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云冈石窟飞天造像 |
分类: 古迹石刻 |





飞天是什么?
飞天是佛和菩萨的侍从,是供养佛和菩萨的伎乐,一般出现在佛的左右、龛楣或石窟的顶部。当佛讲经说法时,有的凌空飞舞,有的侍从护法,有的奏乐,有的歌咏,有的舞蹈,有的散花,有的持物供养……飞天可分为伎乐天(即佛教中所说的乾闼婆和紧那罗,前者奏乐,后者歌舞)和供养天(散花、捧香炉、供珠宝等)。所以飞天也被称为佛国天宫的侍从和歌舞团。
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飞天,无论是伎乐天还是供养天,形体胖壮,衣着紧身,下半身呈“L型”,虽然辅以帔巾飘带,但是仍然有飘不动、飞不起来的感觉。到了唐代时期,飞天有了显著的变化,形象比较写实,飞翔主要伴以当空舞动的飘带,轻盈,潇洒,欢乐。

飞天的职能有三:一是礼拜供奉,表现形式为双手合十,或双手捧花果奉献。二为散花施香,表现形式为手托花盤、花瓶、花朵,或拈花散布。三为歌舞伎乐,表现形式为手持各种乐器,演奏、舞蹈。




窟顶飞天。飞天,意为飞舞的天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指苍穹,但也认为天有意志,称为天意。在佛教中,娑婆世界由多层次组成,有诸多天界的存在,如三十三天、兜率天等,这些天界的众生,中文翻译为天人,个别称为天神,常简称为天,飞天即此意。道教常称作天仙。在中文里,天人之王亦常省称为天,如“大梵天”、“功德天”等。



藻井飞天


藻井飞天



藻井飞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