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大卫鲍森牧师-新约纵览-加拉太书(二)

(2013-11-11 07:20:05)
标签:

基督教

信仰

文化

分类: 大卫鲍森讲道

加拉太書()

    我們在《使徒行傳》這卷書中,從頭到尾都可以看到,基督教漸漸從猶太教脫離出來。首先是司提反,他是第一個為這件事殉道的人。腓利為埃提阿伯的太監施洗,進一步和猶太教劃分了界線。再接下來就是,彼得和哥流尼的事件。不久之後,耶路撒冷的猶太基督徒,開始非常懷疑,是否該將福音傳給外邦人,外邦人跟猶太人差太多了。最後保羅來到耶路撒冷,挑戰教會的核心領袖。因為,他們差派出去的宣教士,竟然說光相信不夠,還需要行割禮。真正的問題不在割禮,真正的問題是,外邦人需不需要先變成猶太人才能信主。但是這背後有一個更大的問題,真正的問題在得救的本身,問題不在猶太教或割禮而在得救。真正的問題是,得救是因著行為或信心,還是兩個都需要?世上大多數的宗教,都是靠行為得救,必須要禱告、禁食、奉獻金錢等等,這樣最後就可以與神和好。靠自己的行為拯救自己,靠自己得救的宗教很吸引人。因為这样會讓人感到自豪,認為我做到了,這是自以為義。

   上帝痛恨自以為義,自以為義的人比罪人更糟。耶穌厭惡自以為義的人,祂是罪人的朋友,但是耶穌祂厭惡自以為義的法利賽人。圖一:得救是單單靠行為嗎?必須靠行為的努力,才能得救嗎?還是行為加上信心才能得救呢?這種想法很普遍,我曾經在皇家空軍擔任軍牧,我負責其他教派的人,有個軍牧負責天主教徒,另一個負責聖經公會教徒。每一次有新兵報到,其中一位軍牧就會問,有多少人是聖公會教徒?然後有七成的人會跟他走;另外一位軍牧則會帶走操愛爾蘭口音的軍人,剩下的都歸我。像浸信會、循理會、救世軍、佛教徒、印度教徒、回教徒、神不可知論者、無神論者。當無神論者的軍牧實在有意思,這是提外話了。

    不過當他們在我面前坐下來的時候,我會問:有多少循理會友?多少浸信會友?多少救世軍?他們就會舉手。接著我再同樣的語氣問:有多少基督徒?鴉雀無聲。偶爾會有個年輕人微笑地舉起手來,但是他們通常會這樣,看看有沒有別人舉手。我說:你們已經表明是循理會友或浸信會友,到底有多少是基督徒呢?這個時候他們會問:牧師,你說的基督徒是什麼意思?我就問:你們說呢?結果都是千篇一律的回答:就是遵守十誡的人!

    他們會這樣說大概是因為小時候在教會牆上看見十誡。這個時候我會說:好,基督徒就是遵守十誡的人,在座有多少是基督徒?各位,他們還是不確定。這時候會有人說:可是牧師,不可能全部遵守啊。我就問:那是遵守幾誡才算是基督徒?每一次的答案都是六誡。我說:好,能夠遵守十誡中的六誡的人就是基督徒,在座有多少是基督徒?還是左看右看,看誰舉手。這往往會引起他們熱烈討論基督徒的定義,我會叫他們討論清楚,這正是問題之所在。

    行為加信心才能得救的說法,是儘量去遵守,做不到的時候,就用信心彌補,儘量遵守十誡,做不到的時候就求上帝赦免,這是英國人對基督教最普遍的了解,就是行善。

    另外的一種說法則是信心加行為,先有信心,然後再有行為,相信之後再守律法,但是一定要守律法,這是猶太教的觀念,先有信心,再守律法。

    所以保羅才會對加拉太人說:你們既然靠著聖靈開始,現在還要靠著肉體成全嗎?因為律法是屬於肉體的,是靠你自己的努力,不是聖靈在你裡面動工,是你在做。保羅所堅持的信念是:單靠信心才能得救。保羅常常說:得救是單單靠著信心,從頭到尾都是靠信心。他說:我不以福音為恥,這福音本是上帝的大能,要救一切“持續”相信的,始於信,終於信,從頭到尾都是靠信心,全是靠信心。換句話說:我們不能在信心上妥協,必須持續相信,這是重點。不是先相信,再靠行為;必須要持續相信,叫人持續相信,而不是叫人遵守律法,這兩者是非常非常不同的。所以保羅特別努力一直在爭取的,就是基督徒的自由。

