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6-11:254/500
(2022-06-11 22:44:17)
1)早上早醒,看了一会儿《蚱蜢》这本书,是和菜头推荐的,说是从哲学的角度定义以及探讨游戏的。我当时的想法就是:在我紧绷的人生态度里,应该是欠缺了一些游戏性,于是很多时候陷入了焦急的状态,而不是玩着玩着就把事情干了。于是看了一两个电子版的推荐序就决定买一本来仔细看看,同时下单的还有《有限的和无限的游戏》,不知道这两本书会不会像所有的其他书籍一哦,被我束之高阁。先买了吧。上午的时候其实就是在规划:当我四十的时候我能做到什么?也就是六年以后。其实事情还是比较清楚的:还清债务,拿学位和职称,健身,家庭,读书写东西。当然,每一个下面又可以拆分,比如学位和职称,主要是和工作相关的,里面也可以分为基础、工具、结构、产出等几个部分。当然,在我的底层有一个问题:我相信自己能够做到吗?我可以聚焦心把它们做到吗?还是活在比较和焦虑中?比如觉得研究员就是给领导的之类。我不知道以后会不会收紧指标,但如果你能持续的提高,持续的产出,那么其实一定有机会获得相应的职称。关键是你能持续的创新吗?您能持续的产出吗?还是你总是习惯性的和别人比较,而不是和自己比较,而不是专注于做事儿?这才是我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想去读哲学,其实也是找到一个内心的可以安放自己的地方,而不是盲目的随波逐流。包括里面的读书,里面的健身,其实就是找到自己的特点。
2)上午做核酸大筛查,没有了那种转楼道大喊的热情了,仅仅是自己赶早下去完成了采集,然后在微信群里通知大家。当然在最后的时候,还是比较负责任的开始电话通知,反正总是有人会一直拖着,直到最后。前几次会喊大家起床,这一次没这个动力和心思。看了一下居委的现场,好像也没有人愿意下去帮忙维持秩序或者帮忙叫人。回来的时候,看到庭院里乱丢的垃圾,看到了楼道里的电瓶车,于是我没有沉默:首先报给物业管家,及时清理并给出建议;其次,在楼道群里提醒大家不要乱丢垃圾。结果就有人一会儿说太远,一会儿说太重,要让放一个垃圾箱。我只能给出合理的铺设小道的可能实现的建议。至于其他的,实在看不惯少数一两个人的懒惰,直接说:徐汇老大爷大妈,也是下楼,然后走个一百多米自己丢来及,后面是省略号。不知道自己的态度对不对,只是很好奇,为什么就是有人只想着自己?
3)中午的时候出去,做了地铁,中途警察上来,车也听了好久,好像是要把人请下去,不知道情况。之后去了宜家,人比较多,逛了一圈,结果发现很多尺寸不如淘宝上买。出来吃了冰激凌和肠。之后去了周浦万达,吃了:牛杂、辣哭饼、牛肉饼、麦当劳。其实两个人本来是出来准备堂食大餐的,结果成了放纵的乱吃。当然想了想自己,其实不知道该怎么吃,很多时候包括今天晚上也是无意识的在吃东西,后面需要研究该怎么吃,该怎么面对情绪的饮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