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幼儿入园活动方案

(2013-09-04 20:10:47)
分类: 家园互动

一、活动构思:

三岁幼儿初次离开家庭,离开父母,有着许多不稳的情绪,主要表现在: 1. 一直生活在家人关爱中的幼儿第一次与家长分离,这种“情感断乳”的心理冲击,会使幼儿产生紧张、不安、焦虑的情绪,形成入园不适应症。   2.环境的改变,引起幼儿入园焦虑,幼儿入园后环境的改变是多方面的, 其一生活场所与生活方式的改变;其二人际交往环境的改变,入园后的幼儿需要适应这些改变,尽快适应新的集体生活,如果处理不好这些关系,也会引起幼儿情绪的焦虑。  3.家长的焦虑情绪引起并强化幼儿焦虑幼儿情绪很容易受到家长焦虑情绪的影响。

为缓解以上的种种不适应,我们小班组开展将以下系列陪园活动来帮助小班新生从心理上消除对老师、幼儿园的陌生感和焦虑的情绪,在成人的陪同和帮助下逐步了解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激发幼儿愿意上幼儿园的情感。

二、采取措施:

(一)、分组面访,增进三方了解

情感培养是消除陌生感最直接的一种方法,它能让彼此在不知不觉中拉进距离。面访,能使教师更好的了解孩子,消除家长的忧虑和疑惑。同时,也能争取到家长的理解、配合,为缓解孩子入园焦虑迈开第一步,通过面访,达到增进三方了解的目的。

   1、组织:在进行面访时,将幼儿分成5人一组,

2、方式:教师在组织家访时与家长交流并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做到心中有数,便于进一步指导。

3、分工:一位教师请家长交回新生调查表,观看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和习惯,方便今后有目的的进行个别教育。与家长的交流中主要从幼儿自理能力方面和家长最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

另一位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幼儿自我介绍、相互认识,并请家长能够给予配合,使幼儿有初步的同伴意识,帮助孩子认识同一个班级的一两个同伴,要求家长在离园后也能帮助孩子之间保持联系,真正成为朋友,这样孩子入幼儿园时,班级内有熟悉的同伴会减少孩子的陌生感和不安全感,让孩子很快适应群体生活。

(二)、引导交流,建立同伴关系

1、玩具分享:

我们认为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发挥同伴间的作用,会使幼儿尽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让他们喜欢上跟好朋友在一起的快乐。请家长给孩子带自己家中的玩具来园与同伴一起玩,体验分享玩玩具的快乐。

2、开展游戏: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有关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感受到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所带来的幸福感。此外,教师平日在来园或者活动之余的时间有意识地和每一位宝宝拉拉手,说说话等拉近老师与孩子之间的距离,玩找朋友的游戏,学习唱好朋友的歌曲等让幼儿去感受有朋友真好,和好朋友在一起真开心,缩短同伴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养成关心、帮助、友爱的关系,从而使孩子们建立起和谐的同伴关系,增进同伴间的友谊。

(三)、营造氛围,感受入园乐趣

1、家长话题:

我们请家长经常用“提前提醒告知法”告诉宝宝“宝宝长大了,长大了就要上幼儿园,让孩子有这种要上幼儿园的心理意识,使其不会在入园时感到心理上的唐突和陌生。同时,要求家长要善于造势,告诉宝宝幼儿园里有好玩的玩具,可以唱歌、跳舞、做游戏,有很多的小朋友可以一起玩耍,以轻松愉快的口气告诉孩子幼儿园里好玩、有趣的事情,以便激发孩子想上幼儿园的愿望。

2、故事贯穿:

故事是幼儿了解外界、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教师自行编排情景剧《幼儿园真快乐》和童话剧《拔萝卜》请幼儿观看,把孩子上幼儿园的情节加入故事中,使其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乐趣,从而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熟悉幼儿园。在引导幼儿观看的同时,童话剧中的人物会起到榜样示范作用,会对孩子快乐入园起到积极的作用,从而促进幼儿依恋的转移。

3、互动教学

    在陪园活动中,家长不仅仅是观众,还是可以配合我们活动的资源,我们请家长在参与奥尔夫音乐活动、户外活动时与老师孩子进行互动,让家长、孩子们都体会幼儿园的乐趣。在陪园活动中我们要利用的教室和寝室的空间和奥音教室等多处空间将幼儿分组指导活动,并请家长与孩子共同游戏。让家长的愉快情绪感染他们的宝贝。

(四)、呼唤乳名,直观感受亲切

爱能使幼儿获得安全感、满足感。当孩子离开温暖的家庭,离开充满爱的家庭,来到幼儿园中,第一个接触的就是老师。这时的老师是他们迈向人生最关键的一步,这时的老师就必须要有像妈妈一样的关怀,像妈妈一样对孩子充满爱,老师呼唤幼儿的乳名,让幼儿来园如同在家里一样。当他们来园时教师笑脸相迎,说着他们的乳名,以此来分散他对父母的依恋,让他们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爱:老师最喜欢我······幼儿园的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对自己关心,喜欢自己,这样就会慢慢的放下戒心、放下对老师惧怕的心理,从而消除对老师的陌生感,愿意亲近老师。

