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华楼山石刻  翠屏岩

(2016-04-07 17:45:40)
标签:

崂山石刻

华楼山

翠屏岩

分类: 古迹石刻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翠屏岩于华楼峰东北侧,左傍“华楼宫”,前对“夕阳涧”,后临崂山水库。岩高约25米,顶宽约10米,底宽20余米。壁面陡峭如削,岩石色彩淡绿;苍苔如绣,藤络摇青,是一座天生丽质的碧玉屏风。特别是岩顶偏西的石缝中,斜长出一棵崂山松,虬枝屈曲苍劲,却又秀美玲珑,更为画屏增色。

石壁正中刻有篆书“翠屏岩”,字体凝重古朴,是明代“金陵三俊”之一陈沂的手迹。偏西另刻“翠屏岩”草书大字,龙飞凤舞,气势雄浑,为明代蔡叔逵所题。草书下刻有一篇约600字的题记,字已大部无法辨认。石壁正中底部有一天然石洞,深2.5米,高2米,宽1.2米。洞口有周鲁题写的“玉皇洞”三字眉额。

明代嘉靖年间进士、山东提学邹善游此处时留有《翠屏岩》诗:“白云罩翠屏,望望静如削。坐久谈忘归,崖头松子落”。《崂山续志》“石壁削秀,如张屏风”。元人王思诚品为华楼十二景之四。王思诚《翠屏岩》诗:“翠屏百尺郁嵯峨,苍藓斑斑挂紫萝。谁凿烟霞开石府,龛中仙子亦何多。”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明代蔡叔逵题“翠屏岩”。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明代“金陵三俊”之一陈沂题“翠屏岩”。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这个“翠屏岩”不知谁人所题。。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明代山东巡抚赵贤题“翠屏岩”。洞额“玉皇洞”,明朝武举周鲁题写。两行题刻字体与刻石手法均不同。

 

万历《即墨志》“在华楼之右,玉皇洞之上,天生白石如屏。抚台赵公大书‘翠屏岩’三字,海道蔡公草书之,俱凿岩上。”抚台赵公,即山东巡抚赵贤。蔡公即蔡叔逵。

 

赵贤,字良弼,号汝泉,明代汝阳(今河南省汝南)人。嘉靖年间进士,为户部主事,累迁右佥都御史,巡抚湖广,卓有政绩,终于南京吏部尚书之任。赵贤曾于万历初年游览崂山之华楼山,书写并镌刻"海上名山第一"碑于清风岭,高度评价了崂山的自然景观。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陈沂题刻下方有题记一篇,部分剥蚀已不可读。描红部分:

“玄门道教所知事提点吕德通,益都路道门提点无尘子王道真,至元四年正月十日,同道教委本宫宗门提点黄道盈..."

 

这里记录了黄道盈和吕德通、王道真等三人道教职务,都是提点。用现在的话,提点就是负责人、管事、头。黄道盈应是刘志坚的门人,可能是师徒关系,1325年他领导或参与了华楼宫的创建。另据记载,黄道盈曾在1297年于京都金水河西集庆里(今北京皇城根北街西面)创建云岩观。也不知云岩观和云岩子是什么关系。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后面的部分已模糊不清。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这里曾立有【元至大二年华楼玉皇洞碑】。元代至大二年为公元1309年,碑由道士姜志平立,文为:“莱州府助缘功德主、忠翊校尉、莱州达鲁花赤多识德谋尔,娘子失里罕同男,前莱阳县达鲁花赤孛蓝奚,弟那怀,保义副尉、前胶水县达鲁花赤乃满德,娘子塔夫孛鲁罕,会首张妙善,男王秉道、妻冷守真,杨德甫、嫂董守真,男杨显卿,耿德真,妻刘妙坚,姜德清,妻□妙真,本县助缘会首王秉道,完成玉帝坐像五尊,乞保各门永佑,平安吉祥者。时至大二年三月吉日,缘化道士姜志平立,石匠提领孙世昌。”
 
金代举人、即墨人朱仲明有《玉皇洞》七言绝句:“石窍崆峒透上方,云封紫翠郁苍苍。谁开混沌烟霞洞,呼吸阴阳纳晚凉。”洞前有一块平地,据说是玉皇殿旧址。
 
我认为,达鲁花赤多识德谋尔等人捐赠的玉帝坐像五尊,应该是放在玉皇殿中供奉。玉帝尊像放在洞中之说,可能是误传。

 

达鲁花赤是一种官职,由成吉思汗设立,广泛通行于蒙古帝国和元朝。一作"达噜噶齐",是蒙古语,原意为"掌印者",是蒙古帝国历史上一种职官称谓。成吉思汗在各城设置"达鲁花赤",也就是督官。达鲁花赤是代表成吉思汗的军政、民政和司法官员,以《大札撒》为根本,结合当地的同时惯例形式统治权。达鲁花赤后来成为长官或首长的通称。在元朝的各级地方政府里面,均设有达鲁花赤一职,掌握地方行政和军事实权,是地方各级的最高长官。在元朝中央政府里面,也有某些部门设置达鲁花赤官职。达鲁花赤一般必须由蒙古人或色目人担任,这种做法被认为具有强烈的民族不平等色彩。明朝以后,达鲁花赤官职被废除。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玉皇洞内,石壁右上方刻《谒玉皇洞》:“康熙甲寅季春,即墨县守府张问仁、参府汪渊明、知县高囗、汪仕爵同谒”,康熙甲寅为康熙十三年(1674年)。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翠屏岩前,现栽植了一棵茶花,名”小绛雪“。这可能是对应太清宫里的”绛雪“。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题刻“东海胜游”。镌于翠屏岩东,草书,字径50厘米。明代蔡叔逵书。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周至元《游崂指南》“抚台汝南赵公问俗即墨,取道劳山,题石华楼置碑,大书‘海上名山第一’。同游巡察道古卫蔡公大书‘东海胜游’,鉴石壁上。"
抚台赵公即山东巡抚赵贤。由他在玉皇洞上所题“翠屏岩”可见,他的题刻“海上名山第一”一定可观,可惜的是已不见踪影。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东海胜游“之下,有题刻二处。这篇为明代进士崔斗瞻题诗。因刻字很模糊,有的字已看不清。大约内容:”囗同许囗囗    劳山東望是瀛洲,结客相期囗囗游。海色苍茫囗囗囗,松声萧瑟囗囗囗。黄囗囗我山中囗,白眼看他世上愁。若把金丹囗金印,神仙何必又封侯。明万历九年八月廿日   囗囗崔斗瞻
 
这可能是崔斗瞻写给即墨县令许铤的,许铤也是明代进士。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紧挨着的另一篇为许铤题。可能应崔斗瞻的。字已模糊不清。
 
许铤,号静峰,明河北武清县(今天津市武清县)人。进士出身,明万历六年(1578年)任即墨知县,励精图治,清吏蠹,定户则,垦荒田,招流移,筑堤岸,通商艘,戢营军,禁衙役,修志劝学,文教斐然,卓有政绩,为即墨历届知县之佼佼者。万历七年(1579年)许铤主持编修成历史上第一部《即墨县志》,书中除详记即墨的历史与社会外,还对崂山的山川、景观、古迹、释道和诗文等,皆分门别类予以记述。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明真洞“。从翠屏岩东去,岩石上有4小洞,洞中都曾有塑像,名“明真洞”、“三阳洞”。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内有石炕。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华楼山石刻 <wbr> <wbr>翠屏岩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