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

(2022-07-25 18:21:27)
标签:

健康

分类: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

 

主讲:倪海厦

记录:陈红桥

 

 

所以你把笼子插好以后,旁边那个横着那个围起来,固定它的形状。这个横的围就是维,阳维和阴维。围在里面的就是阴维,围在内脏上面的。围在经络上面,在腑上面的就是阳维。哈,这是维脉的观念。

阳维脉呢,是外关穴在管阳维。哈。所以,所有的腑呢,跟阳维都是通气的,哈。互通声息的。就是常常在打电话,在message里面谈谈的,哈。那,阴维脉呢,就是跟脏,内脏,随时在沟通的。所以,我们在,阴维脉是内关在管,内关。阳维脉是外关。所以,我们在外关和内关下针的时候,你从外关针引到气以后,哈,透到内关去的时侯,阴、阳脉生死桥就搭起来了。哈,阴阳就会交合在一起。所以,我们用在很多地方。阴阳分离的时候我们都可以用这个,外关透内关。

那由于阳维脉,它是管着外面,外面胸腔这边一圈,沿着肋骨外面。那,再下面这个,环季胁(注:人体部位名。又名季肋、软肋、撅肋。相当于侧胸第十一、第十二肋软骨部位。),下焦这边一圈呢,是带脉。所以,如果有个人来,“我痛,腰痛、胸痛。”他是沿着一圈痛的时候,你就下外关、临泣,是不是? 外关、临泣后来就变成一组。哈,列缺、照海变成一组。

那申脉呢,是阳跷脉,跷脉一直往上走到后项,脖子这边上来。那,所以,后溪管着督脉,阳跷管这边。所以,变成后溪跟那个,那个,申脉变成一组,专门治疗项强、脖子僵硬的穴道。

那,这个阴维呢,管的是肋骨里面。它围绕着阴脏,就是我们的内脏。因为阴维脉在控制内脏中间的协调,那,阴维跟阳维再去协调,就造成脏腑之间就会有协调的功能出现。那内关穴就是管这个阴维。哈,阴维脉有问题的时候,我们下内关,哈。

所以,病人有时候问我们,“啊,胸痛。”“你是痛在肋骨外面,还是肋骨里面?”病人知道,“里面。”阴维。“外面。”阳维。如果讲不清楚,火大了,外关透内关,对不对? 哈。那,那,那,病人讲不清楚,没有办法啊,或者是口急,或者是语言不通。哈,这是我们治证的来源,哈,治证。

所以,你们要,如果你真地懂得穴性,懂得那个经脉的走向,你选择穴道不会错的。哈。如果选择穴道错,就是不能沟通嘛,哈。一定要选择正确。后面的,最后面的,阴维脉呢,就是由内关穴。这就是我们的这个奇经八脉的,主要一个穴道管一条脉。哈,管一条脉。

 

引气法与呼吸法

 

那,诸位呢,现在我们回到《针灸大成》,卷六,在书上是一百二十三页。现卷六。那,我们要开始介绍针剌手法。哈,针刺法。

我们在介绍很多的补泻之前呢,先要有个观念。什么叫做引气? 我们下针以后呢,要等到气到了,我们再去做补泻。“那,老师,什么叫气到了?”这就是,这就是师徒相传的。

我们有很多方法可以知道气到了。针下去以后,你又,先还没有做补泻,你平补平泻,就是捻捻针放在那边。大概几分钟,你看到那个,那个穴道口,下针的地方,有一圈粉红色,气就来了。如果看到一圈青色,你根本就是扎到血管了。内出血,哈。那要看到粉红色。你没有看到粉红色,气没有到。气没有到的时候,我们要把气引到,才有效果啊。哈。引气就要有引气的手法。

一种引气的,是施针者。我下针,病人气没有到,我要用我的气把他的气提出来。那是用在这个病人极度地虚弱,哈,极度地虚弱。那,我们握,握到针,施术的人呢,要把气从针打到那个对方身上去的时候,轻轻握着,不要重握,重握气就不传。哈。

我们轻的,我们的气是在身上的。要从,要通关,通过多少关节,才能到手,传到那边去。所以,所有关节要放松,哈,轻轻握到针,要观想丹田,慢慢地吸气,慢慢地吸气,然后吐气。当你吐气的时候,就是你灌气的时候。哈,一吐气的时候,心里面想,心里面在想,气到手,从针传过去。

