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22-6-27:270/500

(2022-06-27 20:56:03)
1)昨天晚上睡够了七个小时,不过早上的时候,和媳妇儿两个人都赖床,不愿意起来,大概是45起来,然后去卫生间,经过昨天的马桶涌水事件以后,我明白:家里面很多工具其实还是要准备的。之后,媳妇儿收拾东西,我呢想着既然自己一直想要练声,那么就不如开始,朗读了两遍《练声操》读了几篇《老子》也算是弥补自己每天和人沟通不足的缺憾吧。之后调整了时间,没有等到跳完操以后在匆忙地做新闻传播,早一点儿,其实挺好的,至少自己比较从容,而且也可以安静的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儿。其实很多时候就是这样,如果你每天安排的或者计划的时间根本做不到,那么其实应该调整 。
2)上了班车,人比以往多了一些,幸好自己早早的买好了车票。上午先看了一会儿《高等材料力学》理清楚很多基本概念;然后开始看《复合材料修理》第一我意识到其实书本里面很多东西都没有,仅仅是一个引导性的,比如无损检测这块:具体的自己工厂的设备、资质是没有的;精度是没有的;具体的操作规范是没有的等等,所以不要停留在书,他仅仅是一个导引性质的,而具体的东西还需要你结合自己的实际经验进行总结和消化。包括对于前沿的东西,和研究的东西,也是需要自己进行的,当然也包括具体的工具实施。这让我意识到:第一、过去我太想找到一本包括万象的书,但其实是写的再好的书,也不能知道你的具体环境,所以他仅仅是一个地图,具体的路还是你自己得去走,但可以参考他的方向;第二,对于我们的工作,其实有大量的本土化的工具,本土化的数据需要积累,不要担心自己没有事儿干,或者没有核心技术,关键是你能不能做出适用于自己岗位和公司的东西;第三,过去我盲目地看书,但其实忽视了把书工具化,所以很多时候看了仅仅是看了,或许自己的认知有所提高,但对于别人,你写出的东西或者是总结,或者是技术规范,或者是直接开发出的工具,才是真正有用的,而这些方面,我有吗?是缺乏的,而这些事情注定是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想到了单位的一个海归专家,其实也就是开发一些大家都用得到的工具,当然,人家的理论和工程实践经验都很丰富,软件也用的很顺利,那我自己呢?能不能以人家为榜样,真正做到:理论扎实,可以讲授课程;工具熟练,可以开发工具,可以建模,可以分享经验?既然,我希望自己可以用学科建设的思路发展,那么我不能幻想着只吃低垂的果实,而是要真正的去积累,去开发工具。
3)收集信息,发现其实做一些汇总性的工作可能更加有存在感,我是不是太过于局限于自己所熟悉的专业,而在专业上有点儿脱节?我想着带人优秀,可如果你自己都不能优秀,别人怎没会相信你能把别人带向优秀?扎实下来先做点儿事儿,把这个体系搭起来,然后在谋划其他。
4)晚上推胸,有点儿退步,慢慢往起练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22-6-26:269/500
后一篇:2022-6-28:271/50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