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尔《小逻辑》解读 (2)
(2013-08-13 19:40:23)
导言 【概论哲学的性质】
黑格尔在导言的第一句就阐明哲学的对象和别的科学不同:“
哲学缺乏别的科学所享有的一种优越性:哲学不似别的科学可以假定表象所直接接受的为其对象,或者可以假定在认识的开端和进程里有一种现成的认识方法。”(p37)
这里的表象黑格尔认为是: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并且他认为:“哲学的对象与宗教的对象诚然大体上是相同的。两者皆以真理为对象——
就真理的最高意义而言,上帝即是真理,而且唯有上帝才是真理。此外,两者皆研究有限事物的世界,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与上帝(即二者的真理)的关系。”(p37)
和通常人们认为黑格尔不重视现实世界的这种误解恰恰相反,黑格尔重视一般科学研究的表象,即研究自然界和人的精神,研究这两者的关系,而一般科学研究出来的真理,又成为了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研究的对象当然包括了表象。“所以哲学当能熟知其对象,而且也必能熟知其对象,——因为哲学不仅对于这些对象本来就有兴趣,而且按照时间的次序,人的意识,对于对象总是先形成表象,后才形成概念,而且唯有通过表象,依靠表象,人的能思的心灵才进而达到对于事物的思维的认识和把握。”(p37)
一般科学是以具体事物为对象,并且作为研究的开端。哲学是以真理为对象,那么要寻得一个哲学的开端的困难因而就出现了。真理并不是某一个具体事物,没有具体事物作为开端,只能假定。“因为如果以一个当前直接的东西作为开端,就是提出一个假定,或者毋宁说,哲学的开端就是一个假定。”(p38)我们很想知道这个假定的东西究竟是什么?这是很重要的假定,关系到黑格尔哲学体系宏伟壮观的大厦,它奠定的基础是什么。哲学的开端是什么,这是黑格尔哲学宏伟大厦的第一块基石。在《小逻辑》序言后,黑格尔会详细阐述。
哲学的对象是真理,也可以定义为对于事物的思维着的考察。黑格尔认为哲学思维与一般的思维是不同的,可以解读为是思维的思维,这样容易理解黑格尔晦涩的哲学语言。后面读到“形式的形式”也就容易理解了。“所以哲学思维无论与一般思维如何相同,无论本质上与一般思维同是一个思维,但总是与活动于人类一切行为里的思维,与使人类的一切活动具有人性的思维有了区别。这种区别又与这一事实相联系,即:基于思维、表现人性的意识内容,每每首先不借思想的形式以出现,而是作为情感、直觉或表象等形式而出现。——这些形式必须与作为形式的思维本身区别开来。”前面的“这些形式”是研究表象的一般科学思维,后面的“形式的思维”是指哲学思维。读者应该注意到这种反复用语的不同,其实读者还会常常发现“对象的对象”这种黑格尔哲学用语的格式,尽管翻译时用了不同的词来表达,但是其实格式还是这种格式。黑格尔认为定义是随着事物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的,因此他很少给概念下一个明确的定义。可是这也很容易造成理解的困难。哲学用语不是文学用语,如果某一种语言格式更能表达思想,就不应该考虑文学的修饰作用。(本人有时说的并不是《小逻辑》的解读,但是对于更好地理解黑格尔哲学思想,理解《小逻辑》内容,还是很有必要,因此不怕别人嫌弃啰嗦)
哲学的思维包含了宗教的、科学的等等思维,是一种反思。反思最明显的特点是思维的思维。“反思以思想的本身为内容,力求思想自觉其为思想。忽视了哲学对于思维所明确划分的这种区别,以致引起对于哲学许多粗陋的误解和非难。须知只有人有宗教、法律和道德。也只有因为人是能思维的存在,他才有宗教、法律和道德。所以在这些领域里,思维化身为情绪,信仰或表象,一般并不是不在那里活动。思维的活动和成果,可以说是都表现和包含在它们里面。不过具有为思维所决定所浸透的情绪和表象是一回事,而具有关于这些情绪和表象的思想又是一回事。由于对这些意识的方式加以“后思”所产生的思想,就包含在反思、推理等等之内,也就包含在哲学之内。”(p39)这里如果用:1思维的——2思维的——3思维的语言格式来表达这段话的内容,就容易理解。1思维的是指人类的日常生活的思维、2.思维的是指宗教法律道德的思维、3.思维的是指哲学思维。