我们为什么要用金属的针? 因为肺,哈,主金。五行里面是属于金,和肺,完了是气。所以金可以导气。哈。那你做了塑料针,就不导气呀。一定要金属的针。这是我们的施针者,导到对面上去,对方身上去。哈。

还有呢,我们在下针的,如果碰到动脉血管,哎,扎完针,完了,那个血绷起来。比如说,我们太阳透率谷哈,那个,碰到情敌,啊,情敌,对不对? 透了,一拔,哇,那个起来,太阳那边,哇,肿个很大的,对不对? 立刻肿起来,好像被打一个包一样,那怎么办呢? 对不对? 我们用手掌,病人躺在那边,手掌按在那个包的地方,轻轻地按到,慢慢地呼吸。你的阳气在手上面,阳气一行,血就跟着行。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太阳透率谷

大概六呼,六吐,你再看,整个平掉了。瘀血都没有了。就是那么快,下次我demo给你看。故意把他,你看。哈,找个比较倒霉的,哈。哈。这个,这是一种引气。

引对方的气,我们怎么引? 最常用的方法呢,我们是,针呢,左、右捻转,哈,左右捻转,捻转一下,“哦!好酸,好酸!”病人有针感,感觉到酸、麻、胀的感觉,就是气到了。

有一种人呢,他天生的体质,他没有酸、麻、胀。你怎么引气,气到了,他都说很痛。都是痛,哈。其实他不了解什么叫酸、麻,他形容不出来嘛。痛,痛,痛,痛!那你看,只好等他皮肤表面上的那个粉红色看到了。那你扎哪边,他都是痛。哈。你是,这个,当病人有酸麻胀的时候,你知道气到了,一定要你等到气到了,再开始做补泻。哈。

那,如果你捻转了,气还是不到,这个人气脉很弱啊。比如说,我们的脚,这是内,内祼。哈,这个复溜,哈,复溜穴。那,我们大家都知道啊,复溜是肾经的母穴。对不对? 好,针下去复溜。“我要去补肾,老师说,先天。所以,复溜一定很好。”对不对? “我要灸。”“不要。这个人很讨厌,我不要给他灸。灸,房间有味道,然后他很爽,他躺在那边不痛啊。”

那温温的,下面烧得很舒服啊。灸复溜很舒服的哈。平常我们灸复溜,坐在那边,盘坐起来,然后复溜朝上,把生姜放上去,在上面灸,这是养生的哈。

那,你给他下针。针下去以后,哎,没有,没有气啊,引不到气。哈,白白的,那个,都没有,都没有红,白白的。然后呢,你针上下戳两下,左右戳两下,哎,这个,那个针没有被吸住,吸住的感觉。气到的时候,你会觉得针很沉,会有弹性,好像针会弹回去,有吸住的感觉。哈,待会儿我会示范给你看,看吸到的感觉是什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用手去搓它

那,捻转法也不来,那怎么办? 你,上下,我们用手去搓它,哈,上下的穴道,推它下,慢慢推。一推它,因为你的气会跟他的气感应到,气在表,所以你不用去像按摩一样按得很重。皮肤上下搓它一下,气就来了。气来了以后,再去,再去捻转,哎,这气就到了。哈,所以,用你身上的气去导引他的气。一摸,哈,这气就,哈,这是一个引气的方法。哈。

那,如果引了半天气,还不到,这个大虚,对不对? 这个人大虚,那,那个,那我们就用呼吸,哈,呼吸法。用呼吸的法来引气,我们叫呼吸的引气,哈,呼吸引气术。叫病人吸气,你把针,拔出来。他吸气的时候,你拔针的时候,就好像气直接到复溜嘛。对不对? 把气引到这边。

吐气,把气吐出去,就慢慢进针。你的进针、提那个,出针,跟着他的呼吸走。吸的时候入,入针,哈,进,我们叫进针。哈,吐的时候,出针,很慢,当然很缓啦。但是,你在皮层里面,你把它不要整个拔出来,在皮层里面做。

那做个几呼以后,顺着病人的呼和吸,来,这个,做引气的动作。病人“哇,好酸啰!”气就到了。如果你做了呼吸啊,怎么样的,都,都没有气,那你怎么弄,都没有气,也不用针了。你针拿起来,给他灸好了。哈,灸,灸比较方便。那个人元气已大伤。哈,病人重病的时候,我们都引不到气。哈,病很重的时候,都引不到。

