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7晨思
(2022-06-17 06:01:20)
早上突然想到自己在技术上是有一种产业或者体系的妄念的,总是觉得自己应该做一些很大的东西,带动一个产业或者是自己建立一个体系,而似乎周围的很多工程师也是这个想法,而我突然意识到,其实对于我们来说,大部分的人根本就够不着这个层面,我们所能做的其实更多的是一种具体技术的积累,是一些具体的问题、具体的点的突破,很难是这种大的产业或者体系。而当我们谈论这些的或者觉得自己搞的就是这些的时候,何尝不是扯虎皮来给自己壮胆?我想到了吴军老师引用的工程师的五个等级,其实这种体系或者产业的想法,很多都是2级以上的工程师都未必能够做到的,我们这种一线处理问题的工程师其实更不够不到。可能对于别人来说,心知肚明的知道这一点,也心知肚明的是借用这张大旗,而对于我是有一种强烈的认知协调一致的,于是一边就是看着大词儿助长起来的好高骛远,一边就是眼前的鸡零狗碎的琐碎,于是就长生了纠结,就产生了一种失调,就让自己整个人很会在美好而强大的体系构思面前,不知道当下该做什么。
当我意识到体系产业于我而言就是一个妄念的时候,我意识到工作上,我应该追求的就是小的技术点的突破,就是具体技术点的积累,而不是妄谈产业和体系,那不是我的美好未来图景给我带来牵引力,而是一种把人整的轻飘飘的妄念或者把人比的一文不值的菲薄。而对于我们来说,美好的场景就是大家能够搭乘我们的飞机四处旅游、商务。而这个场景,落实到自己就是把每一个故障处理好,把遇到的技术问题都吃透整明白,毕竟我仅仅是大产业里面的一个人。所以对于我来说,很多计划,也不再那么高大上,而是很具体,很接地气:
看计算机和吴军老师的计算之魂以及用Python,就是为了看得懂公式推导以及可以用计算机辅助实现应用;
看航空结构,不是成为什么大牛开创什么新理论,找到小的研究点把理论、数值、工具、试验、工程、航线窜连起来就行了,能够解决具体的问题,遇到问题有章法,对了,最好最后还能给别人讲课。
看论文,DT最好落实到条款的理解,用的了手册以及航线上的用法;看VT要落实到具体产品的研发,吃透一篇论文,想着其他应用;故障分析呢?就是解决问题以及进行一些实验、航线问题模拟。
当然了,这是一小的点,是很具体的点,而我们似乎也天生有大的追求,那么应该在自己的书斋里,在自己笔下去天南地北古今中外,去理解这个世界,去思考这个世界。其实这就是一种分离,一种分化:工作上,踏实,追求具体的技术点;思想上,在书本,在头脑里去思考的事儿,想到了一本书《想点儿大事儿》为啥不用《干点儿大事儿》其实在我们分工的社会里,又有多少人干的是大事儿,还不是在具体的岗位上扎实的积累。工作上的追求,就是技术上的小积累,生活上也是具体的环境、饮食、吃饭、记账。而思想上,如果有点儿追求,确实可以想点儿大事儿。早上想到的,我想也是人生的一种更加清楚的认知,而不是一辈子混沌。可能职称上落后了,生娃晚了,我想这些认识会让我收去好高骛远:既能具体的生活工作,又能大一点儿的去想。偶尔也能写点儿文字之类的,留存自己想的东西。总结的话就是:
过的很具体,想的很抽象。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