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

(2022-06-28 11:35:32)
标签:

健康

分类: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

 

主讲:倪海厦

记录:陈红桥

 

 

 

那,在阳白穴之前呢,我们叫做本神。这个本神哈,我画在这边。从攒竹穴上来到骨头,哈,从攒竹穴这边,头这边哈,这是鼻子,攒竹穴,眉毛头这边上来,往右边转的时候,到曲差,到神庭穴的时候,这一段是,前面是膀胱经。膀胱经到这里的时候分开来。哈,变成,从这边往后走,哈,这是一寸的距离。那,再过来五分的距离呢,就是我们胆经的头临泣。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督脉、胆经、膀胱经在头顶的分布

所以,头临泣跟下面的胆经中间就是头维。头维在这个地方。所以,胃经,足阳明胃经并没有到后面去。足阳明胃经通通在脸的前面。所以面、脸的问题,都是胃经在管。所以只要讲到后面,你就要把胃经删掉,胃经只到这边,哈。所以,从这个,后面这个痛,“老师,头维在这边。”后面,后面根本就没有胃经,你现在知道我的意思哈? 辨证的时候,所以,你,你经络很熟,一听,就知道病人是怎么回事。哈。

 

头临泣、目窗穴与风池穴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头临泣穴

那,这是一个头临泣。哈,头临泣,头临泣。这个头临泣再过来,再跨过来一寸,就是我们在讲的这个本神。哈,那头临泣,我们针的多不多? 和目窗,我们下针下行很多。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头临泣穴

平常我扎头临泣的时候,我们怎么扎哈? 头临泣,在这边。我病人躺,头在这边,面,面朝上。我这样子,从上面看病人的眼睛,病人的眼睛哈。鼻子在这面。比如,假如病人在这边,病人的头在这边,那,这是,鼻子在这边,他,他的脚在这边,哈,眼睛在这边,那嘴巴在这边,他是面朝上。我在下针的时候,我看他眼珠子这边,一条线,画一条线,心里想一条线啊,不要去拿笔来画。那,心里想到,到发际,进去一寸半的地方,一摸就是骨缝。那个就是头临泣。

头临泣下针,这两个,和目窗,非常好的效果。尤其那个风泪,风一吹,眼睛就在流眼泪,哈。针下去,那个,那个,症状就去掉很多。那,这两个穴道都是眼科的大穴。近取穴,眼科。哈,眼睛的问题,看东西啊,哈。那在近取穴的时候,不分虚实,哈,不分虚实,通通可以用。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胆经头临泣到风池

从头临泣直直往后一寸半,就是目窗。目窗再往后一寸半,沿着那个圆的,圆形下来哈,就是正营。再过来就是承灵。再过来就是脑空。再来就是风池。哈。

那,越到后面,从这个头中间,中线过以后,后面大部分治疗头痛,哈,头昏眩,哈,这种问题。前面呢,是治眼科的穴,哈,眼科的病。因为胆经呢,直接络到上面,络到眼睛的上方。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风池穴

所以,胆经呢,在这个地方比较复杂一点。那,最重要的,我刚刚讲,再强调的是你要知道经络的走向。哈。胃经只到头维就截止了,后面就是胆经。所以,最上面是督脉,再过来膀胱经,再来是胆经, 再来什么? 三焦经跟在这边。哈。

临床的治症呢?哈,你可以看一看。那,我们用到最多的穴道是这个风池穴。风池穴,我首先先讲我们下针的手法。这在耳,在头后方这个,大筋和这后骨的,你这样,从这个大筋和这个脑后骨下方最凹的地方,等于是颈后的大筋和这个前面大筋的正中央,最凹的地方,就是我们的风池穴。风池穴。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风池穴

这后面的两个大筋的中间呢,就是风府穴。哈,风府穴。哈,画出来给你看。我们以度骨法为准。骨头在这边,哈。这一条大筋在这边,一条大筋。这两条大筋的中间,这就是风府。哈,风府穴。一般风池在这个地方,在下一点,这个,这个凹下去的地方。哈。这是它的骨头啊,凹下去的地方,就是风池。哈,风池,风池穴。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趴在床上

风池穴针刺的手法很重要。就在颈边。“老师,这个地方,实在看到就会怕。扎到里面,扎到动脉或者,里面这个很危险。”不会。我们下这个风池,病人是趴倒,哈,趴在床上。头摆正。我们下风池。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风池穴

