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策略与实践开题报告

(2018-11-23 14:56:26)
标签:

教育

师大锦园幼儿园

2018-2019学年小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开题报告)

                                                   时间: 20181016

立项号

2015YBKT-JY10

课题名称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策略与实践

负责人

张迪

所在单位

师大锦园幼儿园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幼儿期是人的一生身心发展尤其大脑结构和机能发展最为旺盛的时期,更是良好生活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期良好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人的一生影响巨大,这是由于这个时期孩子的心理特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一旦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能让孩子终生受益。幼儿有充沛的精力参加各种活动,而有的幼儿没有午睡的习惯,有的幼儿养成了不正确的睡眠姿势,这样就造成了幼儿的精神不佳,使他在活动中不能与同伴尽情游戏,使幼儿的交往能力受到影响。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所致:

    1.独生子女家庭增多。

由于国家实行一对夫妻生一个孩子的计划生育政策,大多数家庭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独生子女处在“独”的成长环境中,自幼受宠,依赖性强,独立意识差。许多家庭的教育真像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在它的著名教育诗中写到的一样。“一般人说,我是母亲,我是父亲,一切都让给孩子,为他们牺牲一切,甚至牺牲自己的幸福。可是这就是父母送给孩子最可怕的礼物了。”日本心理学家山下俊郎把这种“可怕的礼物”称之为“过度教育”,并指出:这是孩子意志薄弱和依附心理的根源。

    2.家庭教育存在问题使现在的孩子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

许多家长只关注孩子的学习。不少家长还明确地对孩子说:“你只管读书,别的事都由爸爸妈妈来做。” 另外,由于一些家长自身在对生活习惯的理解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对于孩子的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也有一些不良的影响。

    3.幼儿园缺少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能力的培养。

评价制度等诸多原因,使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习惯于智力开发教育,忽略了对孩子生活习惯的培养。虽然部分一线幼儿教师,在几年来的实际工作中针对这一方面做过一些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效果,总结了一些如何培养生活习惯的方法和途径。但有些仅仅只是表面研究,不够深入细化,没有形成可操作的系统性研究成果。

为此,我们拟以本课题为突破口,通过对本课题的研究,了解幼儿生活习惯的现状,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手段和方法,以及如何改变家长观念,通过家园合作,共同为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形成创造一个积极的环境。

 

 

 

课题名称的界定和解读

关键词界定清晰、准确,限定研究范围,明确其含义,提示课题研究方向和角度)

幼儿:是指“3-6岁的儿童”。

习惯:是指在长时间里逐渐养成的一种受思想支配而表现在外的不容易改变的活动倾向。

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指幼儿在科学引导的基础上,经过多次练习所形成的、符合幼儿身心发育特点的良好的生活常规及初步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习惯是一种高层次的自觉行为。

幼儿生活习惯:是指在幼儿生活方面所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品质和行为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良好的(1)卫生习惯、(2)饮食习惯、(3)睡眠起居习惯、(4)与个人生活有关的行为习惯等。

(1)卫生习惯包括:知道饭前便后要洗手、吃饭不乱掉饭粒、不随便坐地上、养成游戏后勤收拾的习惯,保持桌面的整洁等等。

(2)饮食习惯包括:正确地使用餐具,独立进餐、进餐时不大声讲话,不东张西望,专心进餐、养成不挑食、不偏食、不剩饭的好习惯、按要求定时按量喝水,根据自己的需求随渴随喝的习惯等等。

(3)睡眠习惯包括:睡前大小便,独立安静地入睡、掌握正确的睡眠姿势。(右侧卧睡或仰睡)、养成早睡早起的作息习惯等等。

(4)自理能力包括: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玩具、图书不乱扔乱放,会自己整理玩具、学会有序地穿脱衣服;不穿反鞋,会系鞋带;并学会自己整理床铺、喜欢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等等。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步骤:

(一)研究准备阶段    (2018年9月——2018年10月)

1.组件课题组,进行理论文献的收集、整理。

2.培养幼儿生活常规的策略与心得。

3.在园听授讲座,正确引领加深思路。

4.制定课题研究方案。

(二)课题实施阶段     (2018年10月——2018年12月)

1.方案具体细化,有专人负责执行。

2.设计各种测量记录表格,对幼儿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幼儿生活习惯现状进行前测分析。

3.探索在幼儿园一日生活、家园共育活动中培养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方法和手段,创造条件,通过多种渠道实施幼儿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

4.对研究内容及专题进行研讨,做好观察及效果记录。搜集过程研究资料,形成、修订和完善过程研究成果。

5.教师互通课题进展情况,交流相关资料。

6.小结阶段性研究成果,请专家来园引领、指导、修订。

7.根据小结的情况纠正不足,突出重点进行研究。

(三)课题总结阶段(2019年12月——2019年2月)

1.设计后测调查问卷,分析比较幼儿生活习惯发展水平。

2.归纳、整理研究资料。组织课题展示活动。

3. 形成《3-6周岁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优秀案例、论文集。

4.撰写课题的总结报告和研究报告。            

研究的主要方法:

1.调查法;通过编写量表、问卷对幼儿、教师、家长的相关情况及研究过程中的变化情况进行调查,取得真实性资料。

2.观察法:通过观察,发现幼儿不良习惯并给予及时纠正辅导。

3.个案分析法:对特殊案例进行分析、比较,得出个性的、共性的特征。

4.行动研究法:研究者与实践者一道深入教育实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筛选出急需解决的,典型性教学实际问题,然后研究者通过讲座、咨询等多种形式有针对性的提供理论指导,帮助实践者有计划地、螺旋式地系统反思、研究自己的教育活动,从而不断改进教育实践。教育行动研究蕴涵着两个基本的理起理念:在实践中学习;实践者成为研究者。

课题成果的预期和呈现

1.《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的研究》结题报告。

2.结合课题实施的教育活动方案设计集。

3.调查报告、实验报告。

4.课题研究论文、个案观察记录。

5.预期完成时间:2019、2

 

注:正文楷体小4号,篇幅控制在A4纸6页的范围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