    不管在什麽階段引進律法,都是把人放在咒詛之下。因為在耶穌的眼中,如果想靠守律法過關,一定要做到一百分才行。沒有全部遵守就是違反律法。交通法令也是一樣,如果我超速被警察攔下,我卻跟警察理論說:可是我一路都沒有闖紅燈啊!他會說:那又怎麼樣?反正你就是違反了法令,這正是上帝的意思。律法不只是一串珍珠,而是一條珍珠項鍊,聖潔是黑白分明的,只要有一點沒有做到,珍珠就會撒落一地,只要違反律法就是違法,違反一條、九條或十條都一樣。就像有三個人,受困在一塊礁石上,巨浪就要打過來,礁石和沙灘之間的海水深達三公尺,第一個人往沙灘跳,他只跳了三分之一的距離,結果淹死了,第二個人跳得比較遠,他跳了三分之二的距離,結果也淹死了,第三個人往沙灘跳,只差六吋就到了,可是結果還是淹死了。守律法跟守多少條無關,不管守了多少條的律法,只要沒有全部遵守的話,就跟不守律法的人一樣糟糕。這是上帝的觀點,《聖經》也是這麼說:沒有持續遵守全部律法的人,就要遭到咒詛。這種人想藉著守十誡,靠著自己的努力來上天堂。

    但是,福音所呈現的,卻是截然不同的公義。一定會有人問:那上帝為什麼給十誡?到底是什麼意思?為什麼給摩西律法?答案就在《加拉太書》裡面,律法是為了讓我們知道自己有多敗壞,只有律法能夠告訴你,你是個罪人。一個人研讀了上帝的律法後,才會知道,自己錯得到底有多麼離譜。頒下律法是為基督做預備,讓我們看見自己守不了律法。所以傳講十誡的信息,可以叫人知罪,讓人知道自己根本做不到,靠著自己那是不可能的。耶穌重新詮釋的律法,更是難以遵守。現在我們要來談一談真正的自由了。

    圖二:來看看第一張圖,各位,視覺輔助工具來了,這張圖,包函了《加拉太書》全部的重點。這是很簡單的一張圖,但是我須要解釋一下,要從那裏開始呢?我們談到三點,律法主義、自由、還有放縱。律法主義是自由的敵人,但是,很多人沒有想到放縱也是自由的敵人。《加拉太書》一、二兩章談到我們在基督裡的自由,在天父的恩寵之下,在祂的慈愛之下,享受在聖靈裡的自由。整個基礎就是在天父兒子裡的信心,所以是聖父、聖子、聖靈,讓我們可以自由地站在這裡。但是,有兩種做法會使我們失去這種自由:一種是走回頭路,回去守律法。那是一個牢籠,會把我們困在裡面,想爬出來卻出不來。一旦回去守律法,就會受到捆綁和奴役,再度落在上帝的忿怒之下。因為你守不了律法,會害我們失去自由的。第二種做法是過度放縱情慾,那也是一種捆綁。不過是被你自己捆綁,律法主義會讓你受別人捆綁。因為要遵守種種規定,放縱則會讓你受自己的欲望捆綁,你會再度落在上帝的忿怒之下,失去自由。

    在座有沒有人去過湖區赫爾韋林山的“闊步峰”呢?那個地形是最好的例子。有去過湖區赫爾韋林山的闊步峰的人就會知道,因為那條路很陡,就沿著山脊兩邊都是空的。當初有兩大冰球,一路旋轉過來,留下陡峭的山脊。瑞士的馬特洪峰,就是由三大冰球旋轉造成的,留下了三個尖點,闊步峰則是由兩大冰球旋轉造成。走在上面真的很有意思,不過如果狂風大作的話,唯一安全的做法就是跪下來。這裡有個道德含意,我又在說教了,在聖靈裡活出自由,就像走在難走的赫爾韋林山的闊步峰上,很容易偏向兩旁:一個基督徒在面對自由的時候,最大的危險是律法主義,很令人意外吧。因為放縱的行為很明顯,教會一旦開始訂出多餘的規條,就很容易變成律法主義。

    律法主義會扼殺聖靈的運行,你如果到一個律法主義的教會去,馬上就可以看出來,每個人都會抿著嘴,各位有沒有看過?從冷漠的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落在律法主義當中了。如果注重守律法,心裡就會變得剛硬起來,這不是在聖靈裡的自由。律法主義的人注重規條,而不是注重關係,這大概是關鍵所在。這種人以為只要守規條,就是基督徒,不抽煙、不賭博、不喝酒、不做這個、不做那個,他們守規條。可是,他们卻沒有跟神建立關係。

