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

(2022-08-03 08:50:01)
标签:

健康

分类: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

 

主讲:倪海厦

记录:陈红桥

 

 

背的方法呢,哈,甲、乙、丙、丁、戊,按照我的方式写,己呢,庚、辛、壬、癸,哈。那这两个呢,你们五行的时候,阴阳五行的时候,你们比较会记得就是,“老师,木火土金水,我记得最清楚。因为我们一天到晚在用嘛,木火土金水。”对不对? 就用木火土金水。木、火、土、金、水。这是一个取巧的方式,木火土金水。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背的方法

当你去看书的时候,它说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丙辛合化水,丁壬合化木,戊癸合化火。我没告诉你的时候,你开始背了。甲已合化土,乙庚合化金,一个劲地背,结果走在马路上,踩到个东西,一摔倒,变成甲已合化水。哈,常常会错误。所以,不要相信自己,相信这种我们取巧的方式。这个地方我们可以取巧。做学问不可以取巧,但是,这个地方可以取巧,不然怎么记嘛? 那么多东西,你怎么记? 哈,从这里,木火土金水。

那讲歌诀的时候,大家都知道甲胆,“老师,我知道了,我们在前面天干歌,甲胆乙肝丙小肠,丁心戊胃已脾乡,已是脾,对不对? 庚属大肠辛属肺,壬属膀胱,哈,膀胱,癸是什么? 肾脏。”那,这个天干歌呢,就是本穴治疗。胆经的本穴是什么? 临泣,临泣穴。这个就是我们的临泣。所以说,临泣呢,就代表胆。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天干歌

脾呢,太白。本穴就是,胆经是木,那临泣就是木,所以临泣就是它的本穴。脾经是土,脾经的太白穴,就是它的什么? 本穴,因为太白属土。知道我意思吧? 哈,这样子来的。那肝呢? 是二间。大肠呢,哎,抱歉哈,肝是行间。大肠呢,是二间穴。小肠呢,是阳谷穴。哈,肺呢,经渠,经渠穴,哈,经渠。那,心呢,少府。膀胱呢,通谷。胃呢,是足三里。哈,肾呢,是阴谷穴。哈,阴谷穴。这个就是它的本穴,本穴。本穴的属性来了,这个,我们有一个名称,称之为呢,五门十变,十种变化在里面。哈,五门十变。

那这个五门十变呢,一定要熟,要很熟,哈,不要到时候,需要的时候,去想,去、去、去翻书,翻小抄,哈。你说,“病人你等一下,我看一下子什么。”哈,这样病人会紧张。也就是说,今天如果我们需要木,前面五个变。那为什么需要木? 哎,你遇到火的实证啦,抱歉,火的虚证。比如,举例啊,“我现在手酸,哇,这里好酸啦!”小肠经。对不对? 小肠经很酸。小肠经是不是属火? 对不对? “那,老师,我扎后溪。”一看,没有后溪,因为少了一个手。对侧的什么? 临泣。临泣是不是木? 知不知道啊,木生火嘛。临泣穴本身是胆经的本穴,它的属性就是木,是不是可以治小肠经的实证? 啊,虚证,抱歉,小肠经的虚证。同样呢,临泣穴也可以泻膀胱经的什么? 实证。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这里好酸

现在病人来了,“我头好痛。从后面。”你一看,是膀胱经。“几天?”“两天。”想想,这个将来是要做我岳母的,膀胱经的子穴呢,束骨很痛,扎了以后,万一女儿不嫁给我,那不是得不偿失? 可是不治又不行啊,对不对? 临泣穴。因为临泣比较不痛嘛。哈,不像骨边很痛。拿根小针,很细的,扎到临泣上面。这是对付,巴结岳母的方式。哈。

那,这个临泣穴,下,一定是对面。所以下临泣的时候,身体会产生木,那水的实证,是不是木可以泻掉。所以,膀胱经的实证,我们可以下临泣。小肠经的虚证,同样是临泣,就这个意思,这是本穴治疗法。

本穴就是与该经的属性相同的穴道。听懂了吗? 哈。那如果说,“老师啊,我下了一针临泣,对不对? 我岳母的肩膀还是痛,背还是痛,头还是痛,怎么办?”我们可以加起来,一看,膀胱经,还是实证。膀胱经是不是水? 木是不是它的子? 我们要想办法壮木、强木,对不对? 丁壬合化木。