这个是,先要学到的是引气。那,卷六,第一百二十三页,这个,这几个哈,诸位,是十二法,哈,到十二,像什么脱针啦,什么,诸位呢,先不用看,我后面会再讲过来就了解了,哈,你先把它舍掉。古书啊,我们读古书很麻烦,要,它写得很多,好像老太婆的缠脚布一样。实际上,后面都是重复的,所以,我教你们怎么读,因为我们有过这个经验哈。

 

 

烧山火与透天凉

 

诸位从一百二十五页开始看。一百二十五页。哈,一百二十五页。第一个口诀,我们下针的口诀呢,叫做烧山火。第二个我们称为透天凉。这个烧山火,还有透天凉,是我们大补和大泻。顾名思义嘛,烧山火就是取,哈,很热,是大补。透天凉是,它里面是热证。病人有燥热、大热的时候,我们用透天凉的手法。病人里寒很重的时候,我们用烧山火的手法。哈。

烧山火的方式呢,哈,怎么做?这个是皮。这是骨,哈,骨头。骨头在这边。你针呢,扎到皮层以后,这是针。哈,进针以后,在皮层引不到气,你就把针扎深一点。还引不到气,你再深一点。所以,第一个,先引气。气一到,皮肤表面这一圈是粉红,或 病人感到是酸、麻、胀。

气到了以后呢,开始,把针呢,提到皮肤表面上。心想,底下呢,差不多一寸的距离,一寸的距离。针准备扎到这个点,这个中间一寸的距离。从这个一寸呢,分做三个区域,哈,叫做天、人、地。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把针提到皮肤表面上

当你在天部的时候,进针,我们数是九,做九次,哈,插提。哈,什么叫做补? 补呢,紧,紧按,慢提。哈,这个就,是医书上写的。怎么样去想,哈,诸位有观想,给我一支笔,这针下去以后,什么叫紧按慢提?很快速地下去,然后慢慢、慢慢地起来。观念要有,你不要去记,哈,观念要有。

我好像脚踏车车胎没气了,我要把气打起来。打气的时候,你是不是会很快地往下按下去? 那你,那你,那个太快地拔起来,那个气也给你吸回来了。所以,要慢慢慢慢起来,松地起来,有没有? 这样子脚踏车气才会打好。这就是补。这样,懂不懂我的意思? 急,把气打进去嘛。慢慢慢慢地回来,不要让它回头,所以你要慢慢慢慢偷偷地回来。把那气,哎,你拉我,就回来。对不对? 快按下去,哇,跑得很快。慢慢慢慢地回来,对不对? 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烧山火

九次,在天部这个部分,三分之一寸这个距离里面,做九次。九次做完以后,再把针扎到人部。再在人部,又是三分之一寸的地方,再做九次。再到地部,在这个距离里面,再做九次。等于三九二十七次的补,这就是烧山火。哈。

顾名思义,这烧山火真的是烧山火,那火很大。比如说,这个人胃家的寒证,胃痛、呕酸。“老师,你怎么知道寒?”那个脸色发青嘛,淡嘛,灰灰的,寒证。你一望就知道。那,病人口渴不口,“不渴。”哈,就算喝也要喝热水,里面就是冷的嘛。那你在中脘上可以做。如果人很瘦,很瘦,肚子是平的,中脘就不好了,你就在足三里,胃经的本穴上做,对不对? 你要找肉多的地方做。哈。

那,足阳明是胃经,是属土,按照井荣俞经合五俞穴的话,是金水木火土。所以足阳明的厉兑,厉兑穴是不是它的井穴? 井穴就是它的母穴,对不对? 你如果在厉兑上做烧山火,那不是拷问犯人用的? 你不要那么傻嘛,怎么老是在厉兑上做?! 哈,在足三里上做。哈,肉多,做,对,知道我的意思吧?

所以,我们每个穴道是可以做,可是,哪那么傻嘛,跑到厉兑上去做? 哈,做完以后脚趾头肿那么大,胃,胃是气好的,吓好的,痛好的,不是真的好的,哈。所以,不要,不要在那边,在足三里上做,那,以此类推。

“啊,老师,这个人,这个,脚是冰冷的。你不是说脚冷不好吗?”那我们脚有一票经,到底在哪个穴道? 三阴交嘛!对不对? 三条阴经的交会,你在三阴交上做。三阴交上肉很多,对不对? 哈,你不要站在所有的井穴上面做个,做烧山火,对不对? 所以,你要灵活地运用它。哈,要很灵活地运用。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所谓的一寸

那,如果这个人肾家的寒证,哈,肾家的寒证,肾家的寒证呢,肾本来是黑色的,那脸都黑的,然后寒水,就是手脚冰冷的,知道是寒证,知道是肾的寒证,那我们在肾经的母穴上,做烧山火,好不好? 很好。但是要做,小心,因为肾那个,那个,复溜那边,刚好有人很瘦,那你用一寸。我所谓的这个一寸,并不是真正的一寸啊,有的人窄的地方就是,你针下去的时候,从皮肤到骨头的地方。你知道我意思吧?