    我來舉個例子說明一下:有一個年輕人來我們白金漢郡教會,他的個性很強,但是他信主了。幾個禮拜以後他來問我,基督徒可以在星期天晚上上電影院嗎?我當場很想開玩笑地引述希西家記三章16節說:基督徒不可以在星期天晚上去電影院,不過我克制住了。我說:我不能給你答案,他問:為什麼?我說:因為你必須自己問耶穌,如果《聖經》上有明講,我會告訴他。如果是聖靈說過的話,我可以帶著權柄說出來,但是就我所知,《聖經》沒有談到這個問題,於是我就請他自己問耶穌。他問我;那我该怎麼做呢?我說:就帶耶穌一起去看電影,看你享不享受吧。所以,到了下個禮拜天的晚上,他就去了電影院,對賣票的小姊說:我要買兩張票,當時只有他一個人,他的旁邊沒有站任何人,所以賣票小姊就問他:你女朋友要來跟你一起看嗎?他說:沒有,錢在這裡,妳給我兩張票就對了。可是你只有一個人啊!他說:這妳不用管,錢在這裡,給我兩張票。這個小姊忍不住笑了,就更好奇了。她問:你另外一張票是給誰的啊?他說:這張票是給耶穌的。那個小姊嚇壞了,她馬上拿起電話來,打給正在辦公室裡的經理,請他過來一下。經理過來了,問有什麼問題?她說:這個人要買兩張票,他說:那就給他兩張啊!幹嘛叫我呢?他說另外一張票是給耶穌的。《經理》一聽傻了眼,他開始口吃了。他說:他要買兩張,那就給他啊!反正我們有錢賺嘛。於是他買了兩張票,進了電影院裡。他對耶穌說:你坐這裡,我坐這裡,看了十分鐘以後,耶穌問他:你覺得好看嗎?兩分鐘後,他就走出戲院了。我們常常聽到有人會說:我這樣做很不好,我應該替他做決定,我認為我這樣做很好,各位,因為在聖靈裡有自由,我可以輕易地設立新規定,我不是說基督徒不該看電影,但是耶穌對他說,看電影對你不好,各位,這就是在聖靈裡的自由,這種自由不是做你想做的,也不是做別人叫你做的,而是讓聖靈來引導你。

    保羅在這卷書信中說真正的自由,不是可以自由地犯罪,而是有不犯罪的自由,這才是真自由。非基督徒沒有這種自由,這才是上帝要給我們的自由。但是,我們很容易利用規條來阻止人放縱情慾,有些教會只曉得用這種方法來,保護他的會友不要放縱情慾,其實守律法跟放縱是一樣的糟糕,各位知道嗎?守律法和放縱一樣都是與自由為敵,了解我的意思嗎?這是《加拉太書》的整個論點,一、二章談到這種自由。三、四章則談到律法主義,會破壞這種自由。五、六章談到另一個極端就是放縱。所以,保羅其實和兩個敵人在作戰,這是問題所在,在大多數的情況下,你必須和兩個敵人作戰,這才能保衛真理,保有自由。走在“闊步峰”上的時候,需要非常小心。

    好了各位,在接下來的時間裡,我們要來看看這三點。先來仔細談談律法主義:行割禮是那些加拉太人,他們奉行的第一條律法一定要行割禮,這是他們守律法的第一步。但是,這不在福音的範圍內,而且守了一條就要守全部。如果說不必守律法,大家不會變得無法無天了嗎?有一種相反的錯誤觀念,叫做反律法主義。有沒有聽過這個詞,其實不太需要知道這個詞,“反律法主義”就是:你如果告訴別人不用守律法,他們就會任意犯罪。有些人眼光狹窄,在他們的眼中只看到這兩條路,以為如果不給人規條,他們就會放縱自己。很多教會竟然因此而發展出一套規條來。

    我在循理會當傳道人的時候,他們有一本半吋厚的册子,名字叫做“循理會的規範與紀律”。現在已經增加到三又四分之一吋,每年增加40張,如果規條可以帶來復興的話,循理會今天早就大復興了。但是,很可惜的是沒有。大家想一想,我們是不是很容易訂定一條又一條的規定,以為一定要這樣,才可以帶出生命?各位,其實不會,自由才能夠帶來生命。上帝釋放我們是要給我們自由,千萬要留意律法主義,如果不小心陷進去,會變得剛硬和虛假。因為你不會有勇氣告訴別人,你違反了律法,你根本就不敢承認,怕別人瞧不起你,有沒有聽過這個詞?律法主義。