“我们所意识到的情绪、直观、欲望、意志等规定,一般被称为表象。所以大体上我们可以说,哲学是以思想、范畴,或更确切地说,是以概念去代替表象。象这样的表象,一般地讲来可看成思想和概念的譬喻。但一个人具有表象,却未必能理解这些表象对于思维的意义,也未必能深一层理解这些表象所表现的思想和概念。反之,具有思想与概念是一回事,知道符合这些思想和概念的表象、直观、情绪又是一回事。”“
这种区别在一定程度内,足以解释一般人所说的哲学的难懂性。他们的困难,一部分由于他们不能够,实即不惯于作抽象的思维,亦即不能够或不惯于紧抓住纯粹的思想,并运动于纯粹思想之中。”(p40)一般人是很难区别表象和概念,因为不理解概念的本质,一般人的意识是和表象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假如有一个意思,要叫人用概念去把握,他每每不知道如何用概念去思维。”“因此最易懂得的,莫过于著作家、传教师和演说家等人所说的话,他们对读者和听众所说的,都是后者已经知道得烂熟的东西,或者是甚为流行的,和自身明白用不着解释的东西。”
“
对于一般人的普通意识,哲学须证明其特有的知识方式的需要,甚至必须唤醒一般人认识哲学的特有知识方式的需要。”(p41)黑格尔认为哲学是难懂的,因此需要唤醒人们的哲学意识。还有一种人的观念:“这种观念与认哲学为难懂的看法,恰好相反。常有人将哲学这一门学问看得太轻易,他们虽从未致力于哲学,然而他们可以高谈哲学,好象非常内行的样子。他们对于哲学的常识还无充分准备,然而他们可以毫不迟疑地,特别当他们为宗教的情绪所鼓动时,走出来讨论哲学,批评哲学。”他们承认要知道别的科学,必须先加以专门的研究,唯有对于哲学,大家都觉得似乎没有研究、学习和费力从事的必要。甚至有人在理论上赞助这种说法,主张直接的知识、凭直观去求知识的学说。
“在我的《法哲学》的序言里,我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
凡是合乎理性的东西都是现实的,凡是现实的东西都是合乎理性的。
这两句简单的话,曾经引起许多人的诧异和反对,甚至有些认为没有哲学,特别是没有宗教的修养为耻辱的人,也对此说持异议。”(p43)对此有异议的人士其实是不理解黑格尔在这里说的,“合乎理性的”和“现实的”概念的哲学含义。中国人也是常常把这句话说成是:合理的都是现实的,现实的都是合理的。“合乎理性”并不等于是合理的,也并不等于是合乎道德的。合乎理性是指符合社会历史发展的某种必然性,从哲学的角度很容易逻辑。必然性是无所谓或者说是不理会,它是不是符合某种常理,它是不是符合某种道德。“现实的”包含着现在的现实,也包含着将来的现实。哲学的现实包含了理念,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理念总是要在现实中反映出来。“哲学所研究的对象是理念,而理念并不会软弱无力到永远只是应当如此,而不是真实如此的程度。所以哲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现实性,而前面所说的那些事物、社会状况、典章制度等等,只不过是现实性的浅显外在的方面而已。”(p45)
可以看出,在以上《小逻辑》短短的篇幅里,黑格尔说的哲学研究的对象已经有:真理、上帝、理念、现实,它们在人们的心目中是不同的,在黑格尔思想里却是相同的,其实不过是黑格尔揭示出它们在某种本质上的一致性。
