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大崂观石刻

标签:
崂山石刻大崂观 |
分类: 古迹石刻 |

大崂观又名真武庙。位于崂山区北宅镇卧龙村南。创建于元代延佑年间(1314~1320年)。该观于明代万历二十年、万历三十九年,清代道光七年、道光二十三年数次重修。正殿配庑各3间,中间祀真武,左右祀老君与王母,殿宇弘严,墉垣高峻,甚为壮观。文*革初期,观内神像、文物、庙碑全部被毁,后为工商总局青岛干校使用。现在的大崂观,几经历史变迁,现在是远洋集团的一座度假村了,名字叫做“青远山庄”。
大崂观属崂山“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一,为八大道观之首,始建于道教鼎盛时期的元代初年。如今虽道观已圮,但遗迹尚存。这是块花岗岩碑冠,虽经年月累,风剥雨蚀,但雕文可辨,字迹清晰。正面为“北极重修”,背面是“碑记题名”。“北极”泛指邱长春道长所创立的北方全真教派,特指“北七真”的传人。几经洪灾雷火,兵燹战乱,大崂观又是几盛几衰,几修几覆。此碑是北九水讫今为止最古老的石刻。
大崂观位于崂山大崂东卧龙村南,与北九水相距约5公里。庙宇处于群山环抱之中,背倚孔明石,面对芙蓉峰,与卧龙村相间的河流为白沙河。相传大崂观为聚仙宫建于大崂的脚庙,聚仙宫属于道教全真龙门派道场,之所以建造脚庙,多是因为庙宇多建于高山之中,而脚庙则多建于山下。
“九曲清泉因卧龙,香云紫雾灵气生。樱香桃李花盛园,蜂嗡蝶舞百鸟鸣。青山绿水飞来影,奇石稳坐孔明峰。”卧龙桥头巨石上的诗刻。
因大崂观位于卧龙村边,顺便要说一下卧龙村由来。明永乐年间,孙氏从云南(山西大同以南)窝洛村迁此定居,为念故情,仍用原村名。后来陆氏迁至白沙河南岸定居,称南窝洛。南北窝洛一河之隔,为区分村名,因“北窝洛”村后的山岗上有一石酷似手摇羽扇仰卧的孔明,故在土改时将“北窝洛”改名为卧龙村。
2001年建此桥。
大崂观西边不远处便是龙湾河和白沙河的交汇处。在龙湾河河口西岸在有一巨形石壁,每当雨季发大水时,从上游龙王涧冲下来洪水,遇到坚硬的大石壁,就将石壁前方的泥沙冲走,形成了一个有200多平方米,最深处有五六米的大水塘。矗立在大水塘边的石壁,有7~8米高,上面还有两块尖形的巨石,状似龙角,远远望去,极像一个传说中的龙头,因此人们把大水塘叫做“龙湾”,把水塘附近的地方称作“龙湾口”。龙湾口在古代还建有龙王庙,一年四季香火旺盛。龙湾口周围的山水风光非常美丽。
民国25年(1936年)9月9日重阳节时,有一位叫龙沙壮的人在龙角上题写了“劳光”两个篆字,书写镌刻十分工整,属于崂山石刻中的上品,由于位于风景区之外,埋没于荒山野岭,故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对此有人赋诗道:“名利场中卸甲人,沽酒寻入孙家屯。空山鸟语谁遗字,崂光崖下水如鳞。”
现在龙湾口的东岸盖起了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