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新约纵览-四福音书-马太福音(一)

(2013-07-25 07:52:37)
标签:

大卫鲍森

基督教

讲道

新约纵览

马太福音

分类: 大卫鲍森讲道

新约纵览-马太福音(一)

主讲:英 大卫鲍森

 

今天我要讲的是圣经这本书。这是一本教人智慧的书。有许多书能够教人变聪明。但这本书,也只有这本书,却会教得智慧。我宁可求智慧,不求聪明。聪明能够赚大钱,但是有智慧才懂得怎么样过人生。每个人读这本书的方法各有不同。有人把它当药来用,每天读它十节,魔鬼就不敢近身。他们经文读得不多,研经材料倒是读得不少。常常是快速浏览经文以后,接着借助研经材料,研读这些经文的注释。神要我们如何研读祂的话语呢?

    首先我要告诉各位,圣经一词的原文为复数形式而不是单数形式,源于希腊文的biblia,意思是书卷合集。也就是套书、丛书的意思。圣经许多书卷的合集,有诗歌、箴言、历史书和先知书。我们读经一定要一本一本地研读。

现在的圣经已经到严重的破坏,在圣经里标注章节号码,以至于今天许多基督徒变成照本宣科。如果我要说约翰福音十六节,我多半会说成希西家书十六节,或是随口取个书名或章节。之后便会看到会众翻找着圣经,努力找出希西家书三十六章16节。但是圣经里没有这本书。有人听了我的录音带一段时间之后,来问我说:“大卫,你是个经学教师。为什么你讲经从来不用经文的章节号码呢?”我回答他说:“因为神从来不打算在经文中标注章节号码。这种做法切割了神的话语,并不符合上帝的本意。有哪一本书像这样每个句子都有编号的?”这种做法不是很奇怪吗?整本圣经囊括了很多卷书,我们必须了解每本书的类型、作者的写作目的、时代背景、还有书中的内容等等

我写过一本书,名叫《正常基督徒的诞生》。出版以后我非常地惊讶,书里的内容明明是讲重生,以及如何帮助别人重生,但是这本书大英图书馆却把它收藏“分娩”这个书类。所以现在如果想到公共图书馆去找这本书,得到妇科类才找得到。一个人到图书馆去借书,不可能借阅园艺书来学烹饪,也不可能借阅小说来学电脑。但是有许多人从圣经断章取义,不联系前后文的关系,也不问经文出处或时代背景如何,就认定那是神的意思。

有一段经文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我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凡事都能做(腓4:13)”。“凡事”指的是哪些事?我常常会问会众靠着基督你能做哪些事?他们会说:做见证、医治、祷告。我说,其实这节经文指的根本就不是那些事它指的是一个人必须要靠自己的收入维生。这段经文在现今是非常重要的。保罗说:无论什么景况,我都可以知足(腓4:11)。我能处丰富,也能处卑贱。这秘诀我已经学会了。

我最近发现某个教会中,有三分之二的会众都在负债。他们需要明白这段经文的意义。要控管自己的薪水,适当分配自己的收入,这全靠着那加给我力量的基督。我能靠着退休金度日,非常切身。但是如果断章取义的话,就会完全抓不到它原本的含义。经文所属的文本它的重要背景,能说明经文完整含义。现在我们先来谈谈四福音书。

福音书可以说是独树一格。新约圣经中有历史书、书信,还有先知书。另外,还有四部非常特别的书,这四部书跟其他书卷不同,我们称之为福音书。什么福音书呢?它不是传记,当然,更不是自传,因为耶稣从来没有写过书。它不纯然是传记。四本福音书都有超过三分之一的篇幅在描写耶稣的死。一般传记不可能花三分之一以上的篇幅来描写主角的死,无论这个主角他死得是多么轰轰烈烈。那么什么是福音书呢?在现代生活里,我能够想到最贴切的比喻,就是新闻报道。福音书就像新闻报道,让人一读就懂并且让人觉得兴奋,想要找人来分享。福音书最好能够大声念出来,就算自己一个人在读,如果能够大声念出来的话,你肯定会有很大的收获。如果是念给别人听,自己也会受益良多。我个人很喜欢念圣经给别人听,喜欢的程度甚于讲道,因为圣经每个字都值得你用心聆听,但是我的讲道不见得字字精彩。