这个风池下针的时候,你找一风池的穴道,一只手是按到颧髎,颧骨这边。一个手是按着风池。然后假想一条线。中间一条线,你那个针下去,在风池上下针的时候,下这个风池(注:右侧。),针是对着左边的颧髎。下左边,左边的风池的时候,这个针头是对着右边的颧髎的方向下过去,你下针,血管什么都不会踫到。哈,这都是前人的经验。要赶快学去哈!哪一天以后我就变前人了,哈,所以,你们要学去啊,这是我们传下来的。哈,下针的手法。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针对着左侧的颧髎

风池、风府,哈,膀胱经的风门穴,你看,这个膀胱经的风门,对不对? 第一椎陶道外开一寸半是风门穴。哈,风门。哈,风门穴。那这些穴道,你看哈,都是风、风、风,都是风。就是后脑,我们受风的地方。所以一受到风寒的话,项强,后面就强硬,哈,后脑这边就强硬。因为它是风进入的地方。

那,风池穴,我们用在鼻子,鼻窦炎,哈,鼻涕浓,鼻子不通时,风池穴很好。下得很好的时候,病人趴在那边,你针一下去,鼻子就通了。而且很好玩,你下左边的风池下得好,右边的鼻孔就通了,你下右边,左边的鼻孔就通了。哈,对到的。

这个风池穴和风府、风门,除了下针以外,我们拔火罐,都很好。项强的时候,我们在这边拔火罐,哈。让,过去还有刮痧,用那个米酒啊,在膀胱经上面洒上去,然后用汤匙在上面刮,刮,刮了,红红的一条,刮痧。这都是过去一些,古传的一些,哈,这个,这个,一些手法,来解除病痛,解除项强的这种脖子强硬哈。可以用,没有关系,但你不要刮得太用力,刮得皮肤都破掉了。不好。什么事情太过就不好。哈。

 

肩井穴

 

再来呢,介绍这个肩井穴。肩井穴,非常好找,就正在肩头上方,这个斜横纹肌这个正,正中间哈。你可以找这个骨头,这边这个肩,那个,缺盆骨那个骨头哈,和脖子正中间。正好在身体最高的地方,这个肌肉最高的地方。那,这两,你要按下去的时候,这两片,上面两片肌肉的中间。两片肌肉。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肩井穴

那,肩井穴,过去在武术家来说,是重击人家,会把人打昏的,哈,这个肩井穴。我们针灸家来说,我们可以下针。那针不能下太深。下太深的话,人会昏眩,哈,昏倒,昏迷。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肩井穴

这是下巴,这个是,这样颈项,下来到肩膀以后,这个骨头跟这个肩的中间的地方,最高点,就是肩井穴。哈,肩井穴。我们呢,这个肩井穴,针,不能深针。哈,深针呢,非常地凶,造成危险。下针要下得很浅。

所以,我们平常下针的,是一寸半,哎,一寸的针,哈,针下去的时候,大概五分、一寸,都不会下到一寸半、两寸,三寸那样,下到那么深是没有的哈。那用一寸针下进去都已经,因为肩井穴很浅,这个穴道的力量非常地强,非常地强。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肩井穴

你针下去以后,肩井穴,引到气以后,我们一般,哈,都在对侧的足三里,比如说,我们扎左肩井,我们要扎右,配合右边的足三里,哈,下针右边的足三里。这样子的话,胸部的,因为扎到肩井穴哈,产生的气很强,如果没有扎这个足三里的话,气会闷在胸腔里面,哈,闷在胸腔里面。然后,同样的,我们扎右边的肩井的话,我们就扎左边的足三里穴。哈,左脚的足三里。

那,临床上,我们这样子做的时候是干什么?就是你骑马摔下来被马踢到,血胸,胸腔里面有瘀血,活血化瘀也用。针下进去以后,病人会大便出来,黑便。所以,胸腔里面有遭到重击、撞伤、跌打损伤的时候,肩井、足三里是非常有名的大穴。哈。

那,记得哈,针不要下太深。那,我常常是这样子哈。病人呢,肩项强硬,“哦,我这个脖子酸。”很,很多人这个脖子后强,这个后脑、后项这边酸。我们最常用的穴道是后溪。哈,后溪主督脉嘛!申脉,申脉呢,是在膀胱,膀胱经上面。同时呢,也主阳跷。阳跷脉从后面到脑这边。

