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踪散记:
南 台 卧 佛 映
苍 穹
叶春平
大自然并不缺乏美,缺乏的是发现美的眼睛、缺乏的是感悟美的心灵。感悟是人重要的一种功能,没有它世界将会变得只有暗淡无光,枯燥无味。
近日我们到梅州平远,当地领导带我们登石龙寨,眺望远处的南台山,在他们的指点下,果然发现石正镇南台村与大柘镇凤池村之间的丛山中,山峰与峻岭合体,呈现一尊巨佛的形状。这尊天然巨佛,仰卧朝天,安详平和。再细细端详,我们会发现,这尊大佛其实是由南台山、青云山、紫林山三山连亘而成,佛头、佛身在广东境内,而佛足则伸入了江西省境内。
初见这尊仰卧巨佛时,内心不免惊呼:啊!好大的一尊卧佛啊!
这尊大佛脑袋硕大,佛长近1公里,加之身体,总长度约6公里,头身比例适度。真是天造地设,鬼斧神工,形象逼真。当地人号称为世界最大天然卧佛。
http://s1/mw690/003UhRFTgy6KLRwFixy40&690
(平远南台山卧佛)
自从发现这尊卧佛之后,人们传闻这尊卧佛特灵,拜了他的金身,特别是在拜大佛时看到佛光,说明他是有佛缘之人,他的财气旺得很!听当地一个老人说,当年平远商人姚德胜在南洋开锡矿,回乡省亲。某日,他上山参拜卧佛金身,惊奇地发现南台卧佛显现佛光,后来他果然发了洋财,最后拥有亿万家产。
这当然是传说,不便考证。但平远人很多信佛,心地善良。他们外出谋生,都是勤奋工作,努力做事;在家的也多行善心,乐于助人。所以,平远经济繁荣、社会安宁,人际和谐,这是真的。这时,好似有琅琅诗声从远方传来:
景物情缘禅意浓,安然仰卧吻苍穹;
清风习习尘埃净,暗香飘至心境中。
这真是“浑万象以冥观,兀同体于自然”的写照。卧佛景色揭示了人类与山水景物之间的神秘的、有趣的关系,我们在观赏南台卧佛这幅巨画时,不由得产生一种美感,让我们真正感受到平远奇山秀水的美丽。那么,这一座过去被人视为很平凡的南台山,为什么会在不久前,被人偶然发现其形体酷似一尊仰卧的大佛呢?
上天赋予我们人类以感悟世间万物的功能,不仅是让我们去体察人世间的疾苦以清醒自己,更是为让我们借助感悟,去寻找美,去品味美。当我们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时,我们就会体会到壮丽的自然景色美!平远属丹霞地貌,受燕山地壳运动的影响,逐渐形成以砾岩岩层为主的石峰,其色艳若赤霞。据地质专家对“大佛”的初步考证,“大佛”所在的山体岩性为白垩纪红色砂砾岩,系内陆干旱气候下形成的湖泊相沉积物,产状较平缓。地质专家认为,地球新生代的喜玛拉雅运动,使粤东地区的红色盆地抬升剥蚀(在脆性的红色砂砾岩中,以陡角变节理、断层变形为主),经几千万年的风化剥蚀作用,便形成了这尊形似“卧佛”的奇特地质遗迹宝物。
http://s1/mw690/003UhRFTgy6KLRAd2eYa0&690
(借花献佛)
其实,在发现卧佛之前,卧佛早已存在;只不过那时人们的审美意识还达不到这个境界,还意识不到佛的存在罢了。苏东坡不是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诗句么?这就说明一个道理:任何事物的美都很真实,很纯净,但却需要人们用心去感悟。假如我们仅以传统的习惯,没有新的创见、没有新的追求,依照前人观点,看待眼前的景物,没有领略山水美的感悟。那么,自然山水景色就是天天如此,不会有大的变化;如果说,欣赏大自然的美也需要去感悟的话,那么我想,大家应该很好地站在高处,眺望远方,发挥人类的想象力,去感悟身边的景物。也就是说,感悟景物的美,不能仅看原先的自然外表,而是要去体味自然景物之间所深藏的种种美好的形象。我不敢说这一尊巨佛就是美的化身,但当地人的确用心地挖掘了周边山水所构建的美,就有新的收获,这就是平远人追求完美的成果。
这使我领悟到,感悟的对象并不需重大的事情或者是伟大的人物,即使是平常的山山水水,只要我们认真思索,也能感悟出别样的精彩。
南台山奇特的人文自然景观,引起了当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平远县政府已发文把南台山作为县级地质遗迹保护区加以保护与管理,并决定在南台山兴建一个大佛森林公园,开通观光公路,进行山林改造。已经有专家预言,南台卧佛的出现,对开发平远的旅游业会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这时,几句诗也就脱口而出:
神佑苍生景色鲜,青山壁立一浩然;
峰峦合体仰空卧,南台巨佛映蓝天。
————
发表于二○○八年8月号南方现代市场
经济研究院主办《老板》杂志第二期
加载中,请稍候......