福音书是一种特殊的书卷的作者见证一件事,是他们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他们把那件事当做新闻昭告世人。福音书确实是广义的新闻报道这是开始的情况。然而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过去,那个时候曾经目睹耶稣所作所为的人却越来越少因为他们都相继去世或殉道。此同时,教会却越来越发展壮大,拓展范围却越来越广于是,问题就出现了。当年曾经亲身经历这些事,能够传扬这则新闻的人越来越少,而需要听到这则新闻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么一来该怎么办呢?答案就是把这事写成文字材料。在见证人全都过世之前,必须要尽快地把它经历过的事记录下来所以今天我们才会有这些记载耶稣生平的第一手资料。

翻开圣经,我们首先会发现有四部福音书。为什么有四部?如果只有一部不是方便得多吗?我相信过的人都会发现,四部福音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神为什么不把这四个人找来共同写成一部福音书呢?每个人写自己知道的那个部分,然后成一部福音书。以前有人这么试过,多年前我很欣赏的一位作家名叫柯罗夫,我住在吉尔福德的时候,尤其爱看《吉尔福德犯罪案》。内容是描述猪背山的谋杀案柯罗夫是圣公会的司祷员,住在萨里的吉尔福德。他写侦探小说,对铁路很有兴趣,跟我一样。柯罗夫他决定把四部福音书写成一个故事结果他真得做到了。这是柯罗夫的综合福音书。

看起来这是很聪明的做法可是却少了一点什么我现在不看这本书了。刚开始我很喜欢,以为会节省很多时间。因为不用读四本,只要读一本就够了。后来我发现,四合一的做法抹煞了一个很重要的层面。要知道,上帝在圣经中会重复某些事情,在创世记第一章、第二章两次讲到神的创造,在历代志和列王记中两次讲述以色列的历史。在这里则有四部记载讲述耶稣的生与死。用意是什么?因为有些重要的事情,神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这样,我们才能够从各个角度看到全的真相。有的时候是两个层面,但是,对于耶稣,我们可以从四个层面认识祂。从四个全然不同的层面来看耶稣。

我没有坐过牢,但是据说坐牢的人要拍照。这个角度拍一张,个角度再拍一张。一个月以前,我这样告诉别人的时候,被一个坐过牢的人纠正,他说,现在犯人要拍三张脸部照片,取得犯人脸部的完整特写,以便日后确定、辨认。我最爱的飞机之一就是协和客机,很欣赏协和客机的造型飞机停在地面上时,看起来都像在飞行。这和它的造型有关。要用什么言语来形容这样的外形呢?不太容易是?你可以直接说它是delta形,别人就知道它像三角形,那是希腊字母d或是三角形的形状名副其实。但是如果这样看,又是什么形状呢?事实上,如果要拍摄协和客机的照片给别人看,至少得拍个四、五张才行。否则,绝对看不出它的全貌。因为它从每个角度看那么令人惊奇。

耶稣是有史以来最令人惊奇的人物。因此神启示四个人代替世人从旁观察祂,并且写下他们的所所闻。简单地说,他们四个人看到的耶稣都不尽相同。也就是同一个耶稣,让他们看到不同的表现特质。一般习惯这样来区分的:

马可所看到的耶稣是一位人子,他写下第一部、也是最简短的一部福音书。

马太写下第二部,他看到的耶稣是犹太人的王。

路加第三部福音路加看到的耶稣是世人的救主。

约翰写下第四部福音,他看到耶稣为神的儿子

简而言之,有四种不同的角度看耶稣。有两方面的问题需要我们更深入来探讨。首先,来看看作者。为故人撰写生平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首先写成的通常是那个人的生平---讣闻就是说明故人中的所作所为。因为大家对故人最先感兴趣的是他生平。等到时间久一点,大家会想知道他说过哪些话。于是,就开始出版他的书信以及他的言论。到了第三个阶段,人们想要了解的是,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包括了他的人格个性行事为人的动机他的厌恶以及他的喜好。而四福音书可以说正好符合了这三个阶段的需要

