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解读波德莱尔《契合》

(2018-02-04 22:51:23)
标签:

转载

波德莱尔的这首诗堪称巧妙灵动。

1.首先,《契合》传递出了大自然的神奇,同时描绘了一种人与自然既微妙又和谐的关系:当人行走在大自然的神殿中,可以听到“活的柱石”发出的模糊的话,可以感受丛林“密切的注视”。在诗人笔下,柱石是有生命力的,可以言语的,亦即代表可以与人沟通,虽然话语是“模糊的”。丛林也不再只是植物,而是可以与人进行眼神交流的,“密切”一词表示了关系之亲密。那么诗人的“契合”指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么?抑或指人的感官与自身心灵的契合?

诗歌还传递出一种“迷狂”的神秘氛围和一种壮阔之感。“象征性的森林”,渺茫的黑夜,浩荡的白天,“腐败,浓郁,雄壮像无极限的东西飘散着飞扬”……在隐秘而伟大的大自然面前,人显得十分渺小……

2.另外,诗人在诗中大量使用了通感的手法,通感是诗歌中常用的修辞手法,但是诗人的通感手法可谓高超。“清爽芳香”与儿童的肌肤;“柔声”与“双簧管”;“翠绿”与“草场”等意象将视觉,听觉,触觉几种感官功能都巧妙地结合到了一起,产生了奇妙的联合营造出一种奇特的意境。正如诗人所言“芳香,色彩,声音在互相应和。”……在错综复杂的“通感”中,诗歌意境得到了升华,这是这首诗给予读者的别致的诗歌美感体验。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