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川北杨五谷祭考
赵信石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正是中元节,亦是农作物成熟的时期。这一天,家家户户都会前往自家祖坟,用新米、新谷祭祀先人,以示对先人的怀念之心。
但在野川镇北杨村,却有不同于其他地方的祭祀方式,当地村民称之为五谷祭。说来奇怪,北杨村并没有五谷庙或炎帝庙等庙宇,怎么会有五谷祭这样的祭祀呢?带着这个疑问,笔者随老师一同走访了北杨村的几位知晓五谷祭的老人,对北杨村的五谷祭有了初步的了解。
五谷祭兴起于何时,如今已无从得知,而祭祀的对象是谁,为何祭祀,老人们的说法完全一致,祭祀五谷老爷,祈求丰收。据老人们讲,村中原有一座大庙,因年代久远及人为因素而损毁,这座庙即是五谷庙。从前每逢中元,七月十三到十六,村里都会请来戏班在大庙前的五谷台上唱戏、说书,村民们都来大庙看戏、烧香、捐钱。如今这项活动已停办多年。
北杨村的五谷祭主要有三项内容,分别是农地五谷祭、家里祭祀和牲口抢头草。
每逢七月十五一大早,全村的牛马骡驴都会在主人的牵引下聚到一起,身上披红挂彩,然后主人将它们牵到村外的三神头,参加抢头草。待牲口们赶到后,人们将准备好的谷草点燃,围着牲口群走一圈,意图在于辟邪,求吉利。围过谷草后,牲畜们就开始吃起各自家的饲料来,当地俗话讲:“打一千,骂一万,七月十五大牲口吃顿饱饭”。意思是牲畜们一年来挨打受骂、任劳任怨地干活,到了七月十五这一天,牲畜们不挨打不挨骂也不用干活,由主人们伺候着吃好,表示人们对牲口的感谢。其中,牛马骡的饲料中可以掺加半斤黑豆以表示奖励,而驴子则因为鬼大性子犟不能得到黑豆奖励,也是一番趣味。傍晚时,牲口回到家后还可以吃到主人专门为它们做的菜饭和馍馍,也可以算是享受了。
上午,各家人都会带着祭祀品到农地里聚集起来,在一片开阔地上将各家蒸的馒头围起来一圈铺好,再将面食蒸的谷、豆、黍、麦、高粱以及猪、羊、鸡等在馒头上一层一层向上堆积起来,形成谷堆状。与此同时,在谷堆旁挂上“挂财”,这是一种用粉色或白色纸张剪成五谷形状的东西,并配有一些如耒耜、杈子、犁耙、石磙等农具。以上谷堆、挂财、农具,都是在表示村民们对五谷神的崇敬。一切准备就绪后,村民们便开始围着谷堆、挂财、农具烧香、放鞭炮以及焚化代表五道轮回的五色纸,祭祀仪式达到了高潮。
祭祀完毕后,村民们便会将自家地里最大最饱满的谷穗或者黍穗折下来带回家中,将其供奉到自家祖先牌位前,以祈求当年五谷丰登。
从田里祭祀完回家后,人们还要将准备好的形如蛇、蝎、蛤蟆的馍馍祭在自家的进出水道前。老人们解释,蛇可以比拟为小龙,掌管着风调雨顺,为家里到来好收成,蛤蟆代表了财神,祭在进水道前,保家里财源广进,祭在下水道前,阻止家中财富外流,蝎子则是五毒之首,可使家里消灾祛病。
根据老人们的回忆和有关资料考证,五谷祭所祭祀的应该就是炎帝老爷,因为炎帝老爷在民间历来有五谷老爷的称呼,而消逝的大庙就是一座炎帝庙。炎帝老爷创制耒耜、教民稼穑的故事千百年来在当地口口相传,后人们特意在七月十五农作物成熟时进行五谷祭来祭祀炎帝老爷,意在纪念炎帝在农业方面的巨大贡献,这与神农镇一带流传几千年的民谣“四月八,神农活,炎帝子孙都记得,咱们种地全靠他”一脉相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