马可只关心耶稣所作的事情---耶稣的作为、神迹、祂的死和祂的复活升天

马太和路加则进一步写出耶稣说过的话他们记录的耶稣言论远比马可福音多。所以,篇幅更长了。因为马太和路加福音都是以马可福音为基础,再加进大量的新素材。

约翰则是比较少记载耶稣生平的言行举止。他最在乎的莫过于耶稣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帮助我们来了解主耶稣的性格,祂的内在,了解祂是谁。

现在我们来看看第三部分。一般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研究福音书。一是从作者的观点着眼。他看见什么?他是怎么理解的?他的看法跟其他三个人不同。那么他究竟如何看待耶稣?内心所见的,比眼见更加透彻。但那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研读福音书还得从另外一个角度就是读者的角度来看。读者要问撰写这部福音书的背后究竟有什么目的?是为谁写的?为何写的?因为作者不但是说出心里的话,告诉我们他看到哪些事,更是针对某个特定目的,还有一群特定的读者而写作。所以我们读圣经的时候,务必要从这两个角度来看作者的角度,以及读者的角度。作者的看法和他的写作目的他是写给谁看的希望教导谁?教导些什么?希望我们往后研经,都应该奠定在这个基础上。

现在我们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马太福音。我们称前三部福音书为对观福音大家应该都听过这个词。对观”这个词的英文synoptic是由两个希腊字所组成。syn代表一起,optic代表看法、观点。就是说,这三部福音书采的观点类似他们对耶稣的看法雷同而约翰福音则自成一格。你一定注意到其中有什么不同。

马太、马可、路加这三本福音书跟约翰福音不同。先来谈谈马可福音。马可福音是一部高潮迭起的新闻作品。采取新闻方式写作,像是在公布新闻一样。他很快带过耶稣公开侍奉的前几个月,谨慎地把这段时间分成前两年半和最后半年。这是马可福音的时间架构。后来的马太和路加也沿用这个时间架构。有30个月的时间,耶稣在北方的加利利传道。那个地方四海一家,各国人都在这里聚集。国家开明,民风开放。但是南部的犹太地区都是民族主义者。人民心胸狭窄,尖刻又孤僻。耶稣在北方广受欢迎,但是在南方却受到了排斥。所以呢,祂才会死在南方而不是北方。北方想杀耶稣的,只有祂的乡亲拿撒勒人。企图把祂丢下悬崖。但是整体而言,耶稣广受北方人民的爱戴。跟随祂的人数以千计。

到了南方以后,耶稣的麻烦就接踵而至。就是这样的时间架构马可渐渐把故事带进高潮,高潮就在南方。耶稣在北方的日子过得从容悠闲。但是,一到了南方,紧张气氛开始升高,情势告急。除了渐渐带入故事高潮之,马可开始放慢速度。他用几页的篇幅,很快地带过几个月的时间。事实上整整两年半,他只花了几页的篇幅而已。

后来耶稣上了船,就马上渡到另一边。他大概坐的是一艘喷射船吧。每个事件都是立即发生,各位注意到了没有?新闻报道就是会让读者兴奋不已。然后,逐年记事变成了逐月记事。接下来的几个月就占掉好几页篇幅。然后,逐月记事变成每周记事,每周记事变成每天记事。每天发生的事都清楚记载。到了最后一天,更是讲述每个小时所发生的事。你们有没有发现,就像特快车慢慢减速,进站以后最后停在十字架前面。马可福音所建构的一切,都是以十字架为终点。放慢叙事的脚步,来带进十字架。一面营造高潮,一面放慢叙事脚步。这是新闻写作的杰作。所以马可福音非常适合给那些完全不认识耶稣的人阅读,帮助他们认识我们所信得这位奇妙的耶稣。

