崂山太平峰石刻

标签:
崂山石刻太平峰石刻 |
分类: 古迹石刻 |
寿字石刻,
1993年,崂山风景区管委会在仰口游览区的太平峰的石壁上,镌刻了一个高20米,宽大16米的大寿字,该字取自唐代欧阳询所书《九成宫醴泉铭》,中国书协代主席沈鹏欣然命笔“天下第一寿”,一并镌刻于“寿”旁。
1996年,又在此基础上兼收沈鹏、启功、黄苗子、吴中启等39位书法名家的墨迹,并蓄魏、隶、篆、草等多种字体,在太平峰的石壁上形成了群“寿”刻石景观。
山头上有石刻“太平峰”。
“神臼”,篆体
“又一天”
“仙桃”
“母子龟”
觅天洞位于太平宫西2公里处,俗称槐树洞,由峭壁裂隙间的多块巨石叠摞而成,通高30余米,上下五层,1990年曾人工整修。洞口夹在两面峭壁之中,左上方和洞额均刻有“觅天洞”字样,为现代雕塑家刘开渠手书。洞内盘旋曲折,离奇险怪。幽暗处需秉烛而入,台阶蜿蜒处需弓身缓行,倏石壁陡立,攀梯而上,忽又异境天开,豁然开朗,一路周折,变幻无穷,别有洞天。洞外景色宜人。
”圣水泉“
“山高无风暑自消,洞幽不雨草常湿”,“题崂山觅天洞,邵大箴”。著名美术理论家邵大箴先生题写。
“天苑”二字,是由版画家力群先生题写的。
”观象“,山谷中有许多光滑的巨石,看似群象游荡。
”咫尺天涯“,著名美术理论家蔡若虹先生所题。
《天上的街市》是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所作的诗。诗人把繁星满天的夜空,想象为是点着无数街灯的天上街市,又改造了牛郎织女的传说,把空中的流星想象为牛郎织女提着灯笼在街上闲游,用以象征他们的生活的幸福美好,反衬了当时社会的不安稳和人民的痛苦。这首诗既隐含着诗人对现实世界的不满、愤怒以及幻灭的悲哀,更寄托着作者对光明幸福的热烈向往和对理想社会的翘首企盼,表现出诗人在艰难处境中仍不失赤子之心的襟怀与品格。全诗恬淡平和,意境优美,清新素朴。向我们展示了,一方流水的恬静与安宁。
”人间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