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故事#曾经欢声笑语的院子

标签:
读书文化娱乐教育情感 |
分类: 那的生活 |
时光荏苒,痴情不改,梦想依旧,关于岁月的印迹,一直都在。
对我来说,那是一段难忘的岁月。那个时候,面对城市的灯红酒绿,我好奇、害怕,却也能驻足。虽然过得不富裕,却也充实。那里曾住着一户可爱的人儿,那里曾是欢声笑语的乐园。
我是一个生在乡村,长在城市的孩子。因为我的上学,一家人才搬到了县城,初来乍到却又无知无畏的我,对一切充满了好奇;天生活泼的我,也真不少给家里添麻烦。今天的我觉得那时的自己还是挺不错的,因为知错能改就是好孩子。
因为家里的不富裕,所以父亲并不会考虑太多,草草地找了一间出租屋,我们就这样住下了。或许可以说,我也算是个“城里人”了吧!这个出租屋附近的环境很差劲,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声音也都会有,老人的哀叹,小孩的啼哭,邻居大妈们扯着嗓门在闲谈。这个院子恰好,正好容纳我们一院子人的活动。邻居大妈们其实特别的和蔼可亲,每当放学回家,都能收到她们热情的问候,我也总能想起老师对我们的教导,一口又一口“阿姨”的回应着她们。到家后,我便急不可耐地去宠幸我那亲爱的电视机和香喷喷的米饭。
院子里,令我最难忘怀的还是那些与我同龄的小伙伴们。他们虽然和我不在同一所学校,不能一起上学,但我们却能放学后在一起玩耍,那时的玩耍也确实畅快淋漓、不分你我。冬天我们在一个角落生一堆火,烤几个从自家拿来的土豆,然后就嘻嘻哈哈地烤火、吃土豆,彻底忘记了寒冷。
滴滴答答的时针,一刻也不会停息,玩伴都已去了不同的地方,越走越散。转眼间,大院的欢声笑语就不复存在了。风吹、雨打,我们的分开,也是成长。
时间长了,声音少了,人气不足,我开始不自觉的讨厌这个院子,觉得院子很小、很破,容不下我放飞的心,我逐渐宽厚的肩膀。爸爸是个拼搏的爸爸,好像觉察到了微妙的变化,于是,我们有了新房,城市人住的格子,100多平米的单元楼房。新家就是新家,敞亮,每个人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卧室,真棒,我完全融入了自己的小天地,过去的大杂院全然抛在了脑后。
又过了许久,我体悟到了新家的痛苦,没有声音,没有嘈杂。爸爸在外忙于事业,家里只有我和妈妈,而我们相差太多,代沟毕竟是有的,做不到无话不说、无话不谈。默然,怀念起了我的大杂院,还有大杂院里的伙伴。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又回到了那个曾经有着欢声笑语的院子,我不停地在院子里走,似乎想找到些什么。摸一摸那院墙,上面似乎还有着我们刻画的痕迹;闻一闻院子中吹过的风,顺着风飘来的似乎还有母亲唤我吃饭的喊声;看一看那些角角落落,织好的蜘蛛网上似乎飘落着我们曾经的记忆。这一切的一切,在我心中,原来都不曾消失。终于,我在一小房子前停下,我完全可以辨认出这就是我家,我曾经生活了好多年的家。门上的大锁锈迹斑斑,摸一摸,我想到了爸爸的手掌,那饱经沧桑又温暖柔情的手掌。从门缝中窥见,我的一张张奖状还在墙上,奖状上“优秀”的字眼顿时泛出了无数金光,在我心里闪闪发亮,突然,我发现了自己眼里也在闪着泪光。我又想到了我的母亲,她看奖状时的笑容,高兴地夸奖我的声音。不知不觉,天黑了,依依不舍,我的离去,还有那旧时的欢声笑语。
彩色的容易腻,咀嚼出不同的味道,但刻不在心底,而记忆的黑白永停留。我的老去的故事片,尽在这个沉睡的小屋里,永远住下了我们一家曾经的温暖,我打心底敬畏它,对它的记忆永不敢丢。远去的永远在远去,偶尔想起,心中的波澜久久不平静。
前一篇:看自由评论的博客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