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杜甫诗解(4)

(2024-01-30 11:55:57)
标签:

文化

杜甫诗解(4)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如果说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解释。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做出这样一种解释——自己“涕泪满衣裳”,自己“却看妻子愁何在”,自己“漫卷诗书”,自己迫不及待地制定出“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样一个计划,那都是因为“剑外忽传收蓟北”了,是因为自己“初闻”之后变得“喜欲狂”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就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还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既能强有力地展示自己的伟大又能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知道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赞美一个事物,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在自己“白日放歌”的时候意识到其重要性,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为其找来“青春”之类的有分量的陪衬者,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意味着“酒”,做出展示自己伟大的这样一种赞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