    再來看看放縱主義:這也是非常危險的。在這裡,保羅談到了情慾的事,他說要留意情慾的事,情慾像沼澤,是另一種奴役,是很容易被沾染,很吸引人的污穢,容易陷入,而難以自拔。這裡的“事”是複數,有些事很明顯,像是淫亂、拜偶像、吸毒、邪術,這都是今天常見的。有些事比較不著痕跡,像是紛爭、競爭、嫉妒、貪戀、還有偏見,這些比較不著痕跡,但都是屬於情慾的事。保羅在這裡激烈地辯駁割禮的事,但是他說有些人什麼事都要反對。不管討論什麼議題,只會造成分裂,我想保羅的意思大家應該曉得,想想在我們的週圍,有些人的個性有稜有角,這些人實在是叫人難以親近。那種人有信心移山,可是他們會把山移過來擋住別人的路,你認識這樣的人嗎?每個教會都會有一兩個這樣的人。

    這是情慾的事,雖然不著痕跡,卻是屬於情慾。保羅問:如果有人陷入情慾的事該怎麼辦?這種事恐怕常常發生,如果教會爆發醜聞,如果有個電視佈道家爆發醜聞,其他人該怎麼辦?在這裡,保羅很嚴肅地說:如果一個人是偶爾不小心失足,立刻把他扶起來,因為你自己也可能失足。基督徒所走的這條路,有很多香蕉皮。保羅說:如果有人不小心失足,其他人要過去把他扶起來。但是態度要謙卑,因為你自己也可能失足。但是,保羅又說:若是犯罪成性,情況就不一樣。若有人偶爾失足犯罪,要立刻把他扶起來,接納他、幫助他改過。但是,如果有人是一再明知故犯的話,這個時候保羅說:人種什麼就會收什麼,然後他說了一句很嚴重的話,他說人若一再犯罪成性,將不能承受上帝的國。我說過,這是現代基督徒的一大誤解,以為一旦得救,永遠得救,但是請你聽聽保羅怎麼說,他列舉出情慾的事之後說:我從前警告過你們,現在又警告你們,行這樣事的人,必不能承受上帝的國,這話是針對基督徒說的,但是不是偶爾犯罪,需要有人立刻把他扶起來的基督徒,而是一再明知故犯,犯罪成性的基督徒,這種人自以為他們已經有了天國的門票。但是保羅說:才怪,你不能承受上帝的國,這只是保羅的警告之一,是很嚴重的警告,你有可能落入律法主義或者是落入放縱主義,不管是那一種,你都需要立刻出來,但是你如果故意選擇待在裡面,不管是牢籠或者是沼澤,你就不能承受上帝的國,這是一個很嚴重的警告,我們要聽進去。

    現在來看看自由:這是最美的一面,擁有不犯罪的自由,不是很棒嗎?你如今在基督裡已經有不犯罪的自由,你不需要向罪屈服。保羅在《提多書》曾經說:上帝施恩給我們,幫助我們拒絕犯罪,單身男女最有效的避孕方式,就是不要越界。上帝施恩給我們幫助我們拒絕犯罪,你有拒絕的自由,很美,對不对?各位,我們來看看上面這邊,雖然我沒有辦法把它劃出來,但是你可以從這裡看出來,上面有一條路,我們需要不斷不斷地前進。就像我之前說過,我們需要行在聖靈裡,當你行在聖靈裡,就會發生一件美事,你的生命會結出果子。你自己不能結出聖靈的果子,你可以結出情慾的惡果,但不能結出聖靈的果子。可是如果能持續活在聖靈當中,你的生命就會結出果子來。聖靈的果子只有一種卻有九種味道,情慾的事有很多,但是聖靈的果子只有一種卻有九種味道。