我们现在先不马可福音,来看看马太福音。马太福音用的时间架构跟马可福音一样。但是内容却做了大幅改变首先是篇幅。马太福音的篇幅长多了。他加入的内容包括了耶稣的出生、圣灵感孕、博士朝拜圣婴,也就是圣诞的故事。这部分马可福音完全没有记载。马可福音是从耶稣30岁开始写起马太则追溯到过去,加更多内容。所以,时间点更早。他做了很多的修改,等一下我们会再一一讨论。马太修改马可福音,带出另外一个层面。他把迷途羔羊的故事,放进截然不同的前后文,迷途羔羊指的不再是罪人,而是一个堕落的基督徒。马太他略去了很多事件,他所侧重的是耶稣的言谈。

马太大量记载了耶稣的言论,并且把它们集结成为一部讲道训词。马太福音中总共有5篇讲道,最有名的就是第一篇---登山宝训。另外还有四篇讲道,这是马太福音的特色跟路加福音的写法完全不同。路加是在叙事过程当中插进耶稣的言论马太则是把言论集结成为五主题。这个稍后我们会再探讨。他这么做特别的目的。据说,耶稣当时说这些话是在不同的时间、地点说的

马太将这些话集结起来,编辑成为个部分。马太是犹太人摩西律法分为个部分也就是圣经的前本书,我们称之为摩西五经”,表示有本书。摩西五经,耶稣五训,马太想表达什么?他想说的是新的律法已经来临。如今不再是摩西的律法,而是耶稣的律法。这一点我们回头再谈。马太福音的结构相当有趣他是以言行交替的方式记载。先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然后再记录一段耶稣的话,再描写一段耶稣的事迹。这样交替出现五次,就像一块三明治一样。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下马太福音的结构每一篇训词的后面,都有耶稣的事迹,来阐明训词的意义。因为,主耶稣是言教和身教并行的。所以,我们在传讲福音的时候,也要身体力行。要让人看见并且听见,这就是马太他所要表达的观点

马可的做法是直接让我们看见耶稣的所作所为,但是马太要我们听听耶稣的话,再看看祂做的事。讲道和事迹重复地交叠,就形成了三明治。最前面加上耶稣的诞生。最后面加上耶稣的死和复活。就成了马太福音。这是马太福音的结构。

我们在读马太福音的时候,发现了一件事那就是它的犹太味非常浓。显然是把读者设定为犹太人。首先,我们观察到的是犹太人不会把“神”说出口。因为他们深怕妄称神的名。我从来没有说服过任何一个犹太人开口说出“雅威”,(“雅威的意思是希伯来语中的“上帝”。我曾经诱使他们把“雅威”说出口问他们神的名字该怎么发音,他们才说个“耶”字,就马上住口了。接着他们告诉我:“你骗不我的。”他们绝对不说出口。他们宁可用“天”来代替“神”。他们会说:“上天帮助你。”“向天祈祷”、“上天赐福与你”。所以,在马太福音里找不到“神的国”这样的一句话。在路加福音当中,则随处可见。马太在记载耶稣故事的时候,他是用“天国”这个词。天国对犹太人来说,比较容易接受。在犹太年鉴当中,我们绝对看不到这个字,但是常常会出现怪怪的大写的G一个破折号,再加上一个小写的d如果你翻开犹太年鉴,会看到通篇都是G-d他们是用这个字代表神,God.他们不敢完整拼出来,以免妄称神的名。

所以马太用天国来表示神的国。可见他是考虑到犹太读者。因为马太看耶稣为犹太人的王。整本马太福音都在传达这大消息。还有其他线索,可以说明马太是针对犹太读者写作的。例如他所引用的旧约经文比其他福音书来得多。马太在写福音书的时候,特别喜欢强调“这就是应验先知所说的……”,这句话在耶稣降生的故事里,就出现了十三次之多。马太分别引用了弥迦、何西阿、耶利米和以赛亚的话。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作者的用心