这丁壬呢,是手的少府穴。手握拳,两个指头中间是少府。这个小指和无名指中间,这个是少府。无名指和中指之间,是劳宫。你在少府下针,对不对? 少府下针,脚的通谷穴。那这两个针是不是很痛? 哈,很痛。所以,你遇到,这个,反正我跟老婆闹离婚了,对不对? 希望岳母来帮助,助一把,免得有家暴。你一下,要她女儿跟你离婚,这个女婿不能要,痛死了。对不对? 所以,你,临床上面非常地灵活。哈,看你怎么用。哈,这是第二种变化的方式。

第二种变化的方式,就是,两个穴加在一起,生成另外一个属性出来。用这个属性去做它的子母补泻。当你在用本穴的时候,因为本穴本身就有阴阳五行的属性,对不对? 临泣就是属木啊。临泣本来就是木。甲乙都是木嘛,哈,甲乙都是木。哈。这个是土。我跟它写下来哈。这是木(注:甲。),这是木(注:乙。)。庚呢,是金。哈,这个,小肠呢,是火。哈,这个心呢,是火。这个木、火,脾是土。哈,脾胃是土,对不对?

这个肺呢,是金。肺是金,大肠都是金,哈。膀胱和肾,都是什么? 水。哈。所以,它,一个本穴呢,比如说,二间就是它的金。哈,太白,就是脾的土穴。所以,一个穴道,你只要扎进去以后,穴性,五行穴性就出来了。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五门十变`

所以,这五个门呢? 第一个,五个变化,就是该经的本穴,可以做子母经的补泻。第二个,就是两个穴道加在一起,可以强化五行的力量,哈,强化五行的力量。

好,现在你们有观念了。我们现在身上的穴道,有个病人来呢,“糟糕。”穿了一个盔甲,手肘以上通通被铁盔甲罩住了。那你背后也不能扎胆,现在肝硬化,肝病,那你那个肝募,肝的募期门穴也没有,肝俞也扎不到,都盔甲穿着了。只能在手脚上下针,这就是我们的肘后歌哈,在肘髎上下针。

好,那你说,“老师,这不是考我吗?”对。你一定要用各种的方法,就像,我们又回到当初,病灶在这边,你要用各种的方法就能达到病灶的位置,才是个好医生,哈,才是个好医生。

因为近来有个女的,到现在哈,有些国家,这个,北非的国家,很多的国家,这个,印度这样的女的,跑出来,你不能看她的脸啊。你看她脸,她,你要娶回去啊。那万一很丑怎么办?对不对? 那你,对不对? 就逃走了。所以说,“我不要看,手脚露出来就可以了。”或者今天来的是尼姑,对不对? 还是不方便嘛,总是会遇到这种情形,哈。你都可以使用这种方式。

现在肝有问题了,我们需要去强土,再去强水,这叫做缓治。因为肝木有问题的时候,没有问题的时候木去生火,有问题的时候它就会木去克土。哈。所以我们先去强土。强土就是,强土就是实脾嘛。哈,要把脾脏强壮起来哈。这是基本的,基本的一个动作。实了脾以后,我们再去壮水,让水强起来,这是治疗,缓治法。缓治,哈,缓治。

那缓治,就是正常的手法。那我们要去强土,那你说,“老师,甲已合化土,对不对?”所以你下胆经的临泣、脾经的太白,强土啊。再扎足三里,胃口会开嘛,对不对? 扎完我再给他灸,都是很好的动作。哈,灸足三里,就强土了。

那我们要壮水,金生水,是不是? 同时,我们下针,肝经的行间,大肠经的二间,下去以后,生会,哈,会,有金产生。在这里,我们是要生水,生水出来,我们是取这个哈,取小肠,这个,小肠经的阳谷跟经渠。小肠经的阳谷穴,后面。大肠经的经渠穴,列缺、经渠,抱歉,这个,肺经的经渠穴,在高骨下为经渠。扎阳谷跟经渠,这两个同时下进去后,水就会去壮起来,水就会去生木,这是壮水,这是缓治。

