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青年成长成才的发展方向
(2024-08-18 13:17:51)
中国历代领导集体都十分重视青年的教育和培养,对靑年一代的成长成才寄予了厚望,围绕“培养什么样的青年,如何培养青年”这一根本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索,为青年的成长成才指明了方向。
毛泽东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在教有青年的问题上,主张青年要德育、智育、体育并重,其核心就是要把青年培养成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又专又红”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毛泽东看來,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青年们的身体是干好革命工作的基础和前提,他反对青年进行负担过重的学习和工作,主张青年多玩一点,多娱乐一点,使身体得到健康发展,这样才能为将來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才能更好地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他在指导青年团工作时所指出“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蹦蹦跳跳,不然他们就不离兴,成年后还要恋爱、结婚,这些都和成年人不同。”“青年要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有些领导同志只要青年工作,不照顾青年的身体,那么就用这句话顶他们一下。理由很充分,就是为了保护青年一代更好地成长。”
邓小平十分重视教育和培养社会主义新人,他在1980年5月给《中国少年报》和《辅导员》杂志的题词中,向全国青少年提出了“立志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的要求,并在1983年5月4日为张海迪题词“学习张海迪,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共产主义新人!”“四有”新人要求的提出,深刻揭示了邓小平对提高全民素质和促进青年全面发展所寄予的厚望。邓小平还鼓励青年要有创新意识,要解放思想、独立思考,具备创新的思维和创新的精神,打破僵化,冲破教条,不迷信,不盲从,要敢于质疑,勇于开拓,适应日新月异新时代要求,在激烈竞争的国际大环境中贏得主动。
江泽民不仅继承了邓小平所提出的“四有”目标,更是将这一理论加以深化和发展,他鼓励青年树立远大志向,为实现志向顽强奋斗,矢志不渝。他鞭策青年奋发学习,善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求得真知,并要求青年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引领社会良好的风气。他希望青年不断开拓视野,放眼全球,鼓励青年勇于进取创新。他号召青年到艰苦的环境中经受锻炼,不畏惧劳苦,不贪图安逸,不坐享其成。
胡锦涛把“育人为本,德育优先”作为最根本的教育理念,采用“六个结合”的教育方法,把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鼓励广大青年成为“具有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新一代,品德高尚、意志顽强的新-代,视野开阔,知识丰富的新一代,开拓进取、艰苦创业的新一代。”要求青年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自觉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锐意进取,自强不息。
习近平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他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來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他希望青年能够努力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日常的行为准则,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进而形成自觉奉献的理念,并身体力行地推广到全社会去,为实现中国梦而持之恒地奋斗。
习近平要求广大青年,一要勤学,刻苦钻研,学致用,为成为栋梁之材打下坚实的基础知识并及时更新知识;二要修德,带头倡导良好社会风气,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实际行动促进社会进步;三要明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勇于直面挫折和困惑,勤于思考,善于分析,从而做出正确的抉择;四要笃实,要求青年脚踏实地,不畏艰难困苦,发扬锲而不舍和持之以恒的精神。习近平对青年树立和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寄予了无限的期许,更给青年人指明了人生奋斗的方向和目标。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