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楼山石刻 翠屏岩

标签:
崂山石刻华楼山翠屏岩 |
分类: 古迹石刻 |


明代蔡叔逵题“翠屏岩”。
明代“金陵三俊”之一陈沂题“翠屏岩”。
这个“翠屏岩”不知谁人所题。。
明代山东巡抚赵贤题“翠屏岩”。洞额“玉皇洞”,明朝武举周鲁题写。两行题刻字体与刻石手法均不同。
万历《即墨志》“在华楼之右,玉皇洞之上,天生白石如屏。抚台赵公大书‘翠屏岩’三字,海道蔡公草书之,俱凿岩上。”抚台赵公,即山东巡抚赵贤。蔡公即蔡叔逵。
赵贤,字良弼,号汝泉,明代汝阳(今河南省汝南)人。嘉靖年间进士,为户部主事,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卓有政绩,终于南京吏部尚书之任。赵贤曾于万历初年游览崂山之华楼山,书写并镌刻"海上名山第一"碑于清风岭,高度评价了崂山的自然景观。
这里记录了黄道盈和吕德通、王道真等三人道教职务,都是提点。用现在的话,提点就是负责人、管事、头。黄道盈应是刘志坚的门人,可能是师徒关系,1325年他领导或参与了华楼宫的创建。另据记载,黄道盈曾在1297年于京都金水河西集庆里(今北京皇城根北街西面)创建云岩观。也不知云岩观和云岩子是什么关系。

这里曾立有【元至大二年华楼玉皇洞碑】。元代至大二年为公元1309年,碑由道士姜志平立,文为:“莱州府助缘功德主、忠翊校尉、莱州达鲁花赤多识德谋尔,娘子失里罕同男,前莱阳县达鲁花赤孛蓝奚,弟那怀,保义副尉、前胶水县达鲁花赤乃满德,娘子塔夫孛鲁罕,会首张妙善,男王秉道、妻冷守真,杨德甫、嫂董守真,男杨显卿,耿德真,妻刘妙坚,姜德清,妻□妙真,本县助缘会首王秉道,完成玉帝坐像五尊,乞保各门永佑,平安吉祥者。时至大二年三月吉日,缘化道士姜志平立,石匠提领孙世昌。”
达鲁花赤是一种官职,由成吉思汗设立,广泛通行于蒙古帝国和元朝。一作"达噜噶齐",是蒙古语,原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历史上一种职官称谓。成吉思汗在各城设置"达鲁花赤",也就是督官。达鲁花赤是代表成吉思汗的军政、民政和司法官员,以《大札撒》为根本,结合当地的同时惯例形式统治权。达鲁花赤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里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这种做法被认为具有强烈的民族不平等色彩。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玉皇洞内,石壁右上方刻《谒玉皇洞》:“康熙甲寅季春,即墨县守府张问仁、参府汪渊明、知县高囗、汪仕爵同谒”,康熙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年)。

翠屏岩前,现栽植了一棵茶花,名”小绛雪“。这可能是对应太清宫里的”绛雪“。

题刻“东海胜游”。镌于翠屏岩东,草书,字径50厘米。明代蔡叔逵书。


”东海胜游“之下,有题刻二处。这篇为明代进士崔斗瞻题诗。因刻字很模糊,有的字已看不清。大约内容:”囗同许囗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