这,把它观想一段距离,哈,做。那,我们下针的人呢,一定要胆大心细。哈,那你,不要怕。针要扎进去。那有的人呢,很怕啊! 这个针,要进,又不敢进,针下去,刚好在一点点的皮上。那个针会倒来倒去。那个,最痛! 所以呢,那个痛就在皮下五分的地方,你赶快穿过去,就不痛了。对不对? 那这个人,很怕,又不恨敢深针,又不能不扎,就针刚好扎在那痛神经上。哈,那个针挂在那上面,痛死。哈。

那都是下针要胆大心小,针下去,不要怕,哈,不要怕。这是烧山火/这是强补,最强的补,没有比这个更强了,哈。“那,老师,我这个烧山火烧完,我再给他灸。因为是我爸,我要我爸长寿。灸足三里。”哇!那个身体会很好。哈。

反过来呢? 就是第二个,透天凉。哈,这是大泻,透天凉。哈,那烧山火反过来就是透天凉啦。同样的,我们下针。针下去,一定要,一定,不管是什么补泻。一定要先引到气。你气没有引到,就给他做补泻,做了半天,没效。

烧山火,如果你在本穴上,比如说,胃,胃家的寒证,哈,我们在足阳明胃,在足三里上做的时候,哇,整个胃会热起来。病人会感觉到,哇,好热啊,里面。真是感,真是这样。那,做,复溜上做的时候,哇,感觉到肾脏有人在按摩,肾脏非常地滚烫,像滚水一样,会做到这种程度。

那你说,“我,我不要在复溜上,我在肾俞上做,可不可以?”当然可以啊!要找肉厚的地方做,就可以。哈。你在涌泉,那就,等于是整人,哈。这是整人嘛,它可以,可以啊,可以,你为什么要扎涌泉嘛? 有很多,很多选择的。哈。情敌,对。

那,我们在做这个,做泻的时候,反的。针引到气以后,先扎到底下。因为我要把它泻出去嘛,所以从底部开始做。先在地部做。那,数是六。插提法的时候,反过来。你想,你心里想,我要把那个轮胎的气抽出来,你是不是很快地拔,然后慢慢慢慢地放回去,不要再把气打回去了,对不对? 所以,泻的手法,哈,就是紧提,很快地提起来。慢按,推针进去的时候,慢慢慢慢地推进去,不要再把气打回去了。

所以,用观想,用悟的想法,你不要去记,不然,你怎么记啊? 对不对? 左转、右转还没到呢。等一下,你还要左转、右转,还要插提、紧提,你背了半天,出来还是错的,哈。所以,要想,怎么样子把气打到轮胎? 怎么样把气从轮胎里面拿出来? 哈,好像篮球,我们怎么把气放掉? 一样的意思。

那,在地部先做。从底下开始做。哈,很快地提起来,慢慢慢慢回去,很快地提起来,慢慢慢慢回去,让气往上走。那气,邪气、病气在底下,实证的气在底下,你把它从地部提到人部。那人部呢,再做六次。做完以后,到天部,再做六次,六次。三六十八次。

在天部做的时候,要小心啊,哎,别一提,针出来呀。如果你不幸,一提,针出来了,不要按,不要按针孔,让气不断地往外走,我们会用扪,扪法。所谓扪法是什么? 就是,如果说扪针哈,我们针拔起来,作补的时候,针起来的时候,要把针孔按到,不要让气跑掉。泻的时候,不要去按它,让气往外走。这是扪。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50透天凉

那在地部先做,再到人部,再到天部。做,数是六。方法是紧提慢按。这就是透天凉。壮热的时候用的。比如说,“老师,这个人胃口非常地强。吃了一百碗饭,肚子还是饿。消,中消啊,对不对?”下中脘,下足三里,反着做。

