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3

(2022-08-05 10:40:35)
标签:

健康

分类: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3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3

 

主讲:倪海厦

记录:陈红桥

 

 

然后,做完以后,再到人部,做九次的补、六次的泻,再到地部,哈,做九次的补,做九补,哈,六泻。就是所谓的三部都有一补一泻。

那,平常,我们做九,做六,真的是很复杂,我平常做一啦,哈。一个补完了,做一个泻。这是最,最快速的。精神上面是,你看书上面是,三部都是一补一泻,有没有? 有没有做九? 可实际上,我们是做,真正是做完整,是六和九。哈。

那,平常呢,你做一个补,做一个泻。天部做完就做地部。一补一泻。然后做一个人部,一补一泻。这样天、人、地,做三部,一补一泻。在龙虎交战法,都是用捻转法。哈,捻转。哈,捻转法。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3做三部

那在龙虎升降法呢? 就是插提。同样的,在三部,哈,做一补一泻。哈。那,气至以后,插提法做完以后呢,做完以后,我们一般,把针呢,提起来。比如说,这是皮层,这是地部。我们一般提针提到天部这边。哈,天部这个地方。就提在,放在那边等,就让它气一直在循环。做完补泻后,气会循环。

那,目的呢,这个龙虎交战,它的目的是止痛,强烈的疼痛。那不管这个痛是头痛、牙痛,还是肝癌的痛、癌症的痛,那癌症的痛痛得很厉害,或者是意外伤害的痛,哈,意外伤害的痛。通通可以用这个龙虎交战,龙虎交战哈,这个是止痛很强的一个,镇痛的一个手法,镇痛的手法。

那这个,龙虎升降呢,龙虎升降的,这个目的是什么? 是,当你的关节,我们的气要经过关节啊,关节卡住了,气过不去了。比如说, 有人脱臼,或是骨头断掉了,骨头断掉了,那气过不去,我们知道关节有堵塞,我们就会用龙虎升降法让气过去。

所以,这个时机,大部分都是用在外科、伤科,很严重的痛,同时都是气机堵到的时候,我们才会去使用这种方法。一般这种,这种龙虎升降的方式呢,就是插提法。天部、人部、地部各做一次的插提法。这个是龙虎升降,是我们用在,我刚才讲,关节脱臼或者有风湿关节,那个关节肿得很大,我们气过不去的时候,我们用的。

交战呢,是用捻转法,哈,捻转法。那,目的,主要目的,都是止痛用的。哈,针灸的麻醉,针灸的麻醉,针灸的止痛手法,哈。原来的名称呢,就称为龙虎交战。哈,骨头没有裂的话,用龙虎交战就可以了。哈,麻醉的效果很强。哈,麻醉的效果。好,我们休息一下。

这个插提法很好。我们后面这样,再介绍捻转法。那你可以,“老师,我以后学了捻转法,一边捻转,一边插提。”更好。哈,我会做给你们看。那,插提法就可以,进九就是纯阳。就是刚刚烧山火的一部,天部那一部。一部就可以做九次。紧按慢提嘛,哈。做九次。

做完了以后呢,哈,把它提起来,稍微提上来一点。针放在那边,不要动。哈,就是,到了以后,再来呢,做完九次以后呢,把针提起来。大约等个五分钟,然后我们再行阴数。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3提豆许

行阴数六的时候哈,行阴数六的时候,诸位呢,写给你看。比如说,这个是足三里,进针下去以后,我们从骨边到我们穴位,比如说,我们在这个区域行九数。九数做完以后呢,针在底下啊。就刺下去,针在底下。稍微提起来一点。本来在这边,提一个豆许,提,提,哈,提一豆许。提一豆许以后,这是强补。

强补的时候,气冲上去的时候,力量很强。冲到胸部去,痞块冲开来。冲开来以后呢,我们可以用泻,把气导引回来。你可以在同一个穴位上面呢,行六数,行六数。你不用天、人、地。这是我们的留气法,专门治疗痞块。所以,我们先阳后阴,你只要记得阳就是九,阴就是六。哈,就把气推过去,打通以后,再把它带出来。

心里面观想就好。哈,做完六以后呢,这个,我们的针在这边,做完六,往下插一点,这就是最早的,相传的方法,治疗痞块。按进去一点。那,这个,针就停在那边,留针。

取针的时候,不按针孔,直接拔出来。哈,这是我们治痞的远取,远取穴法。痞块呢,近取。近取有两种。哈。第一个,我们用烧针。第二个呢,用报刺,报刺法。哈,治痞。这个痞块,是良性的。哈,我们摸上去,皮肤表面上软软的,滑滑的。那个,脂肪瘤滑滑的。是良性的,我们才这样做,我们才这样做。

(注:上面六段与56讲治痞部分中的内容重复。)

 

 

 

 

附:《倪海厦-人纪-针灸》视频第59讲链接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f4y1v7uZ?p=59

 

 

如果该链接地址不能用,可在bilibili网站上搜索“倪海厦人纪针灸”,即可找到相关视频。

 

声明:

       本文据实笔录,不代表本人的任何观点。仅供学习交流, 不得用作赢利之途。由于种种原因,文中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读者指正。

 

注:

文中参照引用的《针灸(讲义)》为倪师注解的《针灸》讲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