(五)、亲亲抱抱,表达关爱情感

幼儿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第一感受常常会左右他们的情绪,老师在晨间见面的最初一刻就让幼儿感受到温暖和关怀,就能激发幼儿形成愉悦的情绪,让他们觉得温馨且有安全感,为幼儿在园一天的生活和学习奠定良好愉快的开端,所以我们小班组的每一位老师要做到在幼儿来园的时候和每一位宝宝亲一亲,抱一抱,蹲下来摸摸幼儿的小手,和宝贝说说话等,尤其对于那些情绪低落的孩子给与更多的安慰和关心,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

(六)、正规教学,加快入园适应

   1、提前备课:

  为了能让孩子尽快的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尽快的爱上幼儿园、尽快的缓解入园焦虑。我们将根据已经研讨好的下发教育目标安排每位教师将九月份的教案提前背好,教具提前准备好。通过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让幼儿感受在园生活的丰富性,有助于孩子喜欢上幼儿园、喜欢同伴、老师、加快幼儿对陌生环境的适应性。

2、环节相扣:

每日过渡环节要有机的利用,避免幼儿的等待时间。组织幼儿进行模仿律动的活动,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适当播放幼儿喜欢的动画片(请家长提供),转移幼儿的注意力。

3、慰问活动:

与中大班教师协调,组织“大带小”活动,邀请中大班幼儿为小班幼儿表演节目和分享食物的活动,引导幼儿说一些安慰的话语。

(七)、家园互动,尽快稳定情绪

《纲要》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因此,家园配合对克服分离焦虑就显的很重要。

1、建立班级博客,宣传育儿策略

开学前,即8月30日前,各班教师要为本班建立博客,宣传一些科学的入园知识,介绍一些如何缓解分离焦虑的文章及幼儿入园的注意事项,帮助家长解除焦虑。

开学后,教师要及时将幼儿在园的情绪变化和生活各环节的表现用摄影的形式记录下来,及时的发送的博客中,以此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情况,或利用手机拍照的形式在幼儿离园时与家长交流,这样有利于引导家长关注幼儿,冷静地分析孩子的情况。教师、家长双方根据幼儿的表现进行交流从而找出有效的策略,帮助孩子顺利度过适应期。

    2、设立班QQ群,方便家园沟通

我园的每个班级已经有了班级博客,而QQ群的创立就是家园沟通的补充,及时性更强,对话更便捷,家园关系更亲近。这样的形式也能让家长之间很好的交流。我们准备每周安排两次与家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时间,将家长工作做得更加细致。

3、安排家长陪园,帮助适应环境

在开学初,我将用两天的时间请家长陪幼儿度过幼儿园的时光。这样即可以让幼儿有一个自然过渡,同时也可以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使教师对个体幼儿有所了解。

9月10号、9月11日和12日共计两天半是小班进行陪园活动时间。本次陪园我们进行陪园与分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我们让幼儿在中午午休的时间初步尝试与家长分离,为正式来园做好准备。

4、家长走进课堂,参与安全教育活动(创新)

      幼儿园的根本是安全,只有在安全的基础上,才能谈得到教育,谈到多种模式,只有安全,孩子们才能开心地在幼儿园成长。幼儿园应十分注重对幼儿的安全自我保护教育,因为幼儿园的幼儿年龄较小,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极易发生意外伤害。如何减少意外伤害的发生,提高幼儿的生存质量,已越来越成为家庭、幼儿园乃至整个社会的关注的问题。因此,让幼儿学会自我保护必不可少,因为看护、爱护不如自护,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结合本园开展的安全第一周活动,我们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陪园中进行渗透,能够使家长们对这项工作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得到家长们积极的配合,从而确保安全教育活动的效果。

5、召开家长会,增进相互沟通

在教育工作中,有些家长因为看到孩子哭闹就心疼不已,不坚持天天带孩子来园,导致孩子的分离焦虑的时间变长;有些家长为了让孩子上幼儿园,就答应孩子的要求,却没有真正做到。这时孩子对家长产生不信任,这样更加重其焦虑心理;有些家长运用错误的教育行为,都可能加剧孩子的分离焦虑。因此,为了让幼儿能顺利过度入园分离焦虑,召开新生家长会。向家长介绍新生入园初期会出现的一些情绪表现以及可以采取的相应措施,指导家长用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同时,要求家长以正面引导孩子,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有充分的了解。这样即可以稳定幼儿情绪,降低焦虑程度。同时,也有助于降低家长的担忧心理。

附:   具体内容安排:

(一) 小班组面访实施方案(没有进餐午睡)

时间:9月9日上午9:00~11:00,下午3:00-5:00

过程:

1、教师、幼儿及家长互相认识,询问、调查,增进三方了解。

2、熟悉生活用品,结交新朋友。

(1)、认识自己小床、毛巾、杯子的位置。(与调查同时进行)