所以,后溪、申脉这两个穴道同时用的时候,所有肩项病通通治疗。哈,所以,病人握拳,后溪。脚,那个外踝裸的下五分,这个地方就是申脉穴。我们平常用在治疗癫痫,昼发,白天发癫痫的时候,灸的,灸用的哈。

所以,后溪、申脉呢,后溪管督脉,申脉管阳跷。针了后溪、申脉以后,痛去一大半。还有一点,这个时候我就下肩井,这个肩井穴。下了肩井以后,再下足三里,几乎没有什么肩膀痛去不掉的。哈,这个非常好的穴道,治疗肩项强。

伤科的话,一定会需要用到肩井。好,现在诸位学到了,脑震荡,脑部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在然谷放血,对不对?胸腔受到跌打损伤、踢伤、家暴啊,打伤什么,肩井穴。你们一定要会下,哈。肩井穴。这个,我们动手很快的哈,有时候救人一瞬间。

那因为那个胸腔瘀血的时候,病人会很痛啊,有时候气喘不过来啊,针,就在肩井穴上下针,再足三里一下,气就喘过来了。哈。绝对记得,记得我的话,绝对不要深针。因为你扎太深,会扎到肺,把肺刺穿的,哈。结果本来已经有呼吸短促,有内出血,结果你再雪上加霜。哈。这个平常孕妇不可以下肩井穴,下了肩井穴会落胎,哈,因为肩井穴这个气非常地强嘛,往下冲,胎儿会,会对胎儿不好。哈。

 

渊液、辄筋穴

 

到了这个肩井穴,下来以后,哈,直接环绕胸,环绕腋窝一直下来,就到了手的下方,手,这是渊液。渊液的下方,哈,这个我讲错了,极泉。极泉的下方三寸,正极泉下方正三寸,哈,就是渊液。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渊腋穴

渊液呢,是属于胆经的穴道,哈。一般来说,我们不在这里灸,这里多汗的地方,都不灸。哈,灸的,不容易收口,那常常容易化脓。因为以前消毒的观念并不是很好,常常容易化脓。哈。

那,再来呢,这个辄筋穴,哈。这个字应该这样子写。哈,辄。那这个穴道,在你们的书上,在这个版本上面哈,它说是胆的募穴,其实不对。胆的募穴是日月。哈,胆呢,胆的募穴不是这个,日月穴。穴道叫日月,这才是胆的募穴,胆经的募穴。那辄筋并不是。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渊腋到京门穴

那个辄筋呢,就是在刚刚的渊液,渊液穴往前一寸,哈,往前一寸就是这个穴道。那一般呢,一般说近取穴嘛,呕吐,吐酸啊,呕吐啊,哈。实际上,临床上,我们很少下针,也很少灸。但是你要知道从腋下,极泉下三寸,如果病人这里痛,你就知道是胆经,哈,是胆经。

那,再下三寸是不是平时大络大包? 啊,这边痛是大包,再上面是极泉,这边是胆经的。哈,这样你就知道经络怎么走。

 

日月穴与京门穴(腰酸、耳鸣)

 

再来呢,哈,是日月。这个日月穴才是胆经的募穴,哈,胆经的,胆募日月。那在期门下,哈,这个,画个,因为期门穴还没教到哈,我先简单地告诉你。日月穴非常简单。这是嘴巴,哈,这是脖子,这是胸腔。我们到这个,哈,肋骨,肚脐。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日月穴

从心蔽骨下来到肚脐,正中点呢,是中脘穴。这个心蔽骨到中脘穴的正中间呢,这个穴道是巨阙。巨阙是心脏的募穴,心募巨阙嘛,对不对?从巨阙旁开四寸,到肋骨。两个肋骨的中间,这个穴道,我们叫期门穴。我们没介绍到哈,肝经的募穴,肝的募穴,哈,下面,肝之募。

跟着期门往下走,跳过一个肋间,肋骨,骨头上面没有穴道的。一定在两个骨头的中间。所以从期门穴往下走,到了肋间,这个穴道叫什么? 就是日月。哈,日月,中间隔了一个肋骨,哈,隔一条肋骨这样子。哈,隔一条肋骨。日月穴。