虽然马太福音并不是最早写成的福音书,但是却列在新约圣经的最前面。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它跟旧约圣经的关联比其他福音书来的多,可以作为旧约圣经的延续。如果你把旧约读得很熟了,然后再来读马太福音,那么你就会发现旧约圣经中的预言在马太福音里实现。

马太福音共有二十九处直接引用旧约圣经的经文。而间接提到旧约的地方则多达一百二十一之多。马太对旧约圣经非常熟悉。所以,他要大费周章解释耶稣出生在伯利恒,因为早有先知预言,“犹大的伯利恒啊,有一位君王会从你那里出来。”所以马太特别强调伯利恒。有一次耶稣在讲道时,群众里有人问,“这人会是弥赛亚吗?”有人回答说,不可能,因为祂出生在拿撒勒。我很讶异,耶稣竟然能够保持沉默。我做不到,你做得到吗?我会大声驳斥说:你错了!祂不是生在拿撒勒,祂是生在伯利恒。但是耶稣却沉默不语。

马太想要清楚地告诉犹太人,耶稣出生在伯利恒。所以,他详细描写耶稣的出生好让犹太人知道这样一个事实,耶稣成全了先知的预言。再来是耶稣被钉十架,这对犹太人是一个大问题。他们不懂,耶稣既然是王,为什么还被钉十架马太做了清楚的解释耶稣是无罪的。他不断强调这点。他不想让犹太读者以为,耶稣是犯了亵渎神的罪违反了神的律法,所以才被处死的。此外,马太福音还强调另外一个重点,是其他福音书所没有的。耶稣来,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成全律法。马太福音里有一句重话,是历来基督徒的难题。这段经文说的是: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画也不能废去。这段经文让我有罪恶感,因为我正在违反摩西律法。我常常违反摩西律法,还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帮我的。因为,摩西律法说:不能穿着混合材质的衣服。米迦勒还是我的守护天使。但是某一个犹太家庭害我违反了这条律法。你们知道,基督所谓的一点一画是什么?这是我们必须要清的问题。

另一条律法是,如果房子里有什么灾病,不是找人来消毒为了邻居,你得放火把房子烧了为了邻居好,你得烧掉房子。另外,如果你的房子要扩建,设置阳台。那一定要加装栏杆。免得小孩子爬出去以后摔落。这个规定不错吧。

此外,还有建筑的规定,衣服的规定,以及厕所摆设的规定。耶稣说,律法的一点一画都不能废去。马太写出这点,肯定让很多犹太人如释重负。因为他们以为,耶稣来是要废掉律法。马太却说,不对,祂来是要成全律法。这也就是说,我们得继续和摩西律法奋战。
    虽然说马太他非常重视犹太读者,可是整体而言,马太他也很重视外邦人。有一些教导是违反犹太人观念的。马太相当看重外邦人。博士到伯利恒朝见圣婴虽然我们不能确定,但是博士应当是外邦人。在马太福音的最后,耶稣说,要使万民做我的门徒让犹太人以外的万国万族也都来做我的门徒。所以,马太福音不只是针对犹太人写的,也是为外邦人写的。我听过很多人这样说,马太福音是给犹太人的福音。其实不是。它只是对犹太人最有帮助的一部福音书。

我遇到过一个犹太人他读完了马太福音第一章就信主了。你相信吗?第一章全都是族谱是耶稣家谱。我刚开始读圣经的时候,觉得圣经乏善可陈,只有冗长的族谱。像是谁生谁,谁生谁,从头到尾都是族谱。马太福音的第一章里,也是这样记载耶稣的家谱。这位犹太人他决定信主,是因为他从家谱体认到耶稣是一个活生生的人这一点说服了他。对犹太人而言,家谱足以证明一个人的来历。所以这个人读了马太福音第一章之后,就决定相信、接受耶稣。由此可可见家谱有它存在价值的。

在马太福音里有一章全部记载的是犹太人的苦难。什么是苦难呢?就是咒诅祝福的反面。耶稣所说出的咒诅跟祝福一样多。我每次到加利利的海边,都会想起耶稣的咒诅。因为现在去到以色列的人,都要住在提笔哩亚海岸的饭店。但这个礼拜别去,听说那里饭店全都淹水了。加利利湖的水位上涨,起因是黑门山的雪融化。所以导致了饭店整个淹水。原本干涸的加利利湖至少要四年才会恢复水位。现在却满到淹水了。但是提笔哩亚还可以住。知道为什么吗?