    在西班牙和地中海地區,有這種果子,叫做神祕瓊漿果,在座有沒有人吃過?喔你吃過,那你就會相信我說的話,吃一口,味道像柳橙;再一口,味道像檸檬;吃起來有各種不同的滋味,神祕瓊漿果。這名字取得真好,還好有人吃過,不然大家不會相信,會認為是傳道人亂掰的。傳道人的小孩問父親說:爸爸,你剛才講道說的故事,到底是真是假?好笑吧。所以聖靈的果子有九種味道,九種的味道同時存在,就知道它是聖靈的果子。其中有些味道,會在非基督徒身上出現,有些非基督徒很喜樂,有些有平安,但是同時具備這九種的只有在基督裡、被聖靈充滿、順聖靈而行的人。非基督徒可能有其中三、四種特質,但同時具備九種特質才證明生命中有聖靈,在生活中順聖靈而行,這九種特質傳達出你跟神、跟人、跟自己的關係。前三種特質:仁愛、喜樂、和平,使你跟上帝有美好和諧的關係;接下來的三種特質:忍耐、恩慈、良善,使你跟他人有美好和諧的關係;最後三種特質:信實、溫柔、節制,使你跟自己有美好和諧的關係。

    聖靈的果子實在很棒,不過如果沒有聖靈的恩賜,那麼果子的成效就很有限。正如沒有聖靈的果子,光有聖靈的恩賜也不夠。如果我去醫院探訪病人,我可以表現出聖靈的果子,用探訪表達仁愛;用鼓勵表達喜樂;用安慰表達平安。聽他說明手術細節,是忍耐的表現;送水果是恩慈的表現;幫忙照顧他的孩子是良善的表現;天天去探訪是信實的表現;探訪時間一到,我就離開,這是溫柔的表現;不吃別人的水果是節制的表現。各位,我在探訪的時候,表現出聖靈所有的果子,但是我沒有醫治他。因為醫治是聖靈的恩賜,我們需要恩賜也需要果子,這是相輔相成的。

    保羅說:順聖靈而行就會結出聖靈的果子,保羅在這個地方,用了兩個不同的“行”字,可惜的是,翻譯出來都是行走的這個“行”字。第五章最後說:要順著聖靈而行。第六章也說:要順著聖靈而行。第五章中的“行”字,在希臘原文中是散步的意思,散步是指獨自行走,一個人獨自行走。但是第六章中的“行”字,意思是指在聖靈裡行進,是跟別人齊步行進,很有意思。順著聖靈而行有兩種:一種是獨自行走。另一種則是跟其他弟兄姊妹齊步走,這兩種我們都需要。真正的自由,是和弟兄姊妹齊步走,大家一起向前走,一起在聖靈裡行進,這是保羅在《加拉太書》裡所傳講的信息,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讀起來會札心。

    但是有人說:這卷書信就好像是基督徒自由的大憲章,我覺得這句話說得很好。你若想知道,我們篤信什麼樣的自由,就是這種自由。很多人篤信各種不同的自由,有好有壞。但是我們所篤信的自由,是不犯罪的自由,聖靈的自由會保守我們不落入律法主義的牢寵和放縱主義的沼澤,幫助我們待在高處,享受上帝陽光一般的恩寵。為什麽這跟我們有關?因為律法主義,今天仍然如影隨形到處都有,有很多人仍然想靠自己的行為上天堂,甚至有些人以信心為起點,卻又回頭想靠行為得救。

    已故的桑斯特博士,有一次去醫院探訪一名臨終的婦人,他問她:你準備好去見上帝了嗎?見到上帝的時候,你會說什麼?婦人伸出飽經風霜的手說:我是一個寡妇,把五個孩子拉拔長大,我沒有時間上教會,讀《聖經》或參加教會的活動。但我已經盡力撫養我的孩子,我見到上帝的時候,會對祂說:請你看看我這双手,這樣祂就會明白的。對這樣的婦人,你會說什麼?桑斯特博士是個優秀的基督教傳道人,他的講道非常精釆,他只說:你已經來不及了,婦人很奇怪地問:這是什麼意思?他說:已經有人排在妳前面了,那個人已經伸出双手給上帝看,所以,上帝不再看其他人的手。她又問:這是什麼意思?於是他說:不要信靠妳的双手,要信靠祂的双手。

    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在守律法主義,一般的英國人都認為,一個好的基督徒應該敬老尊賢,愛護動物,他們就是這樣想的。我跟那些上教會的人一樣,都是好基督徒,這是律法主義的想法。我們必須告訴他們,只有百分之百做到的人才能上天堂,你如果這個樣子上天堂,到時候會跟大家格格不入的。教會也是一樣,教會很容易給會友加訂一些規條。我說過,進教會大門之前有四個階梯:悔改、相信、受洗、領受聖靈。進教會大門之前只能有這四個階梯,裡面還有很多階梯,我們講《彼得前後書》的時候,會再談到。但是外面只有四個階梯,可惜有些教會竟然說:一定要由會督行堅信禮,一定要做這個,一定要做那個,一定要這樣,一定要那樣,一定要委身,一定要順服傳道同工,將種種規條加諸在教會門檻的外面,這些階梯是在裡面,各位,一個基督徒進上帝家中的大門之前,不該再加上其他的規條,否則的話就是律法主義。

