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赏析:故城依旧 慨叹徘徊 ——— 屈大均《登潼关怀远楼》赏析
(2016-04-02 20:45:22)
标签:
文化杂谈 |
分类: 诗词赏析 |
故城依旧
——— 屈大均《登潼关怀远楼》赏析
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
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
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
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
屈大均是明末清初“岭南三大家”之一,出生于明崇祯三年,明王朝灭亡,他才15岁。顺治三年(1646年)清军陷广州。屈大均的父亲屈宜遇对他说:现在华夏沦亡,“仕则无义,洁其身,所以存大伦也,小子勉之。”屈大均谨记父亲教导,第二年就参加其师陈邦彦以及陈子壮、张家玉等的反清斗争,同年失败。他只好出家为僧,甚至避地而居。自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始,他开始远游各地,交结天下名流,继续抗清。康熙元年(1662年),永历帝被杀于云南昆明城内,明王朝覆灭,南明抗清事业受到重大挫折。屈大均蓄发还俗归儒,表示不愿以高僧终,而要以高士始。
康熙四年(1665年)冬,屈大均再次北上,其目的是为摆脱贫困,并寻求新的人生机遇。他从南京渡江入安徽,再从安徽过河南,到达陕西潼关。潼关北临黄河、渭水,南靠华山。扼守秦、晋豫的要冲,古时人们常以“人间路止潼关险”来比拟这里地势的险要,是古往今来兵家必争之地。诗人登上潼关城楼,站在潼关城上的怀远楼,眺望四周景象,引发诗人无限感慨,写下《登潼关怀远楼》一诗:
诗的首联“山挟洪河走,关临隘地开。”是说,诗人登高遥望,只见层层叠叠的崇山峻岭夹持着大河奔腾而来,地势十分之险要;潼关就是面临着这险要之陡峭山峰建筑起来的。“洪河”:大河。古时多指黄河。“隘地”:指险要的通道,通常处于两个陡峭的山峰之间的地方。首联就直抒登山所见,写出潼关地势之险要。
颔联“八州高仰屋,三辅迥当台。”说的是,潼关地势很高,远望高高耸立的潼关,八州都在仰供着它,好像在平地仰望高屋那样;在三秦之地遥遥远望潼关怀远楼,显得楼台高险,让人感到难以靠近。“八州”:指中国全土。我国自古有九州之称﹐陕西地属雍州,所以雍州之外为八州。“仰屋”:卧而仰望屋梁。“三辅”:汉代以首都长安为中心,划为三个行政区域,用以护卫长安,因而称“三辅”。“迥”(jiǒng)遥远的意思。这一联进一步描述潼关地势之险要,确实是用兵之地。这也透露屈大均此次北行进入陕西的目的,就是结交天下名流,继续抗清。
颈联“戍晚栖乌乱,城秋班马哀。”说的是,傍晚登上戍楼,只见城楼上的乌鸦乱哄哄地在寻找栖宿之地;现在是深秋时节,城外传来远行之马的阵阵哀鸣声。“戍”:军队驻守之地。“棲烏”:晚宿的归鸦。“班馬”:出发远行之马。
尾联“茫茫王霸业,抚剑独徘徊。”说的是,历代皇朝都在关中此地建都,如今,故城依旧,王业霸业已经十分之渺茫;我只能独自在此抚剑徘徊,慨然长叹了。“茫茫”:渺茫,模糊不清。“王霸业”:指王业与霸业。王业,是指王者以德治天下的大业;霸业,是霸主以武力称霸诸侯的事业。“抚剑独徘徊”:按剑,暗示从戎。犹彷徨,游移不定的样子。
关中曾是秦、汉、唐等王朝发祥建都之地,又是西魏、北周等地方政权的根据地。如今时势不同,诗人登高遥望,只见崇山峻岭夹持着大河奔腾而来,潼关地势如此之险要,北临黄河、渭水,南靠华岳,扼守秦、晋豫要冲,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如今,故城依旧,王业霸业已经十分渺茫,诗人抚今追昔,不免慨然长叹,只能“抚剑独徘徊”。诗歌笔力雄健,风格沉郁,表现了诗人高度概括能力和雄浑豪壮风格。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