经验,形成相关的文字,并争取在各种平台中进行汇报与交流。
七、主要措施
1、制定规划。
本工作室结合成员的自我发展计划,指导成员制定专业发展的三年规划及学年工作计划,布置具体培训活动,促进每位成员完成工作室的学习、研究、工作任务,尽快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能力,推动成员的专业成长。
2、倡导读书学习,自我研修。
按时完成工作室指定学习内容,平时以自我研修为主,成员的专业成长三年规划及每学年的自我发展计划中也要明确学习内容、目标。针对研究的内容,根据目前及今后教育教学改革趋势在教育教学理论等方面有选择性的按需学习,及时进行自我反思、自我提炼,并认真做好学习记录、研究分析、教学案例、论文等工作;同时也积极争取创设条件,让工作室成员外出参观学习,更新观念,能迁移、整合、运用有益经验和学习成果到自身工作实践中。
要求每学期至少精读一本教育类专辑,做好读书笔记并定期在工作室博客或网站发表读后感言,交流心得体会,以同伴互助的方式实现成员的共同成长。
3、加强教研训一体化培养途径。
紧紧围绕研究专题,通过教研训途径的有效渗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思与行的融合,促进教育理念迅速落实到实际教育教学行为中。工作室成员每学期必须组织一次优质教学活动或游戏活动向全园或全市教师进行展示,做正确、科学、前沿教育理念和教学行为的示范和引领者。
4、开展课题及专题研究。工作室成员要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做好记录、反思、总结、交流等,每学期撰写经验论文一篇。要深入到园所的教育教学活动现场中,针对现场中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与引领。主持人定期跟踪课题实施进度,检查阶段性成果(每年至少安排三次阶段工作汇报),汇编成员的课题研究成果。
5、强化帮带,提高工作室成员的指导能力。
结合研究课题和专题研究内容,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对工作室成员的基础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传帮带指导。
名师和成员之间实行双向听课、评课活动,成员之间结对,并由每名成员指导成长期教师1-2名,充分发挥工作室成员对成长期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具体负责指导成长期教师的备课、教育活动、半日活动组织、游戏活动研究等。
根据工作室研究内容,结合各市区、片区、乡镇、园所的教育教学研究需要,工作室分组、分批对其工作进行专题分析、研究和指导,充分发挥应有示范引领作用,促进成员在原有水平上快速提升和发展。
6、提供工作室成员展示平台。
有计划地安排教育教学成果观摩和展示活动,促使工作室成员积极主动的参加园级、片区、市级各项研训活动和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比赛,每学期能承担一次园本培训或园本教研活动,在发挥示范辐射作用中不断提升成员的教育教学经验,推广教育成果,同时锻炼和发展自己。
7、实现网络交流。
依托泰安市教师教育网,建立网上名师工作室专栏,激发工作室成员参与网上讨论和交流的热情,以主题讨论的形式进行对话,交换思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教学经验。依靠网站,为一线教师提供优质的活动设计,先进的教育理念;连接国内优秀的幼教网站供教师浏览和学习;在网站上发表教育论文、教学反思或优秀教案,给教师提供参考借鉴平台;定期组织论坛,针对问题进行研讨。(工作室成员每月至少上稿1篇)
8、为保障工作室正常运作与发展,制订相关保障性的措施。
如工作室的规章制度、出勤登记及请假制度、事务性工作轮值制度、智慧资源共享制度、定期汇报总结评价制度。
名师工作室领衔人 曹玉红
20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