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选修三·逻辑与思维
(2024-05-21 10:11:15)思想政治·选修三·逻辑与思维
(一)科学的思维观念
1、思维的特征:间接性、概括性、能动性。
2、思维的基本形态: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P6区分一下二者)
3、逻辑思维的基本要求: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重点掌握)。
(1)同一律:思维明确性的要求。公式A是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如果是真的,就是真的;如果是假的,就是假的。常犯错误:偷换概念和偷换论题。
(2)矛盾律:思维一致性的要求。A不是非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它的否定论断非A,不能同真,其中必有一假。常犯的错误:前后不一致,自相矛盾。
(3)排中律:思维的明确性要求。A或者非A,在同一时间、从同一方面、对同一对象所形成的论断A和非A,不能同假,其中必有一真。常犯错误:两不可。
4、科学思维的特征:追求认识的客观性、结果具有预见性、结果具有可检验性。
(二)遵循逻辑思维规则
1、概念的外延:(1)相容关系:全同关系、属种关系或是种属关系、交叉关系。(2)不相容关系(全异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2、明确概念的方法: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种差+属概念。
3、归纳与类比:
提高不完全归纳的可靠程度:需要在认识对象与有关现象之间寻找因果关系: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
(二)运用辩证思维方法
1、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和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在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
2、辩证思维的特征:整体性、动态性: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用矛盾运动的观点看问题。用实践的观点看问题。
3、分析与综合及其辩证关系:
(1)分析:含义:把认识的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或者把认识对象的复杂的发展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加以认识的一种思维方法。
分析方法:定性分析——确定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或某种成分,主要是解决有没有、是不是的问题。定量分析——确定研究对象在某个方面的量“有多少”的分析。
(2)综合:含义:把认识对象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各个层次和不同发展阶段,按照其固有的联系联结和统一起来进行考察的思维方法。
(3)二者辩证关系:从辩证思维的角度看,分析是综合的基础,综合是分析的先导。在辩证思维中,分析与综合是方向相反却相辅相成的对立统一关系。辩证地理解和运用分析与综合方法,要在分析的基础上揭示事物的整体,在综合得到的整体中指导分析。
4、质量互变规律:量变与质变是事物变化发展的两种基本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前提,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并保存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的矛盾运动表现为量变与质变及其相互转化。要求我们,以统一性的观念正确把握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与质变、渐进性与飞跃性、连续性与间断性的关系。
5、把握适度原则:从思维方式上说,适度原则就是要在度的范围内寻求和把握事物发展的适当程度的原则。要求我们在思考和处理问题时把握好分寸,不犯极端化的错误。
6、认识发展的历程:从感性具体到思维抽象,从思维抽象到思维具体。
(1)感性具体:感官感知到的认识对象总是具体的,这是一种直观的整体表象,是事物多种多样的现象和外部联系在头脑中反映。虽然是整体认识,但停留事物的外部形象上,没有揭示事物的内部联系和本质,没有把握本质与现象相统一的事物整体。
(2)思维抽象:含义是指从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中抽取某一方面的本质规定,或者从其个性中抽取共性的思维活动。
思维抽象的重要环节:分离、提纯、简略化和理想化。分离是思维抽象的起始环节;提纯是思维抽象的关键环节;简略化是表述思维抽象结果的环节;理想化是思维抽象的一种特殊形式。
(3)思维具体:含义思维具体是指在理性认识的层次上反映事物具体整体的认识,是人们在思维中把握事物各个方面的本质规定按照其内在联系综合起来,形成关于事物整体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它是多样性统一的事物整体在思维中的再现,表现为具有丰富内涵的科学概念。思维具体是思维活动的结果,而不是起点。
思维抽象发展到思维具体,需要正确的选择思维上升的环节:上升的起点应该是某一认识领域里最简单、最基本的概念,是某一认识对象的矛盾焦点。
(三)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1、思维的含义与特征:特指人们在实践中破除迷信、超越陈规,有所发现、有所发明的思维活动。创新思维要以实践为基础,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特征:多向性、跨越性、独特性。
2、联想思维的含义与方法:联想思维是对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反映,将记忆中对不同事物的认识进行联结与思考的思维活动。联想思维具有跨越的联结性、具有非逻辑制约的畅想性。
(1)联想思维的方法:迁移是联想思维的联结方式。迁移可以创新思维开拓可能的思路,为创新思维搭建由此及彼的桥梁。
想象是联想思维的“畅想”方式。
(2)联想是创新思维的基础,迁移和想象是思维展开联想的重要方式。
3、发散思维:是根据已知的事物信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思考,以寻求解决问题的多样性答案的思维方式。具体方法:检核表法、信息交合法、头脑风暴法
4、聚合思维:含义: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把众多信息逐步引导到条理化的逻辑思路中,以便得出合乎逻辑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聚合思维是从四面八方向一个目标点想,向联系、共同之处想,是收敛、集中、聚合思维如图凸透镜把太阳光聚合在一起,让人们的注意力直接对准所思考的目标。它把有关信息集中起来,从中寻找联系,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优方案。聚合思维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一切思维活动都要围绕。
5、二者之间的关系:事物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发撒思维与聚合思维的客观基础。发撒思维与聚合思维,是认识对象个性与共性的关系在思维活动中的体现。解决复杂问题,往往需要人们的思维结合实际情况,反复地“发散—聚合—发散—聚合”。在一定意义上说,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两翼。
6、逆向思维:含义:是人们从过去所把握的事物原理的反面、构成要素的反面、功能结构的反面等,去思考、去求索,以实现创新的目的。(哲学原理:矛盾的双方即对立又统一,因而事物具有复杂的相反相成的性质和功能)
具体方法:对事物结构顺序的已有认识进行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存在状态的的认识做转换性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的认识作反向思考;对已有的有关事物之间因果关系的认识作交换性思考。
7、二者之间的关系:逆向思维应当合理。正向思维与逆向思维是客观对象的内在矛盾在人民思维中的反映。逆向思维的反向是有合理性的思维反向。我们只有掌握了正向思维的“正”,才能够合理有效地进行逆向思维的“逆”。创新思维中的逆向思维,往往是在运用正向思维未能获得满意结果的情况下才采用的。创新思维是有方向的,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8、超前思维:
(1)含义:是在多角度、全方位地分析事物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从事物发展的现实情况出发,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发展状态,运用合理的推理和想象,判断事物未来发展趋势的思维形态。
(2)特征:探索性、预测性、不确定性。
(3)超前思维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