    放縱主義今天也仍然存在,有人以為非基督徒犯姦淫就要下地獄,但是基督徒犯姦淫則沒有關係;仍然有人這樣相信,以為基督徒犯罪可以免責,也許會少一分祝福或獎賞,但不會失去進天堂的門票。《加拉太書》對於這點有很清楚的教導,故意犯罪的人不能承受上帝的國,你留在這裡,和其他的人一起在闊步峰上同行,聖靈的風吹在你臉上,上帝的恩典如陽光照在你身上,你就能夠順利走過去。

    我們還有一些時間,接下來我來讀一段《加拉太書》的經文給大家聽。這卷書實在叫人興奮,來聽聽保羅的懇勸:弟兄姊妹們,我懇求你們,要認同我的立場,畢竟我曾認同過你們的立場,你們並沒有做過對不起我的事。你們知道,因為我身體有病,我才有初次向你們傳福音的機會。雖然我的病況使你們困擾,但是你們並沒有厭煩我丟棄我;相反地,你們接待我,像接待上帝的天使,像接待基督耶穌。當時你們多麼高興,現在又怎麼樣呢?我可以這麼說:那時候你們即使把自已的眼睛挖出來給我也是願意的。現在我對你們說實話,倒成為你們的敵人了嗎?那些人對你們表示熱情原是不懷好意的,他們的目的是要把我孤立起來,好叫你們也對他們表示熱情。在善事上熱心原是好的,但不可只限於我跟你們在一起的時候才這樣。我的孩子們,我再一次像母親為你們忍受生產的痛苦,直到基督的特性,在你們的生命中成形。我多麼渴望,現在就跟你們在一起,好讓我用另一種態度來對待你們。為著你們,我心裡多麼困惑不安。

    有沒有感受到保羅的心腸?他在懇切地規勸:弟兄姊妹們,上帝選召你們要你們成為自由人,只是不可用這自由作為放縱情慾的藉口,卻要以愛心來互相服事。因為全部律法都綜合在“愛人如己”這條命令裏面。要當心哪,如果你們像禽獸一樣相咬相吞,到最後你們一定同歸於盡。我要強調的是:你們的言行,要順從聖靈的引導,不要滿足自己本性的慾望。因為本性的慾望跟聖靈互相敵對,彼此對立,使你們不能做自己所願意做的。但是,如果聖靈引導你們,你們就不受律法的拘束了。

    各位,要聖靈來引導我們,在書信最後保羅說:你們不要自欺,也不要欺騙上帝,一個人種甚麼,就收甚麼。他若為著滿足自己的情慾而撒種,他會從情慾收取死亡;他若為著得聖靈的喜悅而撒種,他會從聖靈收穫永恆的生命。所以,我們行善,不可喪志,我們若不灰心,時候到了就有收成。因此,無論甚麼時候,一有機會就該為公眾做有益的事。對那些在信仰上,同屬一家的人更應該這樣,你們看這些大的字,是我親筆寫給你們的,那些喜歡在外表上炫耀的人,就是勉強你們接受割禮的人,他們那麼做,無非是怕為基督的十字架遭受迫害,那些人怕為基督的十字架遭受迫害。其實,連那些接受割禮的人,也不遵守法律。他們勉強你們受割禮,是要誇耀你們在外表的儀式上已經屈服了。至於我,我不誇耀別的,我只誇耀我們的主耶穌基督的十字架。因為,藉著這十字架,世界於我已經釘死了,我於世界也已經釘死了,受割禮或是不受割禮,都算不了甚麼。重要的是,我們要成為新造的人。願所有遵照這原則的人,和一切上帝的子民,都同樣得到平安和憐憫。

    保羅在這封書信的最後說道:從今以後,別在這些事上找我的麻煩,因為我身上帶著耶穌的傷痕,這是我因著事奉耶穌所得到的印記。弟兄姊妹們,願我們的主耶穌基督,賜恩典給你們大家,阿門。這是《加拉太書》的一小段經文,十分有力的一封書信,我剛剛諗的是現代譯本,今天就講到這裡,願上帝賜福給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