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龙没生“龟儿子”--为赑屃正名

标签:
转载 |
分类: 其他 |
龙没生“龟儿子”--为赑屃正名
这块碑立于北宋咸平三年(公元1000年),根据《营造法式》,上面的六条龙是赑屃,下面驼碑的是鳌座
宋咸平三年石碑上雕刻的赑屃
宋咸平三年石碑鳌座
《营造法式》“赑屃鳌座碑”条
《营造法式》关于赑屃鳌座碑的原文:
山东泰安岱庙内的宋宣和六年(1124年)重修东岳庙记碑,碑高9.25米,鳌座高1.85米
碑首赑屃、篆额天宫、云盘等与营造法式的记述完全相符
山西平遥北宋庆历六年(1046年)碑
山西平顺天禧四年(1020年)碑
天禧四年碑首
《营造法式》中还记录了另一种石碑样式“笏头碣”,上不用赑屃,下不用鳌座,是一种比较简易的碑刻形式
笏头碣
大约在明代出现了“龙生九子”的说法,且有多个版本,其中之一把赑屃指为鳌,虽然只是民间传说,文人杜撰,却流传越来越广,以至于现在众多资料都把驼碑的鳌当成赑屃。
《营造法式》是现存最早的建筑类专业书籍,古建研究的源头,书中赑屃鳌座碑的记述明明白白,且历代留下大量实物资料,赑屃由龙变龟,是后人误读。
驼碑的历代都是龟形,碑首历代都是龙形,即便是出现了指赑屃为鳌的明清时期也没有改变,这就是最直接的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