日月穴是胆的募穴。哈,以后我们会介绍到这个治疗法则,叫做俞募治疗。哈,俞募。募好像就是开门、开口的地方。俞呢,就是运输的输嘛。哈。运输的输,我们这样子。所以说,如果说,病人,这个人胆汁不通,或者胆结石怎么样,我们,“老师,可以扎背后的胆俞,扎正面的胆的募穴。”对呀,正面是日月,背面的胆俞。对不对? 俞就是输,运输的意思,输通。那这个募,就是开门嘛,门打开。开门以后让它输通一下,哈,俞募治疗。

那下针的时候呢,这个是正面上下针。我们针剌的方向,都是从这边往那边刺,一定是找到两个肋骨的中间下针,才有穴道。在肋骨上面没有穴道。哈,那你如果遇到一个胖子,你摸,摸不到肋骨,摸不到你也要摸到!想尽办法按进去摸到。哈,不然的话,你不能确定嘛。哈。

我是,我是,我的意思,你如果硬要下期门、日月,那你也可以不下它,我们有很多代用穴嘛。但你要下时,那你硬要摸到,一定要摸到骨头边,才能下针。哈。由于大原则啊, 你一定要记住。两骨之间。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京门穴

再来呢,诸位看这个,京门穴。京门穴呢,这个京门呢,哈,是肾的募穴。哈。肾的募穴,京门穴。京门穴怎么找?手肘靠着这边的,我们这个肋骨哈,胸肋骨最下的,最下的那一点。最下的那一点。这个呢,正好平我们的手肘,平我们的手肘。这个穴道叫章门穴。我们还没有介绍到。哈,在胆经上面。哎,对不起,对不起,在肝经上面。

从章门穴,也就是肋骨最下方这个地方,往后摸,刚好有一个肋骨头从后面伸过来,凸出一个肋骨,有没有? 正在这个肋骨头上面,叫做京门穴。哈,京门穴。

京门穴是肾经的募穴。所以我们扎,如果肾脏,我们治疗肾脏的虚症的时候,或者里面有实证,我们在用俞募治疗无所谓虚实。那,有没有肾结石,哈,肾脏癌、肾阳虚、阴虚,都没有关系,耳鸣啦。我们扎了肾俞以后,扎京门,那俞募治疗。

京门就在骨边,这个针就直着下进去。你不用下前后面,直着,因为这个地方你扎进去会扎到骨头的头的地方,不要太深,差不多一寸,这个距离一寸就到了。那,这是京门穴。京门穴我们常常配合在肾,第十四椎,哈,肾俞记不记得,第第十四椎,就在命门哈,第十四椎,我们脊椎、肚脐正后方的脊椎骨,第十四椎外开,哈,一寸半就是肾俞。

在肾,这个,这个,这边是肾俞,哈,肾的募穴。抱歉,京门穴。京门穴跟肾俞两个,我们常常在一起使用。哈,常常在一起使用。我每次扎背后肾俞的时候,我都会去扎京门穴。俞募治疗法。用得很多,像耳鸣啊,腰酸啊,哈,肾脏基本上的问题,或水肿啊,我们都可以用。哈,最常用的就是腰酸、耳鸣,哈。

 

带脉、五枢与维道穴

 

接着下来呢,我们看。这个,我们有三个穴道,叫做,连续三个哈。就是带脉、五枢、维道。这个带脉、五枢、维道三个穴道,我们奇经里面有一条经,就叫做带脉。带脉呢,一共只有三个穴道,就是这三个穴道,带脉、五枢和维道。带脉只有三个穴道,就是这三个穴道。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带脉、五枢、维道穴

那带脉呢,我们会有一条,等到十二经络讲完以后,我们会专门开始讲奇经八脉,介绍这个带脉。简单就是女子带下,女子白带、赤白带,还有包括带脉的痛。哈,那,这是环腰。这带脉就是环腰,和皮带一样,环腰一圈。哈,这是带脉。

那,怎么找这个穴道呢?这个肋骨在这边,哈,这肋骨。我们手肘弯下来到肋骨顶尖,这个穴道呢,章门穴。哈,章门穴。章门穴呢,往下走,诸位看,往下走,差不多一寸八分的地方。

