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崂山北九水摩崖石刻 小诗二首

(2016-02-04 15:26:31)
标签:

崂山石刻

摩崖诗刻

李香亭

分类: 古迹石刻

崂山北九水摩崖石刻 <wbr>小诗二首

崂山北九水摩崖石刻 <wbr>小诗二首


《骆驼头》:“蜃楼不让骆驼头,高节知居水上流。一介生平木石伴,胜名洋溢遍全洲。”东勞李香亭诗并镌,具体年月不明。诗刻在骆驼头峰下石崮上,字颇小。

崂山北九水摩崖石刻 <wbr>小诗二首

崂山北九水摩崖石刻 <wbr>小诗二首


《靛缸湾》:“瞻彼东勞压海滨,老松怪石几千春。靛缸何年悬崖露,惹得游人说到今。”作者为东劳李香亭,其生平与雕刻年月皆不详。诗镌刻在观瀑亭下石壁上,字径5厘米,与瀑水相对。

崂山北九水摩崖石刻 <wbr>小诗二首


骆驼头

崂山北九水摩崖石刻 <wbr>小诗二首


靛缸湾

史志说法:“崂山,古称劳山、牢山、鳌山等...",这样说,二首小诗应该是古诗了。
注意,李香亭用的名词是 ”东勞“,自称”东勞人“。

“劳山”最早出自《诗经》“山川悠远,维其劳矣”、《诗经·小雅·鱼藻之什》郑笺云:“劳劳,广阔”。但对“劳山”的解释也不尽一致。一说该山雄险陡峭,上下行走,非常辛劳,故称“劳山”。二说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考证,秦始皇到崂山时,劳民伤财,因此称为“劳山”。《后汉书·逄萌传》、《魏书·释老志》、《魏书·高祖纪》、南朝梁弘景《名医别录》、唐《元和郡县志》、《齐乘》、清《一统志》沿用“劳山”。

“大劳山和小劳山”出自684年唐李贤《后汉书注》,书中把该山北部的一部分称为“大劳山”,把该山西南部的一部分称为“小劳山”,又简称为“二劳山”。唐杜佑《通典》沿用“大劳山和小劳山”。

“崂山” 最早见于659年《南史·明僧绍传》。明末黄宗昌修《崂山志》后,“崂山”一名逐渐被采用,。《神农百草》、《本草围经》沿用“崂山”,清黄宗昌修《崂山志》以后至今使用“崂山”。

有人总结:该山本名应为“劳”或“崂”,汉代称“不其”,晋及南北朝称“牢”,唐代又有“大劳、小劳”和“辅唐”之称,明、清两代以“劳”、“崂”为主,“牢”、“鳌”兼而用之,至近代才专用“崂”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崂山道士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