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崂山太平宫

(2018-05-27 16:15:20)
标签:

崂山太平宫

九宫八观七十二庵

分类: 佛庙道观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2013年3月列为国保。

崂山太平宫


太平宫初名太平兴国院,又称上苑。系宋太祖为华盖真人刘若拙敕建道场,开宝九年(976)建成,时逢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故名太平兴国院,后改称太平宫。金明昌年间(公元1190~1195年)重修。太平宫是崂山著名道教宫观,位于仰口景区的上苑山中。北山面海,有海上宫殿之称。南面还有东华宫、关帝庙两处下院。

崂山太平宫

太平宫正门

崂山太平宫

初为上清派茅山宗,后属华山派。占地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硬山式建筑,二进院落,呈品字形,院门照壁上刻有“海上宫殿”四字。

崂山太平宫

院门照壁上的“海上宫殿”四个大字,传为清代书法家华世奎所书。

崂山太平宫

题记“太平宫记”,文为:“上苑太平山之名,传始自汉代,五代唐纪同光二年甲申,道士刘若拙自蜀来崂潜修道玄。宋建隆元年庚申,太祖赵匡胤闻拙为前朝刘知远之后,诏京入觐,谈玄称旨,太祖大悦,敕封华盖真人,留京布教,后经准奏奉敕回崂。时太祖殁,宋太宗改元太平兴国,敕建太平兴国院,即今太平宫。金泰和戊辰,演道主教长春真人邱处机莅此,赋诗廿首,镌于宫北之白龙洞。明万历年间,太监边永清、杨绍慎替皇妃来宫出家,重修殿宇。金、元、明、清屡经修葺。名人硕士多履于此,题词刻石遗迹犹可扪视。一九七九年,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乃复旧观,谨撰此文以记之。胶东邓山撰,高密蔡省庐书。”字镌于太平宫迎壁之背面,刻石面积4平方米,正楷,字径5厘米,邓山即董海山,1982年2月刻。

崂山太平宫

过照壁,上台阶,进石门。

崂山太平宫

进门一小院,宫殿不大,共有三殿。原来正殿名三清殿,配殿为三官殿和真武殿。还有一说正殿旧祀玉皇。1992年改祀妈祖,整个建筑呈“品”字形,三院落,占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平方米,正殿面阔三间,祀妈祖站姿神像,东西偏殿分别改祀文昌帝君和关帝。这就叫与时俱进,出海的渔民要拜妈祖,青年人要上学当官拜文昌帝,当官的要拜关帝祈求发财。
另有道舍二十余间,为单檐硬山式建筑。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现在西殿为文昌殿,为考生和家长,还有想做官的所喜。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东殿为财神殿,为财迷所准备。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内祀关帝。

崂山太平宫

可以注意到进门两边的石墙上,各有一石窝,石窝内有一仙人。

崂山太平宫

应是道家仙人,手持一八卦盘。

崂山太平宫

沿大殿前廊东行可去东院。

崂山太平宫

东院有一钟亭。

崂山太平宫

东院有钟亭一座,内置铜钟一口,名“太平晓钟”。

崂山太平宫

碑刻“太平晓钟”,在太平宫东院钟亭旁,原碑已毁,只留石赑屃。1982年就地采碑石重新立之,碑的阳面刻此4字,字径40厘米。青岛市王梦凡书。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阴面诗刻一首,曰:“闻说仙方蛇化龙,昔人曾此得相逢。丹砂也是痴人梦,好听太平半夜钟。”清代进士韩梦周所作,韩梦周是潍县人,幼时家贫好学,郑板桥任潍县知县时,曾微服夜出,偶过茅屋闻其读书声,赞许之余,便经常用自己的薪俸资助他,后来,韩梦周于乾隆二十三年(1758)考中进士,任安徽来安县知县。
隶书,字径10厘米,青岛市曹和薂书。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在东院西望,从房上能看到一巨石,即“仙桃”石。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回到照壁处,进大门左拐是西院。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西院有水井一眼,名龙涎井。

崂山太平宫

龙涎井后是仙人洞。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据说丘处机曾在此讲道,并作诗二十首。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说明

崂山太平宫

仙人洞旁是一巨岩,名眠龙石,上面有数处石刻。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院内尚有古时的驮碑赑屃座二个。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屋顶瓦当

崂山太平宫

“五脊六兽”

崂山太平宫

正脊两端有“龙吻”,又叫“吞兽”。据说能喷水灭火,但行动和风一样,来去如风,飘忽不定,所以要用一把利剑固定于正脊之上。它上面有一剑柄。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出宫门,右侧有石刻“清静无为”,左为放生池。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题刻“华盖迎宾”,”辛酉唘雲“,刻于大门口上苑诗刻稍西之巨石上,路旁有古松二棵,状如华盖,俗称双松迎客,因太平宫为华盖真人刘若拙道场,故易今名。草书,自右向左横排,字径40厘米。原山东省副省长高启云书。

崂山太平宫

题刻“疑是幻境”,刻于近宫门华盖松前路南巨石阳面,字径20厘米,落款为丁丑冬孙文彬题,丁丑为公元1937年,孙文彬为当时的即墨县长。

崂山太平宫

宫西有犹龙洞,北有白龙洞,东有绵羊石,东北有狮子峰等胜景,附近有东华宫和关帝庙两处分院,60年代遭破坏。现在白龙洞尚存丘处机七绝20首石刻遗迹及当代名家的书法、诗词等。1982年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国保。

崂山太平宫

此洞原名“老君洞”,邹善“到此一游”时,认为其名不雅,随行的即墨县令杨方升取《史记》中“老君,犹龙也”之意,改名为“犹龙洞”,并书于左方之石上。犹龙洞顶的巨石,名翠屏岩,又名混元石,上刻星斗图案,为道家练功作法之处。


崂山太平宫

洞门口正面。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题刻“顾炎武崂山歌”,文为:“云是老子曾過此,后有济北黄石公”。明顾炎武语,黄石公张良之师。摘自顾炎武长诗《劳山歌》,镌于犹龙洞洞额,草书,4行,字径30~40厘米不等。1981年书法家沈鹏书。


崂山太平宫

洞内全景,两边祀八仙。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崂山太平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崂山关帝庙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