急治呢? 哈,急治。“老师,这个人来了,肺里面已经积水了,肚子很大了,积水。”那水要先排掉啊。那怎么办? 金克木。哈,金会克木。我们那个木头乱长啊,长得太密麻,我们要,木头要疏嘛,哈。所以你看到台北市政府找了一些工人呢,去把树大枝剪掉,那树才会长得很好啊。长得密的话,树就会死掉了。

那肝,肝的硬块长了很多,我们用,把金,要取它的金,就把肺里面清干净,肺里面没有积水的话,病人就不会积水,水就会退掉了。哈,那急治,我们要生金。这个时候,下针,哈,肝经的行间、大肠经的二间。哈,双手都下。所以,两个穴道,是四针。这个时候,用金去制木来排水。这个时候,同样是要去强土。哈,强土是固定的。我们在治急症的时候,急症或是缓症,我们一定要想尽,无论如何要想尽办法让病人胃气恢复。

诸位现在学到这里,就知道前面我们在讲十二经络,苦口婆心地说,这就是它的本穴,这是它的络穴,这是它的原穴,现在用到了。哈,所以,运用得非常地广。

比如说,有个人,膀胱经的,“我背痛!啊,好酸啰,一路下来。”对不对? 一路下来。那来的时候呢,因为是大冬天,穿着牛仔裤,好几件,卫生裤,用皮带绑住,对不对? 那怎么办? 我们委中呢,拉,拉,拉不起来。那个,“老师,我下他委中。”可他牛仔裤贴得很紧,对不对? 拉也不拉不上去,拉不上来,那叫他把裤子脱掉,也不方便。没关系,让病人躺在床上面,金生水,因为膀胱经的虚证,它酸很久了,这个时候,你下行间、二间,是不是一样是补? 哈。

当你在做五个门十个变化补的时候,因为下的是本穴,本穴你就不要管什么左转右转啦,哈,什么飞经引气、苍龙,苍龟探穴,苍龙摆尾,都不要去什么乱摆。你针扎下去,然后左转右转,引到气就已经开始补了。但是这两个穴道要一起下。知道吧?

那一起下,不是说你两针要同时下,你可以先扎行间,再扎二间,怎么那么,脑筋那么死呢,对不对? 你也不是生四只手的人,哈。那,或者扎二间,再扎行间,都没有关系。但这两针同时会留在身体里面,一碰在一起,就,金就产生了。其实我常常在下膀胱经的虚证的时候,委中都没有下,直接扎行间、二间,就好了。哈。

那你有时候诊所病人忙,对不对? 那正面扎完,还扎背面,“趴过来,我还要扎你委中。”省得麻烦了嘛,多下两针,就结束,委中就不用下了。哈,速度很快。效果好不好? 都是立竿见影的。记得哈,针灸都是立竿见影。因为你的针就好像竿子,立竿就看到影子在里头,马上就知道。所以这是我们用阴阳五行来做补泻。哈,那,用平补平泻的手法,无所谓补泻,利用穴的性,来生土、生金、生水、生木、生火,或者是泻土、泻金、泻水、泻木、泻火。对不对? 原则是很活啊,不要那么死板板的,哈,这是记的方法。

 

飞经引气

 

下面呢,我们要介绍呢,这个,四种,哈。在《针灸大成》上面呢,它是写的青龙摆尾,哈,还有赤凤摇头,或者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诸位先等一下,哈。我们有飞经引气,有四种。

第一个呢,青龙摆尾,哈,青龙摆尾。这个飞经引气,跟刚才那个飞针引气不太一样哈。第一个,我们,原名呢,叫青龙摆尾。那,《针灸大成》上面呢,写苍龙摆尾,不要那么挑剔嘛,哈,也没有什么关系,这倒无所谓哈,文字上不是很重要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我写乌龟

第二个呢,叫做白虎,哈,摇头。原名是青龙啊,后来不晓得谁把它改成苍龙啊,无可考,随便啦,只要手法对就好了。第二个叫白虎摇头。第三个呢,叫苍龟,哈,探穴。乌龟的龟,哈,这个字最不好写,谁,谁,谁搞出的这个字,很讨厌。哈,像我写乌龟,当时写这个,就结束了嘛,对不对,是不是? 这就结束了。偏偏要写成这样子,很麻烦。哈。当然这是《天纪》里面的哈,以后我再,以后有机会我再说。