在耶稣时代,有二十五万人住在加利利湖边的四大城市是当时人口最为密集的地方。现代游客到哪里去,一定会说:很漂亮!我眼前的景色,耶稣也曾经看过。绿油油的山陵,浪漫到了极点。现在那些人呢?那些城镇呢?答案就是耶稣说过的话:迦百农啊,你有祸了!伯赛大啊,你有祸了!哥拉汛啊,你有祸了!现在这些城市都已经消失。只有提笔哩亚没有受咒诅,所以至今还在。

我告诉各位,被耶稣咒诅是悲惨无比的。在马太福音中,耶稣咒诅犹太人。祂是这样:爱在会堂里居首位的有祸了!喜爱人称你为拉比或父的有祸了!……整个马太福音的二十三记载着对犹太人的咒诅。我想,马太至少是一个诚实的新闻记者。虽然是写给犹太人看的。但是,由于诚实,如实地说出耶稣对犹太人的看法。

马太福音主要锁定的读者是犹太人。为什么马太要对犹太人这样大声疾呼呢?因为在他写作的时候。有越来越多的外邦人开始进入教会。犹太人跟初代教会之间出现了很大的分歧与矛盾。事实上,在主后85年,就是马太福音刚刚完成的那个年份,犹太会堂就逐基督徒不准基督徒犹太会堂中敬拜上帝。教会也就从此分裂。记得有一次我惹了一个麻烦。因为我说亚伯拉罕跟摩西如果今天,他们肯定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这是事实,只是没有人敢说出来作为一个传统的犹太人可以信奉无神论、不可知论或是佛教等,但是,唯独信耶稣不行。亚伯拉罕摩西以利亚都信耶稣。所以,我说他们都当不成以色列国民。那是因为犹太信徒和外邦信徒之间有很大的分歧,犹太人不相信耶稣就是弥赛亚

最初教会里面犹太人跟基督教会之间有很大的分歧。之后犹太人门徒跟会众也都是清一色的犹太人。马太专写这本书给犹太人看,时间点正好是教会快要分裂的时候。他的用意是什么呢?有两个原因。首先,他想告诉犹太人,教会的门永远敞开他希望和犹太人保持关系。马太是犹太人,那些都是他的同胞。耶稣本身也是犹太人。所以,教会的大门永远是敞开。马太要告诉他们,教会永远不会拒绝犹太人。他心里跟保罗一样渴望,希望犹太人回转相信弥赛亚。第二个原因,马太之所以为犹太人写了这本福音书,是希望基督徒不要忘记犹太人是基督徒的祖先。马太福音特别强调耶稣是出于犹太血脉源于犹太历史。并且追溯耶稣的家谱到亚伯拉罕和大卫。所以,他告诉犹太人不要拒绝基督徒。

另外一方面,是要告诉基督徒不要放弃犹太人。马太福音把犹太人和基督徒带回同一条路,马太在这项特别的任务上扮演无可取代的角色。

我们先休息一下,下一集我们再来谈马太福音对基督徒的重要性。我是一个外邦人,我想在座大多数也都是外邦基督徒。我这人偶尔会被认为是犹太裔基督徒,那是因为长相的关系。这个鼻子(指自己的鼻子)是家族遗传下来的。虽然我不是犹太人,但是我非常喜欢马太福音。我喜欢它所传达的信息。好了,我们下一集再继续谈。 (根据大卫鲍森讲道录影记录整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