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州博物馆:铜镜

标签:
鄂州博物馆铜镜 |
分类: 展览展品 |

鄂州市博物馆前身系创办于1953年的西山文物陈列室;1959年7月筹建鄂城县地志博物馆,馆设城关城隍庙;1961年和图书馆一起并入文化馆(即三馆合一);1978年3月,从文化馆分离、成立鄂城县博物馆,1983年建市后改称鄂州市博物馆。



鄂州市博物馆现有馆藏文物7万余件,主要是百子畈、鄂钢四栋战国六朝古墓区,西山、司徒、新庙茅草、五里墩、塘角头六朝古墓区中考古发掘出土的文物以及到社会征集来的历代传世文物。种类齐全,包括陶瓷器、青铜器、金银器、铁器、玉石器、漆木器、丝绵麻织物、字画、图书和革命文物等。这些藏品时代跨度大,从新石器时代启到近代止。其中已鉴定为国家珍贵文物的有4014件(还有部分文物未鉴定),包括一级文物64件、二级文物610件、三级文物3340件。馆藏文物中,尤以历代铜镜和六朝青瓷器为特色,青铜镜以其数量多(600余面)、品种多(500多个品种)、精品多(其中300多面为国家珍贵文物)、纪年镜铭文镜多等特点享誉海内外;六朝青瓷器则以其品种齐全、造型独特、釉色丰润亮泽等特色享有盛誉。





鄂州,历史文化名城。湖北简称“鄂”,由其而来。鄂州市博物馆,建在鄂州市鄂城区。馆藏文物七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的有四千五百多件。最著名的是六百多面古铜镜,使鄂州有“铜镜之乡”的美名。

鄂州博物馆内的古铜镜文化邮局。铜镜又称青铜镜,即用铜做的镜子,靠正面磨光、反射,是古人照面饰容的器具。中国最早的铜镜是在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距今约四千年)遗存中发现的,共出土两面,一为素镜(无纹饰),一为七角星纹镜(铜与锡合金),皆为圆形。战国、汉、唐代是中国铜镜铸造发展的三个高峰。


鄂州市被誉为“古铜镜之乡”,出土的铜镜数量多。在鄂钢、原水泥厂、原八一钢厂、朱家垴村、五里墩村、七里界村、菜园头村、段店镇、涂家垴镇等地的各项工程中,出土了六七百面铜镜。鄂州的铜镜均有具体出土地点,有非常明确的统计资料,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

铜镜上的纪年。铜镜的产生距今约4000年,鄂州的铜镜历史有2500余年。从战国到两汉、三国六朝、唐宋、明清,历代都有,但大部分产自两汉和三国时期,尤其是三国时期,吴镜出土最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