苍龟呢,探穴。当初原名是青龙,就因为青和苍龟两个字,苍、苍重复了,所以后来,我,原来是青龙,现在,后来被人家弄成苍龙,苍龟探穴这几个字就没了,不见了,你知道吧? 原来有四个。这第四个呢,叫做赤凤迎,哈,赤凤迎源。四个,哈,飞经引气的法。哈。

 

青龙摆尾与白虎摇头

 

这个,青龙摆尾呢,是补,补的手法。什么叫补的手法? 我们针下进去,你会用到补,是不是虚证才会用到补? 哈,我们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对不对?虚证,我们要用补的手法。哈。

针下到穴道里面去,比如说,我现在是足阳明胃经的虚证,那,这个乳房太小了是虚证,太大,哈,里面有硬块是实证,或者是牙痛。那偏偏呢,我们要扎虚穴的时候,你解溪穴不好下,或者是解溪穴没有。那你在足三里上面做。那足三里是本穴啊,虚证、实证都可以在这里做。

那我们要作补,青龙摆尾。针,下到穴道里面去以后哈,引到气以后,轻轻地左右转针,哈,引到气,这叫做撚针。引到气以后呢,我们把针,这个,这个左,针,针尾巴,引到气以后呢,在针的尾巴,病人经是这样走的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摇针柄

腿这样子,哈,这个腿,这个腿。我们扎到这个足三里,或扎到这个足三里,都没关系。病人正面对着你。所以针扎到足三里以后,引到气了。青龙摆尾,摇针柄,左右摇。当你在左右摇的时候,就在补了,已经在补。哈,你说,“老师,摇得好过瘾。我多摇摇。”哈,很热!补的力量越强的时候,病人就越热。哈,感觉是热。那可能是被你吓到了,“你在摇我的针尾巴,哈,针尾巴。”

所以,针,我们找尽量细的,哈,好摇嘛。很粗的,你摇摇看,呀,针不弯,肌肉在板动哈。板动肌肉,更痛。哈。细的针,你是在摇的时候,针在身体里面,没有动的。但是,你摇的,摇的目的是什么呀? 引动气。这叫飞经引气,飞经啦,飞经引气。在经络上面,用飞的方式。那,这左右啊,这是补的手法。那你可以摇九下,比如说,一、二、三,(注:左右各摇一次为一下。)哈,不是一、二,这样子(注:左、右各摇一次为两下。),你知道吧? 不是一、二、三、四,不是这样子,哈。这是青龙摆尾。

再来呢,我们说白虎摇头。白虎摇头呢,是泻,泻法。哈,泻法。泻的方法我们有四个字,歌诀是四个字,退方进圆。哈。这个白虎摇头呢,是摇铃,哈,摇铃状。我们那个摇铃子啊,晃,那个铃是不是这样一直叫,摇铃的。

那针扎到穴道去以后呢,做插提的时候,退是方形地退,退针出来的时候哈,做补泻。我们现在做白虎摇头。做补泻的时候,方的,那个针,针尾巴呈方地慢慢慢慢出来。然后出来到了顶以后,要进针再回去的时候,是圆形地那样进针下去。哈,圆形地进针,这是泻。那,会用到这种补泻的手法,一定是肌肉很多的地方。而且是用在原穴,或者是本穴。

如果是子穴,当经的子穴或母穴,一般都在手脚边,手指头边,脚趾头边,不需要什么青龙摆尾、白虎摇头。你摇了半天,痛死,哈。肉多的地方,我们在本穴、原穴上面做补泻。哈。

 

苍龟探穴与赤凤迎源

 

再来呢,这个我们叫苍龟探穴。苍龟探穴呢,这个哈,就好像乌龟呢,进入,鳖呀,钻入泥土里面的“象”。哈,这个鳖呢,在水池里面,泥巴里面,无孔不入的哈。乌龟也是一样。钻进去,进入土的象。所以,我们是一退三进。哈。叫做苍龟探穴。

什么叫一退三进?哈,比如说,我这针,扎到穴道了,这个,这个皮肤表面,你扎到穴道了,对不对? 左右转,哦,气到了。病人,“啊!很酸很酸!”气到了。这个时候你要做苍龟探穴,哈,这个都是补啊,这个都是补。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退到皮肤表面

