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3)
(2023-09-20 18:29:50)
标签:
文化 |
13、“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第二)
(白话文:孟懿子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违背。”樊迟为孔子驾驭车,孔子说:“孟孙问我什么是孝,我回答‘不违背’。”樊迟问:“这是什么意思?”孔子答:“父母活着,就按照礼去侍奉,死了,按照礼去安葬,按照礼去祭祀。”)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兴奋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兴奋之情,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爱有深究精神的人。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兴奋之情,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樊迟”表现出了深究精神——“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兴奋之情,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兴奋之情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兴奋之情,孔子还能够意识到某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既能强有力地展示自己的伟大又能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知道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赞美一个事物,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将其与“生”和“死”之类的不一般的东西相联系,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希望其在各个方面都被重视,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礼”做出展示自己伟大的这样一种赞美——“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兴奋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