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2019-07-08 15:49:05)
标签:

青岛韩家民俗村

郎君庙

分类: 佛庙道观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韩家民俗村坐落于红岛办事处后韩家村古渔场和古盐场遗址之上

地址:青岛城阳区红岛(古荫岛)街道后韩家村东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青岛韩家民俗村所在地,古时称为郎君港,这里是我国古渔场与古盐场遗址,也是中国结网造船、出海捕鱼的发祥地。 渔祖郎君氏,盐宗夙沙氏,两位宗祖在民俗村中也各有庙宇,可见自古渔盐不分离。 韩家民俗村中轴线上,主要祭祀的为渔民生活密切的郎君庙、天后庙和盐宗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庙前石阶和石香炉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石香炉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篆体字,郎君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诵祝文石碑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庙内供奉“东夷渔祖郎君氏”。

渔家祭祖已有数千年历史,最初是由渔民祭祀渔祖郎君产生,后来发展成渔民出海前的祈福仪式。世界渔业最早来自于中国,中国渔业发源最古是在炎黄时代郎君氏在少海,教人们结网造船、出海捕鱼,郎君号称渔祖。每逢节庆,重头戏祭祖大典会在韩家民俗村内的渔祖郎君庙前举行。韩家民俗村的“东夷渔祖郎君庙会”现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沿海唯一的渔祖祭祀仪式,每年清明节前一天为庙会日,会期三天。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相传在4700多年前的炎黄时代,东夷部落的郎君氏能打到的鱼又大又多,还乐于助人。后来,大家推举郎君氏为首领,郎君氏族逐渐壮大成东夷部族首领。郎君教人们制作木筏,乘坐木筏在胶州湾近海内用木杆或者鱼镖捕鱼。后来又发明了“木杆网”捕鱼、“蒲网”捕鱼。结网造船、出海捕鱼的生产技术广泛传播开来,郎君也被人尊称为“渔祖”。人们为了纪念郎君,在韩家村东的渔场之上修建了一座郎君庙,渔民出海的水道叫郎君港(jiang)。在红岛街道韩家村内,有一处尚在使用的码头,当地人称其为“郎君港码头”。郎君港码头正是郎君氏结网造船、出海捕鱼的发祥地。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严子陵之位

严光(前39年—41年),又名遵,字子陵。汉族,会稽余姚(今浙江省余姚市)人  。东汉著名隐士。

严光少有高名,与东汉光武帝刘秀同学,亦为好友。 刘秀即位后,多次延聘严光,但他隐姓埋名, 归隐富春山(今浙江省桐庐县境内)耕读垂钓,后人把他垂钓的地方命名为严陵濑。 后卒于家,享年八十岁,葬于会稽余姚的客星山(陈山)。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姜太公之位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庙前有老石碑两块。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民国三十一年纪念黄老先生的石碑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节孝碑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后侧有郎君爷广场,广场上有郎君爷塑像。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爷的传说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塑像对面有个小戏台。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广场上的石雕,都是近几年搞的。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广场周边有石刻十二生肖。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在红岛街道韩家村内,有一处尚在使用的码头,当地人称其为“郎君港码头”。郎君港码头正是郎君氏结网造船、出海捕鱼的发祥地。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据历史考证,中国渔业发源最早是在炎黄时代的东夷部落,部落首领郎君氏在胶州湾北部,教人们结网造船、出海捕鱼,被后人尊为“渔 祖”。据《易经·易辞下》篇记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做结绳而为网罟,东猎于海,以佃以渔。”红岛先民为纪念郎君,把他出海捕鱼的那条港称为“郎君 港”(jiang),还在他居住过的地方修建了“郎君庙”,每年在清明节前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以表达对这位渔业祖神的崇敬,感恩大海赐予的福祉出海打鱼 海不扬波、鱼虾满仓。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出海行船的各种“讲究”正是渔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前渔船出海要先祭海,行船过程中路过山头及港湾还要祭拜把守该地域的鱼仙,捕鱼回家后要“谢港”,在海上还要“敬鱼’”。除了这些必须的礼节,出海在外的渔民还要懂得随机应变,如在海上遇到大鱼跟船游弋,渔民要向大海祷告,并向海里撒面 食、撒酒,为的是将它们喂饱、醉倒,以免大鱼兴波鼓浪,掀翻渔船。大一点的船,常年在海上做运输,跑买卖的,都会在船上设个“娘娘殿”。这“娘娘殿”听起 来很气派,实际上非常袖珍,相当于手提食盒大小,木制的,刻一娘娘木雕像搁于用木头做成小庙式的小屋里面,找一少年为烧香童子,一天三次烧香。娘娘,即海神娘娘。此外,红岛的渔民都热心好客,若船进港卸完鱼货,用饭时遇到还没吃饭的人上船,不管认识或不认识的,只要上了船就是客人,船长一定 会热情招待安排座位,来客一坐下保准就能吃上可口的饭菜。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里的绘画,这是穹顶。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天花板上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庙前的演出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郎君庙--渔祖郎君氏庙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