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教学中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教学案例
(2018-12-15 18:56:57)
如何在课堂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算法优化的关系?一般有三个步骤:1.精选问题,创设情境。2.鼓励多种算法,优化算法。3.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案例描述]
一、精选问题,创设情境。
新课一开始时,我播放了教材上的教学情景图,
二、鼓励多种算法,优化算法。
师:要求“一共有多少瓶牛奶”如何列式呢?
生:9+5=? 5+9=?
师:你们有什么办法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大家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给你的同桌说一说,或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
教师到学生中间去,听取学生的不同算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师根据生的口述适时利用课件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并板书。
生1:我是把第二箱中拿出一瓶放入第一箱,给第一箱凑成10瓶,第二箱还有4瓶,合起来是14瓶。
师:老师这里正好有这样的两箱牛奶你能上来移一移吗?
生2:能。我是这样拿的:左边已经有9瓶,从右边的5盒里拿出1瓶放进去,左边就正好是10瓶,右边还有4瓶,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瓶。
师:为什么你先拿1瓶与左边的放一起?
生:因为9和1 好朋友正好凑成10。10+4就比较好算
师:凑成十!(边说边板书)真棒,你是一个爱动脑的孩子!
生3:“我是从9瓶里拿5 瓶过去这样右边也正好是10,合起来就是14瓶。”
师:你也很棒!
生4:我是摆小棒的。左边已经有9根,我从右边移一根过来,左边就正好是10根,右边还有4根,这时可以很快地看出一共有14根。(课件演示凑十过程。)(板书:9+1+4 )
生5:把5凑成10。就从9里拿出5,和5 放在一起是10根,10+4=14(板书:5+5+4=14 )
生5:我看到9+5就是等于14。(口答)
你们真是个爱思考的孩子。你们的办法真好!我们看看这么多的算法他们有什么共同点?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个算式的数字有什么特点。
三、回归生活,实际运用。
本课执教教师,除了教学充分展开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举一反三,实施运算的过程中,一题多解体现运算的灵活性。通过互相比较,不断优化,促使学生越来越感悟到:实施运算,解决问题,不仅要正确灵活,而且要简洁优化。教师首先由情景图引入并列出相应的算式,接着借助学具动手操作内化和强化。再通过学生口述出自己的思考和计算过程。这时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思路和计算方法,9+1+4=14,5+5+4=14。学生在凑十法中拆较大数、拆较小数、两五凑十,最后建立在多种算法的基础,还要进一步比较、归纳,对计算方法进行优化,形成较为高效的方法,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算法”,并对一些基本的运算通过多种方式达到熟练。
[案例反思]
本节课通过解决“一共有几瓶牛奶”这一问题,让学生学会“9加几”的进位加法,我觉得符合了新课标的精神,充分调动学生已有
的经验,发现、创造不同的算法,提倡并鼓励算法多样化,有利于“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算法”,而且又进行了优化。初步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在交流和倾听的过程优化自己个体的计算方法,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值得探索与反思.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倡计算方法多样化。
由于每个学生的认知水平、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途径不可能相同,所以在面临一个新问题时,就会出现不同的计算方法。允许学生用不同方法计算9加几,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体现了课标中所提倡的“算法多样化”的新理念。课堂中,问:你们有什么办法算一算一共有几瓶牛奶呢?(大家可先自己用学具摆一摆、选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在这一环节中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去解决“9加几”这一数学问题,老师让孩子们多思考、多动手、多实践,提高他们的参与程度,学生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9+5= ”。如:有的学生看图(或实物)移牛奶,有的摆小棒,还有的不摆小棒直接想用凑十法等。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计算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采用合作学习,感知算法多样化
我在教学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尝试的同时,引导学生合作学习(给你的同桌说一说)在学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感受到算法的多样化。既然算法多样化是在群体中产生的,这就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搭建了平台。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情况下,才可能有算法的多样化,算法多样化与学生的合作交流可以融为一体,从而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
三、培养学生的数感,促进算法的优化。
算法多样化是通过培养学生的数感来鼓励计算的灵活性与创造性,从而促进算法的优化。数感是对数和数的关系的一种良好的直觉。在计算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感主要表现在: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算式及计算结果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算计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
在学生汇报出多种算法后,教师并不是急于比较算法的优劣让学生在比较、交流、讨论中感悟到各种方法的特点,促进个体算法的优化。在通过圈一圈,看图算一算等一系列活动中进一步去感受。
作为教师,我们既是算法多样化的引导者,又是优化算法的促进者。只不过在优化的过程中,我们应把选择和判断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多种选优,择优而用”,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比较、讨论,让学生在比较自己和别人的算法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