那怎么找这一寸八分,或一寸六、一寸五? 跟诸位讲,你手往下走的时候哈,两个肌肉的中间,筋,两条筋的中间,都不会在骨头上,在肌肉上,在筋上面,不会有,哈。那,带脉穴呢,哈,直接走,这个穴道,找到下面的肌肉缝,哈,这个穴道就称为带脉。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带脉、五枢、维道穴

带脉呢,再过来呢,是五枢,哈,维道。五枢穴呢,从水道,水道穴,就是,下来哈,这个,任脉的关元穴。这个是关元。外开,这个,两寸,就是我们的水道。水道是足阳明胃经上的一个穴道。哈。从水道呢,再走五寸半,从这边算过来,因为我们是侧看,哈,侧看。这是5.5寸,五寸半。这个穴道呢,就是,五枢穴。哈,五枢穴。

那,从这个,这个,中极,关元下一寸,中极穴,对不对? 那个,任脉的中极穴。从中极穴,中极穴呢,哈,开过来,开八寸的距离,哈,这边就是我们的维道穴,哈,维道穴。这个,这三个穴道呢,哈,带脉、五枢、维道,三个穴道属于我们的带脉。

那,带脉的症状,病人会陈述你,“这个好像,下半身哈,好像坐在水里面。”你今天晚上回家洗澡,你可以把水缸放,放冷水,放冷水,让屁股坐下去,坐到腰部,那种感覚就是带脉病。哈,下半身好像坐在冷水里面一样,甚至你还会听到水声,哈,带脉病。

所以,现在诸位知道了,哦,如果有一个人来说,“我腰痛。”那病人不懂什么叫做带脉、膀胱经、督脉,他不懂啊,“腰痛。”那你问她,“你怎么痛的?”“我是这个,这个,两边上下痛。”哦,足太阳膀胱经痛。“中间痛。”督脉痛。那她都不是,“那我腰,环着腰一圈痛。”带脉痛。哈。你就知道,哦,带脉,我们就治带脉。膀胱经,我们就治膀胱经。所以,腰痛没有什么不能治的。哈。

从这里面呢,诸位有个观念开始了。那西方有医学认为说,这个脊椎骨,这个,这个督脉。脊椎骨下来,尾椎这个地方。哈,那,中医认为说,这个脊椎骨就是督脉啦。从督脉外开一寸半,一寸半,就是我们的膀胱经的地方哈,膀胱经的地方。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督脉与膀胱经

那,他们认为说,这个,这个脊椎骨从两个中间那个骨质增生哈,尾椎,椎间盘凸出会压迫到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那诸位想想看,我们的膀胱经是一寸半,从这边下来一直到脚,这不就是西医的坐骨神经痛。可是按照中医的理论,它是一寸半的距离,哈,一寸半的距离。

那,这个,这个椎间盘凸出有长一寸半那么长的骨头吗? 哈,那西医说西医的,我管你什么椎间盘凸出,我们下针,膀胱经的虚证,我们下委中。哎,他的酸就去掉了啊。所以,即使它凸出,在那边凸到,你都不要去碰它,它不会痛的。

他们找不到原因嘛,就说这个椎间盘突出造成坐骨神经痛。很多人开完刀 还是痛,痛得很严重。甚至开完刀以后,下半身麻痹都有。哈,有人瘫痪掉了,坏的还有瘫痪掉的都有。哈,希望不要给它动。

那带脉病的话,就算是刚好穿过第十四椎,经过带脉,最重要的是脊椎不要给人家动手术。就算刚好穿过第十四椎,经过带脉,哈,是横的,那痛也是横的,不会往下走。哈,所以如果你碰到坐骨神经痛,你按经络来取穴就好。不要去说,啊,什么西医讲椎间盘凸出。

你下次拿 X 光片哈,你去试试看那外科。你说你有,你真的有背痛,你给他照片,照完片子之后,那个上面放着好几十张片子在那边。那医生进来,“你哪里痛啊?”你跟医生说,“你片子都照了嘛。你指给我看,告诉我哪里痛。”对呀,片子给你了,你告诉我哪里痛啊。他就讲不出来了哦,开始生气了。“那,那,我告诉你,我这里痛。”“你看,哦,你看,你这里痛,是不是这里压迫到痛。”那你不讲呢? 你试试看不讲,他当场跟你翻脸。你不要怕,你不要怕他翻脸,因为你不需要他。