黑格尔也在不断从抽象到具体,从空洞到丰富,丰富了哲学的内涵。“哲学一名词已用来指谓许多不同部门的知识,凡是在无限量的经验的个体事物之海洋中,寻求普遍和确定的标准,以及在无穷的偶然事物表面上显得无秩序的繁杂体中,寻求规律与必然性所得来的知识,都已广泛地被称为哲学知识了。所以现代哲学思想的内容,同时曾取材于人类对于外界和内心,对于当前的外界自然和当前的心灵和心情的自己的直观和知觉。”(p45)
从古代到近代,哲学和一般科学(自然、社会、思维)方面通常不做严格的划分,甚至哲学和宗教常常混合在一起,逻辑学、伦理学本身就是作为哲学的一部分,牛顿的物理学便叫做自然哲学。黑格尔认为,以经验为出发点的就是经验科学,但是这些科学所要达到的目标,是创造成绩、求得规律、普遍命题、或一种理论。“这种经验知识,在它自己范围内,初看起来似乎相当满意。但还有两方面不能满足理性的要求:第一,在另一范围内,有许多对象为经验的知识所无法把握的,这就是:自由、精神和上帝。精神和上帝。这些对象之所以不能在经验科学的领域内寻得,...”“第二,主观的理性,按照它的形式,总要求〔比经验知识所提供的〕更进一步的满足。这种足以令理性自身满足的形式,就是广义的必然性(参看§1)。然而在一般经验科学的范围内,一方面其中所包含的普遍性或类等等本身是空泛的、不确定的,而且是与特殊的东西没有内在联系的。”(p47)
“
以上两方面不能满足理性的要求,而满足要求的只能是哲学思维。“所以,凡是志在弥补这种缺陷以达到真正必然性的知识的反思,就是思辩的思维,亦即真正的哲学思维。”(p48)
黑格尔知道一般科学也是有抽象思维、有定义概念。黑格尔的哲学自己称之为思辨科学,“〔说明〕思辩的科学与别的科学的关系,可以说是这样的:
思辩科学对于经验科学的内容并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加以承认与利用,将经验科学中的普遍原则、规律和分类等加以承认和应用,以充实其自身的内容。此外,它把哲学上的一些范畴引入科学的范畴之内,并使它们通行有效。由此看来,哲学与科学的区别乃在于范畴的变换。所以思辩的逻辑,包含有以前的逻辑与形而上学,保存有同样的思想形式、规律和对象,但同时又用较深广的范畴去发挥和改造它们。对于思辩意义的概念与通常所谓概念必须加以区别。认为概念永不能把握无限的说法之所以被人们重述了千百遍,直至成为一个深入人心的成见,就是由于人们只知道狭义的概念,而不知道思辩意义的概念。”(p49)
之所以把黑格尔这么长的一段说明全部转载于此,因为这是理解黑格尔哲学和《小逻辑》思想的很重要内容。在这里黑格尔说明了:哲学(思辨科学)和别的科学关系的区别,哲学和科学范畴的区别,哲学概念和通常概念的区别。第一种区别,特别是在两者研究对象上,是比较弄清楚的,第二、三种区别需要在以后的学习阅读中仔细领会,全面把握的。
黑格尔认为,康德提出在人们探究事物的本质之前,先要对于认识能力进行考察。这种说法这是可笑的,就如“在没有学会游泳以前,切勿冒险下水。”
“
更进一步,哲学的要求可以说是这样的:精神,作为感觉和直观,以感性事物为对象;作为想象,以形象为对象;作为意志,以目的为对象。但就精神相反于或仅是相异于它的这些特定存在形式和它的各个对象而言,复要求它自己的最高的内在性——思维——的满足。而以思维为它的对象。这样,精神在最深的意义下,便可说是回到它的自己本身了。因为思维才是它的原则、它的真纯的自身。”(p51)
以上这段话说道了五次“对象”这一名词,前三个对象主要分别为:科学、艺术、政治,后两个对象是指哲学.哲学来源于经验科学,经验科学来源于经验,我们便可以说哲学最初起源于后天。饮食来源于食物,消化食物就是否定,思维全靠感官材料,而消化感官材料,也是否定。哲学可以说是对思维的否定,即反思,思维对自己进行反思,从而达到经过中介的直接性,也是思维的普遍性。经验科学被吸收进哲学中的科学
内容
,由于已经经过思维的加工,从而取消了其顽固的直接性和材料性,哲学思维可以基于自身的发展。
哲学的对象是真理、是对思维过程的考察,反思思维就是辩证法。当思维依靠自身的能力,能不能解决它自身所引起的矛盾?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这种理智其实就是指形而上学的那种形式逻辑,因此对不能解决它自身所引起的矛盾,表示失望这是一种消极的态度。黑格尔认为要以积极的态度,解决这一矛盾。即在思维自身中以完成解决它自身矛盾的工作。