那,退下来,退到皮肤表面。进去的时候,分三次下针,越,越,一次比一次深。哈,比如说,这个,皮,这是骨,哈,穴道在这边。这个皮,皮层哈。那你先扎到穴道,针扎到穴道以后呢,提出来。这个针先下到穴道啊,第一个动作,针提到皮肤表面上,这是第一步。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一退三进

第二步呢,一进、再进、三进。哈,实际上是,一进这样子,到这边。这再进,是这样子。应该这样画,比较准。第一进到这边的时候,不是要拔出来,等一下,再进一次,再进一次,三进。所以,画的方法,应该这样地画,是不是比较好一点? 哈。

第二进呢,第二进刚好碰到这个,第三进在这边。哈,这是一进、二进、三进。哈,这叫做一退三进。这是苍龟探穴。你说,“老师,这个人呢,身体有个硬块,痞块。老师,我们用报刺。”这个刺完呢,很顽固,痞块还在那边,变软了,但是没有变小。对不对?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一退三进

这是正面,正面这样子下针。侧面,从剖面看的时候,一样。针柄是这样子,针下到底下,拉到皮层的时候,这样一进、二进、三进,知道我的意思吧? 然后再拉到皮层,一进、二进、三进。这也可以。哈,这个很强,哈,很强,哈。我们去积块,去痞块都可以用,这是一个补的手法。

那,这个,赤凤摇头呢? 就是赤凤迎源,又叫赤凤摇头。这是泻,哈,泻的手法。泻的手法呢,我们这个,跟这个一样,退方进圆。哈。但是在退方进圆的时间,哈,进圆,同时呢,哈,摇动针柄。这就很,比较复杂一点。在退的同,退,退出来的时候。针是方,方形地出来,进去是圆地进去。同时在下针的时候,同时在摇动针柄,哈,赤凤迎源,这个也叫做赤凤摇头。

书上呢,《针灸大成》上面是写赤凤摇头。哈。这些都是,这四个呢,这四个飞经引气的方法呢,就出自《针灸聚英》,哈,《针灸聚英》。

一般,我们做完,补,这个针做完以后,像我们用手法这样做,大部分来说,我们做完手法就不留针的,针就拿出来了。补的话,把针孔按到。泻的话,就把针拿出来,不按针孔。都不留针,哈,这个是,用手法来很快让它完成。

那我们临床上做的时候,如果是病人很急,比如说,我今天看门诊,早上三个小时,一百个人,对不对,那怎么处理? 哈,我们就到处飞啊,尽快做完,哈,结束。哈,那如果人不多,我们一个个做。一个做二十分钟,针下去后留在里面,哈,留针。那就不需要做那么强烈的瞬间完成的动作,哈。当然这些动作呢,是可以缩短时间,缩短留针的时间,我们做完,就可以起针了。哈,那是看,看人多人少,哈,这样子。

 

龙虎交战与龙虎升降

 

再下面两个呢,就是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哈,我把它重写过。龙虎交战和龙虎升降,哈,这两种相反的。不同结果呢,这个,手法、使用的时机不一样。

你只要记得,中国人把龙当成九,老虎当成六。龙是纯阳,老虎呢,是阴数,阴的数,是六。哈,这个龙九、虎六。这种,针刺手法。那,龙虎交战呢? 这个龙虎交战在三部,我们现在讲三部,诸位就三部就知道了,哦,天、人、地,这么三部。哈,在三部这个上面呢,一补一泻。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2三部

所谓三部一补一泻就是,比如说,我这样扎这个天部,针在天部里面哈,这个是皮,这个是骨,或者是筋,这个是皮下到骨边,这个,分三个,天、人、地。我们一针下去,引到气以后,我们再,引到气以后,提出来,提到天部这边。在天部这边呢,如果顺,顺着气脉,右转,快转,哈,回来快转,用捻转法。不是用插提法,用捻转法,哈,先做九次补,再回头做六次的泻。哈。

 

 

 

附:《倪海厦-人纪-针灸》视频第58讲链接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f4y1v7uZ?p=58

 

 

如果该链接地址不能用,可在bilibili网站上搜索“倪海厦人纪针灸”,即可找到相关视频。

 

声明:

       本文据实笔录,不代表本人的任何观点。仅供学习交流, 不得用作赢利之途。由于种种原因,文中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读者指正。

 

注:

文中参照引用的《针灸(讲义)》为倪师注解的《针灸》讲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