你觉得人生乏味,你就去开啊。我不晓得看过多少,包括Medical doctor,西医本身,开完刀以后。变成那个disable,就是没有工作能力。从此开始拿,四十几岁开始拿养老金,不能动啊,痛啊!哈,所以,这个千万不要去动它,哈。所以,他们那个椎间盘凸出造成坐骨神经痛,在中医的经络学里面来,针灸学里面来说是不成立的。哈,隔得太远。

 

华陀夹脊(足三里+临泣穴)

 

那我们有一个,有一条经,在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这条经呢,有个特别的名称,哈,我们叫华陀夹脊。华佗夹脊。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华佗夹脊

有个病人来,来陈述,“我背痛!”“在哪里?”“在这个旁边。”你看看,哎,奇怪,它指的不是督脉,也不是膀胱经,在督脉、膀胱经的中间。那你再仔细问他,发现到它是督脉旁开五分的地方。哈,不在脊椎骨上面。这上下这一条经我们叫华陀夹脊。沿着督脉,上下,华佗夹脊。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华佗夹脊痛

那华陀夹脊呢,这个痛,也是腰痛的一种。那,古书上都没有,怎么治疗这个痛,都没有。哈,这,两个穴道可以治疗它,足三里,哈,加上临泣。临泣我们待会儿会介绍到。胆经的原穴临泣穴,足三里,这个(注:临泣穴)胆经的本穴哈,这两个加起来。同时,你下完足三里,下临泣,或者下完临泣,下足三里,两个穴道在一起用的时候,专治华陀夹脊痛。

怎么来的呢?是过去我们在,有个师兄在打坐,他的气功很强,那我就拿他当实验品啦。哈,针一下去,哦,这个气怎么走怎么走,针,哦,怎么走怎么走。有一天呢,正好扎到这个穴道,他,他,他不懂经络,“哎,今天很奇怪,这个气它沿着督脉旁边走。”他就感觉到了。哈,这种人我也碰到了,哈。所以从此呢,就找到这个答案。华陀夹脊,你扎这两个穴道,当场就好。这个,你看,书上到处没有。是我们练气功的人,哈,感受到的。我,我的铜人感受到的。哈,这是送给大家的,以后大家把它传出去哈,这个是,可能以前有,后来失落掉了。那我们在无意之间又找回来了,又把它找回来了。那,这,所以你看,带脉、五枢、维道,下来的时候,你看,都是足少阳、带脉二脉之会。有没有? 足少阳、带脉二脉之会,哈,带脉二脉之会。哈,都是讲的这三个穴道。

 

居髎穴与环跳穴(骨之始)

 

再来呢,居髎穴。居髎穴呢,从章门穴,一样,这是章门穴,哈,章门穴,直下八点三寸,这个,八点三寸或八点五寸,很难找。没有关系。你直下下来到那个,那个肌肉的时候,你摸,一定在肌肉缝的中间。哈,一定在肌肉缝的中间,不然就是在肌肉跟骨头中间,或者在,有的人比较瘦,在肌肉跟骨头中间。这是居髎。知道就好,我们下针的机会不多。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居髎穴

但要知道这里痛,它是属于胆经的。从居髎过来呢,就到了我们的环跳穴。环跳穴呢,就在,我们下针。针环跳的时候怎么针?

倪海厦讲人纪——《针灸》-44环跳穴

病人的身体,这是腹部,胸部这样下来,这是臀部。我们的腿哈,叫病人腿弯起来,摆这个姿势。所以,他一弯起来以后,哈,一摸,从这个有腿的大骨,大腿骨这边,摸到骨的尽端,比如说,骨头到这边,你可以摸到骨的圆头这边。你后碰到这个骨头,手一般按照下针的手法,是这样子握拳,大拇指,下去以后呢,对着这个骨头,这样子放上去,大拇指指尖到处就是环跳穴。(注:此段该视频缺失,通过其他视频补充而来。)

 

 

 

 

附:《倪海厦-人纪-针灸》视频第49讲链接地址: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Rf4y1v7uZ?p=49

 

 

如果该链接地址不能用,可在bilibili网站上搜索“倪海厦人纪针灸”,即可找到相关视频。

 

声明:

       本文据实笔录,不代表本人的任何观点。仅供学习交流, 不得用作赢利之途。由于种种原因,文中难免有不准确的地方,敬请读者指正。

 

注:

文中参照引用的《针灸(讲义)》为倪师注解的《针灸》讲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