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阁底堡老轶事

(2019-03-06 18:47:28)
标签:

杂谈

文/古小龙 张东海

古时乡野文人遗稿,幸存甚少,渭阳张继之先生嗜期藏古人真迹,早年于虢镇得一残书,不知著述者谁。叩问之,商贾告之曰:源自阁底堡。此书残缺不堪,书中所提及李作栋、李棻二士为何人,一时难以考证,但知阁底堡乃“关中道”上才艺双馨之村。清末享誉西府之“聚顺社”即由当时名伶王炳、王统烈、王镐、王兴化等诸先辈一手创立,号为“王家戏”,大秦腔名震西府,惨淡经营百年而衰落。

笔者深入陈仓区杨家沟,觅得阁底堡,村人颐养于田园生活之恬静。“麦逢早熟三度卯,椒盘先试五香辛”——斯句为阁底堡“东崖居士”,清人李作栋所吟唱,今存于张继之所得书中,此为我们欲考二人事迹之线索。村中老儒者道:“李作栋约生于清嘉庆年间,堂阁老女婿李时灿之后裔,其人少有才名,尤喜书法。其父与友人切磋书艺,作栋立于一旁便 能点评个中优劣,满满座皆惊叹,时年未及弱冠。”

村中少壮又道:西秦村和阳平镇田野间,时时有路人拾到东崖居士手书碑文残块,字迹清晰可窥风骨,而其祖宅至今尚存,依然保留些许寿屏、牌匾。由此即知先生平日书法应酬之琐,而观其书法潇洒自如,有“二王”之笔意。李作栋出身书香门第,家中藏书汗牛充栋,更兼本人敏而好学,时以博学著称,族中子弟受其感染,躬耕读书。成就卓然者颇多,其堂侄李棻便为拨萃者。另据县志简略记载,他曾任儒学训导,教授陈仓儒生学习儒学,传张载之道,为晚清“关学”盛行宝鸡,功不可没。“东崖居士”著述颇多,后人不善辑录,致使大部分佳作散失。如若不是内侄“云谷子”李棻,恐后人早已将其遗忘。李棻时为阁底堡李氏中少年英才,于乡中富有威望。其不仅为伯父李作栋留下英

名,更为党阁老遗作《鹃失啼》现于后世立下汗马功劳。

世言党阁老告老还乡后, 谈泊名利,在家中著书立说,曾有三卷集子。乾隆年大兴“文字狱”,党阁老亦被定为“贰臣”,党氏后人为逃避大难,遂忍痛割爱,销毁阁老所撰著作。阁老之子觉恂如,将诗集《鹃失啼》交付于阁老之婿李时灿,才得以保存。书名来源于典故“杜鹃啼血”.说杜宇因为自己的国家灭亡了,很伤心,就化为一只杜鹃鸟,整日啼叫,直至眼中哭出血来。因此说,《鹃失啼》乃自喻党阁老没有殉国赴难而愧恨。

在李时灿去后 二百年,同样热衷书法的后裔李芬,又将《鹃失啼》用楷书重新抄录了一遍。这部手抄本-九八五年被发现于阁底堡,今被收藏在宝鸡市地方志办公室。李芬所作序跋十分珍费,文中道出其外祖父被迫降李自成、依附满清之被迫无奈,诗集共收诗. 百六十余首。

而前文所述张继之所得之 书乃李芬所辑名家诗词。观芬书法,一丝不苟,整洁干净,方家看便知晓,他是在满怀对先人崇敬之情面书,正因如此,阁老的文才和东崖居土的诗意,才能在百年之后留给宝鸡人。

(编2008年10月31日《宝鸡日报》第A5版“文化宝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心系琴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