(2)、引导幼儿参与结识新的伙伴。(三位老师同时参与)

(3)、分享玩具,结交好朋友。

3、延伸活动:要求家长在离园后也能帮助孩子之间保持联系,真正成为朋友,

(二)大型集体活动《幼儿园里真快乐》(有早餐及午餐)

时间:9月10日上午8:40~11:00

 参加人员:全体幼儿和家长分两组进行

活动项目:观看表演活动、参观活动、安全教育活动

分组形式:第一组:小一班、小二班  、小三班   8:40——9:20(音美厅看表演) 9:25看做操、(共20分)  10:00(参观)20分钟10:30(安全教育活动)

第二组:小四班、小五班、小六班、小小班8:40—9:00安全教育活动    9:25看做操10:00(音美厅看表演)

第一项:观看表演活动计划:

活动目标:简单了解幼儿园的生活,喜欢来幼儿园。

第二项:参观活动计划:

参观路线安排:

小一班:二楼---三楼---  音乐教室           小二班:三楼---音乐教室—二楼

小三班:音乐教室---二楼---三楼             小四班:音乐教室---二楼—三楼

小五班:二楼---三楼---音乐教室            小六班:三楼----音乐教室----二楼

小小:二楼----音乐教室

1、参观三楼的大一班、大二班、大三班,一楼的中二、二楼的中三、中四、中五班,观看大哥哥、大姐姐的活动,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

2、 介绍我园的大型活动器械,以及中大班的自制器械

第三项:安全教育活动(创新)

活动形式:各班幼儿分为两组同时,每组15分钟,然后交换进行。

一组:活动目标: 知道进餐时先吹凉饭菜再吃。

 

二组:目标:知道入厕时要看清标志,学习正确的入厕方法.

(三)小班新生入园陪园方案

陪园目的:

1、在成人的帮助下认识自己的生活用品。

2、熟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

3、熟悉幼儿园的基本环境,熟悉老师和小朋友,为正式入园做基础的准备。

4、在成人的帮助下逐步了解并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5、通过参加幼儿园的一日活动,激发幼儿愿意上幼儿园的愿望。

陪园形式:

各班幼儿分成两批,各体验幼儿园一天生活各环节的活动,家长全程陪同。(a b  两组在9月11、12日全天上下午交错来园)

陪园时间:第一批:9月11日全天(分上下午两批),第二批:9月12日全天(分上下午两批)

陪园内容:

 一、 上午活动安排及要求:

740800 来园活动:主动、亲切地接待幼儿及家长,并主动与幼儿拉近距离。(教师带领小朋友家长做早操)

750—800 餐前盥洗:通过找自己的照片,认识自己毛巾的位置,初步熟悉盥洗程序。

800840 进餐活动(要求家长和老师辅助幼儿安静进餐)

840900 餐后活动:认识自己小床的位置,巩固熟悉室内环境和设施。

1、  巩固认识小床的位置

2、  游戏巩固(找找这,找找那)

900925 教学活动:我上幼儿园

(目标:幼儿认识老师,进一步熟悉老师)

 925945 教师鼓励幼儿随教师做模仿操。

(请家长也参与做操,以带动幼儿的情绪)

9451010喝水:

1、通过找自己的照片,认识自己杯子的位置。

2、鼓励幼儿自己取放被子

3、个别指导有需要帮助的幼儿。

10101030室内游戏:找朋友

目标:感受和同伴一起游戏所带来的幸福感。

1030—10:50 户外有组织的游戏:

目标:练习在圆圈上站、走、跳

 1100—1130午餐(要求安静进餐,幼儿尽量独立进餐)

根据当天食谱进行相关介绍

11:30—2:00  午休(要求幼儿进入寝室,在自己的床上午休,播放轻音乐和故事,初步尝试与父母分离)

2::00—2:10起床喝水(根据幼儿午睡时情况,陆续让幼儿用自己的杯子喝水)

 2:1 0— 220离园活动  愿意和老师同伴说再见。

(要求家长接孩子时带一个萝卜,兑现承诺,并且鼓励幼儿明天坚持来园,与家长简单交流幼儿表现)

二、下午活动安排及要求:

230300( 来园活动):

形式:一位老师在门口接待幼儿家长,互相问候,另一位教师带领幼儿在室内做放松操。

3:003:20喝水,午点( 继续巩固认识杯子的位置。)

3203:40区域活动:

认识班级的区域角,认识标志,教师操作区角材料让幼儿学习方法。同时让家长们了解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

3:40410奥尔夫亲子音乐活动:《乘白云荡秋千》

目标:感应乐曲优美的旋律,尝试用动作表现。

4:204:50有组织的户外活动

活动目标:愿意参加集体活动。

450500餐前盥洗,继续巩固餐前盥洗习惯。

餐前盥洗:巩固盥洗程序及在成人的帮助下取放自己的毛巾。(要求两位老师指导)

500530晚餐:要求幼儿独立进餐,并巩固幼儿进餐习惯,

5:30-5:45离园活动:巩固和老师同伴说再见的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