你如果本来是胃气很强,结果你做,心里在想,要做透天凉,做出来是烧山火,哈,那就会更强。哈。结果这样子,哈。那燥渴、大渴、病人发烧,透天凉啊。哈,都可以用。“那,老师,这个发烧、咳嗽是实证,里面发烧,那我在哪里做?”尺泽啊,是不是很好? 尺泽是很好的穴道啊。哈,我们在尺泽上做透天凉。哈,都可以做。这是两个强补和强泻。哈,那原则就是找个肉多的地方做。哈。

 

阳中引阴与阴中引阳

 

再来呢,是看阳中引阴,还有阴中引阳。这两个是,哈,相对的,两个一组。烧山火跟透天凉是一组,阳中引阴,阴中引阳一组。

所谓阳中引阴呢,就是治啊,病人呢,先寒后热。哈。那阴中引阳呢? 先热后寒。哈。那所谓的先热后寒,先寒那个,先寒后热,实际上就是先补后泻跟先泻后补。那两个讲了半天,你说,“怎么讲的,我还是看不懂。”教你一个观念,观念很重要。

寒比较多,热比较少,先补后泻。酸多痛少,也是先补后泻。当一个人呢,热多寒少,或者是痛多酸少,就是,我们先泻后补。哈,补泻的手法。

那,如何知道他寒多热少或者是热多寒少? 问他就晓得了。他会告诉你,“我有,我有,常常往来寒热,有时候一下热、一下冷。”“那你觉得是热的时间比较多,还是寒的时间比较多?”病人会,病人都会讲得很清楚,除非你不知道这样子问他。否则病人知道。

为什么要写两个? 这个是发在表证上面(注:寒多热少。),比如说,感冒发烧。这个,经络的痛(注:酸多痛少。)。对不对? “我,老师,我这个背痛。”那你去看,这个老师教过我,膀胱经的实证。我们下束骨。膀胱经的虚证,下委中。实证是痛啊,初痛。虚症是久病,是酸。

好,那你,我问,“你是酸,还是痛?”“我都有。”想打他一耳光,对不对? 我老师说的,跟我老师说的不一样。那你没有把我的课听完。都有是对的啊!你就问他说,“酸比较多,还是痛比较多?”他就会讲哦,“哦,大部分都是酸。痛的时候,我常常坐着,有站起来的时候痛。然后走一段时间呢,痛就没有了,可是酸还在那边。”

这个时候呢,酸比较多,痛比较少,你就先补后泻,先扎委中,去大补他。哈,扎完委中,补完了以后,针,我们再下束骨穴去泻它。哈,那有时候,省得去下束骨,一个穴道同时补泻做完。对不对? 飞扬啊,络穴可以啊。膀胱经,原穴也可以啊。对不对? 一针,两个穴道,同时可以做两遍。哈。

所以,针灸非常地活,非常地活用。因为你一定要活用啊。万一说,“老师,这个人我扎了委中,想扎束骨,又发现,他没有束骨啊。他脚没有。”那有飞扬,对不对? 你不能预计嘛,哈。针灸是很活的,哈,不要死板板的,“老师,没有那个穴道我就不要扎。”没有。别的方法很多。

就像一个,回到我们刚开始,我拿一个,第二堂课,有没有,一个球,哈,我们可以从各种角度打到病灶的地方。这才是好的医生,哈。阳中引阴。

 

留气法、烧针与报刺法

 

在一百二十六页,诸位看,留气法,哈,后面的留气法啦,运气法啦,提气法啦,中气法啦,后面还有什么苍龙摆尾啊,赤凤摇头,这是我们历代相传的针刺的手法。哈。

留气法,是我们治疗痞块、硬块、肿瘤用的。不管肿瘤是生在乳/房,还是生在子宫,腹部的硬块,还是皮肤表面上的肌瘤或者什么样,一种纤维瘤啊,脂肪瘤啊,或者只要有硬块,我们通通用留气法。这是消痞块的方法。

下针的时候,比如说,我们现在治疗子宫的硬块,子宫肿瘤,你可以摸得到。哈,乳/房的硬块,一看,这个人乳/房硬块,正好在足阳明胃经上面,哈。

 

 

 

附:《倪海厦-人纪-针灸》视频第56讲链接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f4y1v7uZ?p=56

 

 

如果该链接地址不能用,可在bilibili网站上搜索“倪海厦人纪针灸”,即可找到相关视频。

 

声明:

       本文据实笔录,不代表本人的任何观点。仅供学习交流, 不得用作赢利之途。由于种种原因,文中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读者指正。

 

注:

文中参照引用的《针灸(讲义)》为倪师注解的《针灸》讲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