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4-14
(2023-04-14 22:36:09)
1)昨天晚上一个人在家,于是买了很多东西,结果当时和早上并不是很舒服,大概现在就是这样的情况:你想要通过吃东西让自己开心,最后的结果是越吃越不舒服,反而会有身心上的煎熬,而吃的简单一点儿、少一点儿,整个人反而比较轻盈也比较轻松。不过,我发现今天晚上似乎依然延续了昨天的故事,依然是一个人在家,然后吃了很多东西,结果是自己有点儿撑,地面也感觉不是很干净,桌面也是脏兮兮的。大概我现在需要好好想想自己到底要干什么,而不是依然沉迷于吃东西,沉迷于买书或者沉迷于一种低垂的容易做的事儿,应该想点儿大事情。这几天,看到同事们热热闹闹的在搞单子,如果按照经营化计算的话,意味着人家每天在努力地赚钱,而我呢?今年的单子数量少了很多,说实话,整个人算是闲了下来,看到别人那么热闹,难道自己不感觉痒痒的吗?毕竟是一个红红火火赚钱的动力。当然,我自己也在考虑一个问题:如果完全是按照单子的数量来算钱,那么是不是大家都不愿意挑战难得事情?是不是大家都努力的去创造更多的单子?是不是那些不太容易解决的事情,反而最后大家都不愿意去做了?对于我自己,今天终于是把一个报告算是写好了,剩下一下格式问题,从算钱的角度来看,这就是一个数量的,按整个报告大概有90多页,投入的精力也比较多,那么我到底应该选择去做什么?是这种大事儿还是红红火火的搞数量?那么若干年后,区分我们的到底是什么?当我们真正的谈赚钱的时候,我们到底是依靠什么赚钱?依靠大家都能做的事儿吗?这些事儿,是不是就是看着热闹,但其实并不能创造价值,反而是对于大部件的修理其实可以真正的创造价值?我到底追求什么?
班车上,想到自己今年突然闲了下来,可能最后的收入或者奖金会比别人少,甚至也会丧失评优的机会,但我想,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个难得的闲暇时间,做一些大事儿。班车上,我突然想到既然我们很大的工作就是看报告,那么我能够进行强度评估体系的对比研究吗?我能讲清楚她对于我们现在工作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怎么做吗?这样如果做成了,是不是就是一个站在更高维度去看待事情,而不是局限于一份又一份报告中?当然,我感觉这是总师才能干的事儿,但现在似乎是比较乱的,需要人去梳理,而我们的很大一部分工作其实就是使用,那么如果能够讲清楚体系和差别,并且梳理出里面用到的工具以及影响,是不是也是一件很牛的事儿?我不知道这是一个妄念还是一个现实的目标,但可以尝试做一下,用5-7年的时间吧。而我也很快想到那个七年一个阶段,接下来的七年就是:梳理强度体系,讲清楚应用;进行失效分析,会具体操作案例;学习制造,具备制造视野。下一个七年呢?有没有一个预估?会不会是制造和虚拟试验的结合?再下一个七年呢?进行设计以及改型。再下一个七年呢?综合管理。而如果我们是65退休的话,那么63以后,主要就是用来培养人和写书,总结总结自己的经验。我希望自己可以做到七年更新一次自己。
强度的天花板是什么?强度的故事和逻辑是什么?如果是一个逻辑演绎体系加上工程实践,那么我能讲清楚里面的故事吗?怎么进行比较研究?怎么梳理出混乱输入的故事?怎么让整个逻辑清晰的展示在大家面前?我想这是我未来七年要做的事儿。盲目的讲求创新,其实也挺难,能把不能把自己岗位上的东西讲明白,理清楚?哪怕你就是一个报告的使用者,背后的脉络能够梳理清楚吗?确实一个阶段一个阶段的事儿,都挺大,但我们应该想点儿大事儿,而不是眼前的事儿。怎么能够做到?我们这一辈子能够做到什么事儿?未来七年,我能够做到什么?编程以及办公基础,制造基础,强度(体系、应用和基础),我能梳理清楚吗?
前一篇:2023-4-13
后一篇:2023-4-15:淀山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