黑格尔认为,哲学的发展归功于经验,经验科学用思维对于材料加工整理,发现普遍的特质、类别和规律,以供哲学思考。那些特殊的内容,经过经验科学这番整理预备工夫,也可以吸收进哲学里面。“另一方面,哲学赋予科学内容以最主要的成分:思维的自由(思维的先天因素)。哲学又能赋予科学以必然性的保证,使此种内容不仅是对于经验中所发现的事实的信念,而且使经验中的事实成为原始的完全自主的思维活动的说明和摹写。”(p54)
这里黑格尔提出了“思维的自由”,这种自由“使经验中的事实成为原始的完全自主的思维活动的说明和摹写。”经验中的事实成为了黑格尔思维自由的俘虏,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理念的显现,绝对精神主宰了一切。
“几千年来,这哲学工程的建筑师,即那唯一的活生生的精神,它的本性就是思维,即在于使它自己思维着的本性得到意识。当它(精神)自身这样成为思65导言维的对象时,同时它自己就因而超出自己,而达到它自身存在的一个较高阶段。”(p54)
“在哲学历史上所表述的思维进展的过程,也同样是在哲学本身里所表述的思维进展的过程,不过在哲学本身里,它是摆脱了那历史的外在性或偶然性,而纯粹从思维的本质去发挥思维进展的逻辑过程罢了。真正的自由的思想本身就是具体的,而且就是理念;并且就思想的全部普遍性而言,它就是理念或绝对。”(p55)
“哲学若没有体系,就不能成为科学。没有体系的哲学理论,只能表示个人主观的特殊心情,它的内容必定是带偶然性的。哲学的内容,只有作为全体中的有机环节,才能得到正确的证明,否则便只能是无根据的假设或个人主观的确信而已。许多哲学著作大都不外是这种表示著者个人的意见与情绪的一些方式。所谓体系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狭隘的、排斥别的不同原则的哲学。与此相反,真正的哲学是以包括一切特殊原则
于自身之内为原则。”“哲学的每一部分都是一个哲学全体,一个自身完整的圆圈。但哲学的理念在每一部分里只表达出一个特殊的规定性或因素。”(p56)黑格尔认为自己的哲学全书和别的百科全书有别,一般百科全书只是许多科学的凑合体,而这些科学大都只是由偶然的和经验的方式得来,而哲学全书则不然。“第一、哲学全书排斥只是零碎的知识的聚集,例如,文字学似属于此类的知识。第二、哲学全书还排斥基于武断任意而成立的学科,例如纹章学。这类的学科可以说是完全是实证的。第三、也有别的称为实证的科学,但有理性的根据和开端。这类科学的理性部分属于哲学,它的实证方面,则属于该学科特有范围。”(p57)
经验科学是从具体--抽象--具体,即研究具体的表象,上升到抽象的理论,再为具体实际服务。而哲学是从抽象---具体--抽象。别的科学研究的对象从是具体的,或者说具体的抽象物开始的;哲学研究的对象是思维,先假定思维的存在,作为思维的对象。“简言之,达到概念的概念,自己返回自己,自己满足自己,就是哲学这一科学唯一的目的、工作和目标。”(p59)
黑格尔把哲学分为三个部分:
1.逻辑学,研究理念自在自为的科学。
2.自然哲学,研究理念的异在或外在化的科学。
3.精神哲学,研究理念由它的异在而返回到它自身的科学。
黑格尔说道:“哲学各特殊部门间的区别,只是理念自身的各个规定,而这一理念也只是表现在各个不同的要素里。在自然界中所认识的无非是理念,不过是理念在外在化的形式中。同样,在精神中所认识的,自为存在着、并正向自在自为发展着的理念。理念这样显现的每一规定,同时是理念显现的一个过渡的或流逝着的环节。”(p60)
我们在下面将要密切关注黑格尔的理念,如何从自然到精神的演化,如何是从自在发展到自为,从自为发展到绝对的理念。
喜欢
0
赠金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